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间里,杨佳伟并没有让自己闲着,坐在椅子上看着摆放在地上的螺旋体,和挂在平台上的内核。他再脑子里将它们组装起来,并顺利运行。
他们看到这个会是什么表情,惊讶?还是害怕?当这个从地下钻出来那一刻…………为什么是从地下钻出来?对啊,他们在月球内部是怎么生活的?里面有光吗?可能在月球的中心有一个发光发热和太阳一样的时候物体,而里面的人们生活在月壁的内侧,这样太阳就刚好在他们头顶。那有黑夜吗?黑夜又是怎样的?把太阳关了还是遮起来?那里面真的能住人吗?
这些疑问一个个从杨佳伟的脑海中跳出来,什么都没想明白,问题却越来越多!这一切会不会就是个幻觉!?因为这些东西越想越不真实,一个来历不明的信号,让所有人都忙的团团转,现在他开始觉得那个信号是否真的出现过。越想越觉得脑子都要炸了,他得让自己冷静下来。杨佳伟从车间里出来,在外面的院子里踱步,天已经暗了下来,外面比车间里冷了许多,天上看不到月亮也看不到星星,今晚云比较多。他就这样子在院子里来回走着,不知过了多久有一辆车开了进来,车灯照着他睁不开眼,车停下后从车上下来一个人,是张干,手里还拎着一个袋子。
“老张,您怎么来了?”杨佳伟问道。
“给你送晚饭,还有一些吃的。今天回家,内人做了很多菜,都是我爱吃的,在我吃的正香的时候就想到你了,一个人在寒夜的时候守着他们,就给你留了点,来尝尝味道!”张干说着一起进到了车间里。
张干能想到自己还带了好多好吃的,让杨佳伟一阵感动,刚才的郁闷都一扫而光跟在张干身后,眼睛直直地望着他手里的袋子,这一刻他是真的饿了。
张干把食物从袋子里拿出来摆在桌子上,带了四个碗,每个碗里有两道菜,还有一碗汤。杨佳伟拿起碗筷,大口地吃了起来。一边吃还一边说“好吃!味道不错”!
看他吃的怎么香,张干也就放心了,他本来想留下来和他聊聊天的,可是家里有事将他叫了回去。不过杨佳伟一个人也吃的很香,因为他真的饿了。没过多久碗里的菜就吃完了,连汤也喝完了。杨佳伟靠在椅子上,一副满足的模样。他看到张干留下的另一个袋子,好奇的拿起来看,里面都是零食,还有饮料。这一刻,杨佳伟觉得很感动,他是一个父亲一样的长辈,虽然平时和自己说的话不多,但是对自己的关心和照顾,还是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的。
上面放出的消息越来越多,国际社会都在讨论中国这次探月行动。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计划,如果成功了,会比人类第一次登月的影响力还要大,更重要的是这是第一次外星接触。谁会愿意错过这样的机会。每天来访问中国的国际领导人络绎不绝,有些国家直接组团来。不过这其中最重要的美国却一直没有开口。
在今天的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说:“中国是一个开放的国家,我们欢迎国际合作,而且我们也收到了许多国家合作的意愿。美国是一个航天大国,无论技术还是经验在全球都是很好的。我们一样这些航天大国能一起来完成这件历史壮举。毕竟我们代表的是一个文明!”
这段话,被许多媒体解读为对美国的喊话,虽然中国处在领先地位,但还是放低了姿态,现在就看美国的回答了。
这个任务并不是非要美国加入才行,而是为了加快进度,全世界只有这三个国家拥有重型火箭。而这次任务也不是发射一次就行的,钻机和核电池交给中俄,但是单单钻机上去还不行,最终还要送人上去,这次送上去的人会在月球生活至少半个月,需要大量的物资,这些都需要用火箭送上去,而重型火箭的发射周期很长。钻机和核电池会在两天内发射升空并在太空组装,十天内载人航天器也会升空,之后会在月球建立基地,在那生活工作。还有一点,这次不同以往的月球探测,这是一次和高等文明面对面的机会,地球上凡是有能力的国家都在虎视眈眈,谁都不会任谁走在前面,最坏的结果就是人类内战。所以中国**希望把世界上的另外两个大国拉进来,这样以他们为首的其他国家才会冷静下来。这样也可以集合全球力量,降低风险和成本。
“那要是美国始终都不加入呢?”钟时昌问道。
领导抽了一口烟说:“那我们就要做好心理准备,两手抓,既要防着他们,也要让任务顺利完成。不过,我想他们会加入的。”
在钟时昌看来领导对这件事显得信心十足,最终的结果也证明了他的信心不是自大。在第二天,美国方面放出话说“这是全人类的大事,不是哪一个国家能完成的,美国会为这一史诗做出努力,现在正是全人类同心协力的时候!”这话显然是在找个台阶下。很快上面就接到了美国发来的函,说是总统会在三天后访问中国。看来是为了探月的事来的,不过这边也会做好准备,他这次必定是来谈条件的。不过这次任务的主导权必须在中国手里?
