3.蚀本割爱
前面说了,购这都市花园房,郑智还有存款保值和投资增值的算计。
之后的时间,他格外关心所购这心仪物业的准生证——土地证、房管证“两证”,没有这“两证”,这物业就不是可交易的商品,则“保值和投资”也就无从说起了。
郑智隔一段时间就向“房老板”打探“两证”的事情,“房老板”总是平和回覆:“别着急,大证是下来了!分户比较麻烦,要集资的农户配合!......”。
半年过去了,一年过去了......,“两证”仍无着落,那男销售所谓的“很快就开工”的邻栋楼,还是个老样子的基础,旁边的塔吊井架都生绣了。
郑智和热心楼市的同事聊起他这房的“两证”问题,同事质疑:“你是不是买到‘小产权’房了喔?!”
郑智从新闻和网上了解到,小产权房基本属于私搭乱建,不仅没有升值空间,还随时可能被强行拆掉,权益没有任何保障。
这么长时间催索“两证”及其它种种迹象表明,郑智判断自己或许真的买到“小产权”房了。
购房时交的全款,房子也装修了,还置备齐了家俱家俬,退房是不可能的了,也不现实。咋办?
为了不让全家那点辛苦积蓄打了水漂,趁“形势”尚不完全明朗,——“房老板”没说办不下来商业性质的“两证”,没说自己卖的是‘小产权’房(——事实上,其永远不可能那么说!),郑智决定,——其实是其妻子天天念叨,将该都市花园房挂在网上,保本——房价+装修+家俱家俬......等,就不算自己付出的那些精力、辛苦、欠的人情了,合计12.5万元处理掉。
房屋售卖信息一挂就是几个月。
那时在网上做“买卖”,——特别是这“大”买卖,尚不像今天这样流行、时尚、甚至泛滥。
其间有几宗有关这售房的问询电话,重点都放在“两证”的办理情况上,因为郑智在网上特地注明“土地证、房管证办理中!”,一听到郑智回覆“仍在办理中!”,对方即挂断电话,再没了二次来电。
仅一个问询电话对郑智这都市花园房表现出特别的兴趣,甚至要求去看了那物业,但其出价——11.5万,且由郑智承担3000元的合同更名费,——这房老板也够黑的,仅变个郑智与她签约的名字就要3000元!郑智完全不接受。
在这视房产为香饽饽的年月,有听谁说“做房产投资”蚀本的?郑智不求赚钱,但至少不能赔本呀!为这房子的装修,置备家俱家俬,郑智付出了那么多心血、汗水、忍饥挨饿......,欠那么多人情......。
因为郑智的坚持——12.5万净收,这交易就搁了下来。
之后,那特别买家还几次打来电话,反覆述说他为什么特需要郑智这房,他操着沙生沙气的鸭青(公鸭)嗓音,尽显他的“特别”:“我是个癌症患者,需要一个地方静养,你那房子正合适,我现在的家,窄不说,又闹,我和父亲的关系不好、难处......,你就算做个好事,11万5卖给我嘛!......”。
这么“大”的买卖,难得遇上一个诚心的买家,再加上妻子“卖、卖、卖......”的穷追猛打,郑智最终答应以11.5万,不,实际11.2万,蚀本1.6万元,忍痛割爱将这都市花园房转让给了那“特别”买家。
有两个意想不到的是:
——半月后的某日晚上,郑智上网欲删除他那已无效的房屋售卖信息,竟意外发现他蚀本出手的那套物业,那“特别”买家“旋即”以20万元的挂牌价公开兜售,并把那物业吹得天花乱醉。
闹了半天,那“癌症患者”原来是个职业房产炒家!真是林子大了,什么鸟儿都有!
——多年后,过春节妻子与一大家子笑谈郑智老是房子买了卖,卖了买,没有存留、没有投资眼光、没赚到该赚的钱,还赔本......,无意中透露卖那都市花园房还配上了她5000元的私房钱,郑智听到此,直叹:“我的天呐,那房竟只买了10.8万元,舍齐‘唐家沱’了(亏大了)!”。
郑智第一次付诸行动的都市花园房梦,以赔本2.1万元告破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