第二天一早,张干来到车间,他为杨佳伟带来了早餐。而杨佳伟也很早就醒了,他在车间门口,来回跑着,冬天的早晨真的挺冷的。
“走,进去,我给你带了早餐,外面冷,进去吃!”张干说。
“好的,教授!”
进到车间里就像到了春天,北方的室内有暖气,冬季房间里也很暖和。张干脱掉大衣,和杨佳伟坐在长椅上,他拿出早餐,稀饭,豆浆,馒头还有小笼包都还冒着热气。
“趁热吃!”张干说。
“您也吃,这么多我也吃不完!”杨佳伟说。
两人边吃边聊着天,没过多久,车间主任和工人都陆续来到车间里,待人来齐后,张干走到前面说:“人都到齐了吧,我讲两句,这一个多月来,大家都辛苦了,现在马上就要完工了,还有两天就是新年了,这两天咱们就辛苦一下,年前把它装好,然后安安心心回家过年!好不好?!”
“好……”
“那咱们开始吧!”说着,大家都走到了自己的岗位上。在开始前,张干再次检查钻机核心,检查后有再三确认螺旋体的尺寸,在确认没有问题后,工人开始将第一个螺旋体吊到位。螺旋体分两部分,下部分是正螺旋,上部分是反螺旋。先装的是下部分,这需要将整个核心吊起,把螺旋体放到下方,然后放下核心,穿过螺旋体,最后锁上。工人正在小心翼翼地把螺旋体放到核心下方,核心正被吊在半空中。这对吊车的操作要求很高,在放下的过程中,轻微的晃动都会让核心和螺旋体发生碰撞,这会让两个机件直接报废。螺旋体已经放到位了,吊车开始将核心放下。吊车司机紧紧地盯着核心,慢慢的放着,螺旋体周围有五个工人正在仔细地看着,核心和螺旋体的距离。当两者距离过近的时候,他们会发出信号,这是吊车就要停止下方,并调整位置。这对吊车司机的技术和心里素质都是个考验。
核心已经进入到螺旋体中,正在穿过,此时核心与螺旋体之间的距离只有一厘米。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尤其是在螺旋体周围观察的人,就怕自己呼吸的空气会吹动核心一样。车间里除了机器的声音,没有一点人声,大家都靠手势动作交流着。
这时一个工人摆出了停止的手势,司机立刻停止下放,原来他这边的距离只有不到五个毫米了,需要将核心移动五个毫米。五个毫米基本上看不出吊臂在移动,速度很慢很慢,只有观察员能看到距离在一点点变大。吊车司机的呼吸都停止了,手一点没有抖,每一步都十分的精确。观察员再次摆出停止的手势,看来距离够了,吊车继续下放。螺旋体的锥面和核心的锥面慢慢靠拢,最后两者之间的间隙基本为零。终于下螺旋放到位了,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尤其是吊车司机,他立刻把手从操纵杆上拿开。装这一个花费了将进一个半小时。
“大家,先休息一下吧!半个小时后,再装下一个!”张干说完走出了车间,在门口点了一支菸,抽了起来。在这里压力最大的或许就是张干了,经历瞭如此紧张的时刻,他想让自己先冷静下来,不然他无法继续指挥下面的装配工作。
杨佳伟也走了车来,现在他身边说:“给我一支吧!”
张干看了他一下,把烟递给了他。
“怎么?太紧张了?”
杨佳伟点了点头,他吸了一口烟,疯狂的咳嗽起来。
“第一次抽?”张干问道。
杨佳伟点了点头。
“没事!第一次都这样,时间长了就好了!”张干说。
杨佳伟缓了一会,小心的抽了第二口,这次他轻轻地吸,慢慢的让烟流进肺里。这种感觉很奇妙,之前紧张的情绪也消失了。他无法形容,这或许就是很多人都喜欢抽菸的原因吧。
两人都没有再说话,张干熟练的吐着菸圈,杨佳伟就像个孩子一样学样,不过还学的挺像。烟越烧越短,终于烧到了滤嘴。张干把菸头在地上杵灭,扔进了垃圾桶,转身回到了车间里。杨佳伟也跟着回去。
休息时间结束,开始工作了。吊车把上螺旋吊起,缓慢移到核心上方,工人仔细看着角度,到位后让司机开始往下放。刚到核心顶端的时候,张干让司机停下,因为螺旋体有一点晃动,他和工人站在平台上,用手扶着,不让他晃。稳定下来后,示意司机继续放。大家的手没有松开,而是一直扶着,顺着螺旋体一起下降。有两名观察员站在高处,看着螺旋体和核心的距离,他们不能发生碰撞。大家的心再次悬起,司机的手也开始出汗,但是他还是稳稳的握着操控杆。螺旋体套进了一半,现在谁都不能松手,扶着的人不用太用力,只要稳住就行。慢慢放着,最后一厘米了,司机放慢了速度,肉眼几乎看不到它在动,只能凭感觉。最后这一厘米放了差不多有三分钟。最后终于到位了,车间里响起了急促的呼吸声。两个螺旋体放到位后,工人把临时锁装上,这个锁会在最后发射前拆除。
现在只剩下最后一步了,安装钻头,这需要从下面安装。钻机的上部分被固定在平台上,下方悬空着,工人用叉车把钻头运到平台下方。核心的下方是钻头定子,定子内部有两组线圈,一组为钻头提供旋转的磁场,另一组用来加热钻头。钻头在下方调整着位置和角度,要让他正对着定子,对准后,开始往上抬,快和定子平行的时候停下,再次调整位置,然后继续上升。
“慢……慢……好……停!”终于钻头也装到位了。到现在钻机组装完成,所有人悬着的心都放下了。忙了一个多月,终于完成,最终的成品也呈现在所有人面前。这个高七米,直径二米的钻机展现出了它的庐山真面目。所有人都围在跟前,欣赏着他们一个多月的劳动成果。张干走上前,仔细检查每个部位,大家都焦急地等待着。二十分钟后张干走过来说:“各位,大家可以安心的过年了!”
车间里响起了欢呼声,一个多月的日以继夜,熬了无数个通宵,终于完成。这应该是送给他们最好的新年礼物。大家在钻机前站好合影留念。
“教授,给它取个名字吧!”杨佳伟说。
“是啊!给他取个名字!”
张干想了想说:“这是人类和外星文明接触的工具,就叫它使者吧!”
“使者!人类的使者!好就叫使者!”
使者现在就安静的矗立在哪,还有四个多月它就要飞向月球,为人类打开另一个世界的大门了。不过在这之前还要对它进行许多的测试,这些会在年后进行。
外面的天空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黑了,路灯也早已点亮,路上行人稀少。张干拿出手机看了看时间,已经是凌晨一点了,今天是大年三十了。
“各位!这阵子辛苦大家了,今年的工作也已经圆满完成,现在已经是凌晨一点了,今天是大年三十,在这里祝大家新年快乐!”张干说。
“新年快乐!……新年快乐!”所有人都在祝福着。
“好了,现在大家回家吧,好好休息一下,好好的过新年!”张干说。
车间里人们陆续回家,刚才还热闹的车间,变的冷清了。张干和杨佳伟最后离开,两人走到门口还不时地回头看看。最后,张干关上了车间的门。
“咱们明年见!”张干在心里说着。
赵齐一早就登上了回家的飞机,此时正在回家的路上。今天的天气很好,没有一点云,坐在窗口的赵齐,能清楚的看到地面上亮起的灯光。这一刻,他多么希望飞机能飞得快点,再快一点,恨不得在飞跃他家上空的时候,直接跳下去。地面上的灯光越来越亮,大地也慢慢变的清晰。飞机开始下降,盘旋,等待降落的信号。地面慢慢靠近,能看到马路上行驶的汽车,房子上霓虹灯显示的字。赵齐清楚的听到了轮胎和地面摩擦的声音,随着一阵颠簸,飞机平稳的降落在机场跑道上。
从飞机出来那一刻,一整寒风吹来,深夜的风异常的寒冷,可是着挡不住赵齐急迫的心。
赵齐走出机场大厅的时候,看到父亲正在哪里等着他,开着他的小长安车。那一刻,赵齐的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激动,父亲也一样,但是他总是不动声色。
“爸!这么晚了,你怎么来了?不是跟你们说不用来接我吗?”赵齐说。
“天这么冷。我也不想来,你妈非让我来,我说这么大个人了,还能走丢了不成。”说着走过来,提起赵齐的行李箱,径直走向了车子。赵齐跟了过去,父亲把他的行李放进了后备箱。
“站着干嘛?上车!冷嗖嗖的”
赵齐坐上了副驾,车里开了暖气,热乎乎的。父亲坐上车,载着赵齐回家了。
虽然已经很晚了,母亲依旧坐在客厅里等着他。屋外传来汽车的声音,母亲听出来了是那辆小长安的声音。她看了一眼挂在墙上的钟,已经是凌晨了。她起身下楼来到厨房,为赵齐做了点宵夜。
车停在院子里,赵齐拉着行李进屋。母亲端着一碗汤圆出来,放在桌子上。赵齐发现母亲这么晚了还没有休息,便嘱咐她早点去睡了,而且母亲头上的白发又多了,人一旦老起来很快就老了。父亲回到家就直接上楼去了,现在估计已经在牀上乎乎大睡了。母亲拗不过赵齐,也上楼休息去了。赵齐一人坐在楼下,看着面前地这一碗汤圆,觉得很温暖。他舀了一个放进嘴里,不管去到哪里,家一定是最温暖的。
新年的前夕,上面公布了合作计划,也首次提到了月球钻机的事。计划是中国制造钻机和发射,俄罗斯制造核电池和发射,美国负责制造探月载人飞船和发射。这三大件都需要用到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运载火箭,而刚好这三个国家都有。他们也是世界上航天实力最强大的国家。公告发布,全世界为之沸腾,这是人类航天史上首次合作,更重要的是这是一次外星文明探索,宇宙中有没有其他文明这个问题,答案马上就要揭晓了。也有人说这个计划太过大胆,甚至怀疑能不能成功。历史上质疑声从来就没有少过,成功总是伴随着质疑的。
最大的质疑声来自宗教,一些极端的宗教分子,声称这是对神的亵渎。不过好在很多的是持开放的态度,梵蒂冈教皇对这件事的态度就是这样。
全国各地都沉浸在新年的喜悦,2021年注定不会是一个平凡的年份,今年会是人类历史的转折点。那一刻正在悄然而至。大年初三,赵齐被昭回了北京。第二天,钟时昌公布了这次探月的中国航天员名单,赵齐和杨文昊。这次因为是国际合作,所以名额有限,一共有六名宇航员,三个国家各两名,其中杨文昊和另一名美国宇航员负责驾驶飞船,剩下的四名都是科学家,一名天文学家,也就是赵齐,一名地质学家,一名古语言学家,还有一名工程师。六人会在太空生活三十天,月球生活二十八天。所以会需要携带大量的物资,这些物资会提前发射上天并和空间站对接。
新年过后,大家都开始为这个任务忙碌着,中美俄三国之间的交流也比以前多了许多。在北京的车间里,大家都陆续来到车间,赵齐为大家发了开工红包,
“各位,新年快乐!现在大家又回到这个地方,我们的工作也要开始了,所以希望大家都收收心,注意力都放到工作上来。年前,我们的工作完成的很好,在新的一年,我希望我们能保持下去!”
钻机的测试工作开始了,大家都切换到了工作状态。在开始之前,张干,杨佳伟和车间主任一起检查了钻机,一人一遍,每个细节都没有漏过。
钻机迎来了它的首次加电,三根小腿粗的电缆插在钻机顶上。张干让人将开关合上,通上电后,在外面开不出任何反应,只能靠电脑接收来自钻机发出的信号。十秒后没有反应,三十秒后还是没有,一分钟后依然没有。这是怎么回事?大家心里都急了,为什么还没有反应。还有杨佳伟,难道是出故障了?他看着张干,在他脸上没有一点着急的样子,一副胸有成竹的表情。看着他杨佳伟也沉住了气。两分钟后,电脑有了反应,它收到了钻机发出的信号。屏幕上显示着发回的所有参数,以及自检结果,从结果显示钻机所有设备都正常。这是大家才松了一口气。张干让杨佳伟再运行一次自检,结果和之前的一样。根据发出了的数据杨佳伟放入模型,进行模拟运行。在模拟运行中,他们从百分之二十的负荷开始,一直加到了百分之八十,这是系统提示能量不足,看来这根电缆提供的能量远不够,这其中百分之六十的能量用于钻头加热,这样还不够,杨佳伟加大了能量,将负荷提到了百分之百,在这样的负荷下,模拟运行了半个小时。运行中各个节点都工作正常,所以参数都在可控范围内。现在钻头要开始首次加热了。张干让人把钻头周围的所以物品都移走,并在钻头周围放置了温度传感器。终于加热开始。一瞬间车间里的灯暗了下来,屏幕上显示,能量达到了零点九个兆瓦。内部的温度传感器传会的数据显示温度正在上升,十秒后就超过了百度,二十秒后超过了三百度,三十秒后温度达到了六百,钻头的表面开始起了变化。颜色变成了樱红色,温度在继续上升,很快达到两千度,在十米之外都能感觉到高温,车间里一下子暖和了很多。屏幕显示温度已经到了两千五百度,此时钻头红的发白,热浪扑面而来。大家都不自觉的后退了几步。温度到达三千度,钻头发出耀眼的白光。所有人都退到了墙角,还是很热,就像是夏天在太阳底下暴晒一样。不过他们还得忍受一下,因为这样的温度要维持至少十分钟才能关闭。短短十分钟,在场的人纷纷脱下了衣物。汗水浸湿了衣服。十分钟后杨佳伟关闭了电源,钻头的颜色开始变淡。
降温需要一点时间,大家都到车间外面去凉快一下。
“出去都把衣服穿上,别感冒了!”车间主任说到。
半个小时钻头后恢复到了金属色泽,但温度还是很高。
这只是升到了工作温度,之后还要测试四千度的高温,并维持半个小时。这个会在以后测试,今天他们还要测试钻头的运转情况。
一个小时后,大家回到车间里。里面的温度已经恢复到了正常,钻头温度也在一百度一下。杨佳伟查看着升温时钻机传回数据,各系统都运行正常,并没有受到高温影响。
张干让他启动钻头马达,钻头开始慢慢旋转,转速提到每分钟两百。在钻头周围放置了六个激光测量仪,他们会测出钻头在旋转是的摆动。这个直径一米六的钻头摆动不能超过一个毫米。目前测得的数据还在接受范围内。钻头开始加速,在三百二十转的时候摆动值在零点九二,转速继续上升,摆动值开始下降,最低降到了零点三七,此时的转速是七百转。这是钻头的最高转速了,工作的时候不会达到这么高。
到目前为止一切都很顺利,设计,生产,组装,测试,每一个环节都顺利,结果都和预想的一样。只是希望这样的顺利能一直延续到整个任务结束。
钻头陆续测试了三轮,结果都没问题。今天的工作结束,天早已经黑了,工人们陆续回家。张干和杨佳伟还留在车间。
“小杨,你有没有觉得,到目前为止一切都在太顺利了,这反而让我有点担心?”张干说。
这话,让杨佳伟有的疑惑,顺利难道不好吗?他这么想,也直接问了。
“顺利是好!但我总有一种不安的感觉!但愿是我想多了!”张干说着看了一眼钻机,转身离开了车间。
由于上面派了军队在工厂执勤,所以他们也不用守夜了,下班后各自都回了家。回到家中,杨佳伟一直在想张干说的话,在他看来一切顺利是最好的结果。或许是太累,洗完澡后他很快就睡着了。
回单航天城的赵齐继续着他的训练,只是现在比年前轻松了一些,训练的内容并没有变化,而是他慢慢克服了自己的一些问题,所以显得轻松一些。在知道自己和杨文昊一起上去后,赵齐几乎每天都和他在一起训练,杨文昊也很乐意帮助他。不过,半个月后杨文昊将出发去美国,他是飞船的驾驶员,所以需要早点过去熟悉飞船。
晚上,赵齐回到房间里,他看见放在窗前的望远镜。我记得我已经还个他了?难道是我记错了?既然在这里,那就再看看吧!今晚的天气很好,万里无云,一轮圆月挂在天际。赵齐架好望远镜。静静地欣赏着月色。
等着我,我马上就来,这是赵齐心里想要对她说的话。月亮已经让赵齐为她深深的着迷,还有对月亮入迷的人,就是李韶华。准确的说是对那个信号入迷。信号对他的影响太大,现在的他每天都在做梦,每个梦他都用仪器记录着,可是除了在里面发现那个信号以外,没有其他有用信息。和往常一样,他醒来后依旧不记得最重要的内容。就像是有人跟他说话,告诉他一些信息,但是有另外一个人不想让他知道其中的某些内容,就将这些擦掉了,但还是留下了痕迹,只是这些痕迹还原不了原来的内容。这让李韶华快疯了,现在他每天都在逼着自己睡眠,他试过催眠,但在催眠下,他只是熟睡,并没有做梦,试了几次都一样。梦还是那几个梦,一模一样,可是脑子里的那段空白,却始终填不上。今天,他靠在椅子上,坐在屋檐下,看着远处的山。
“别折磨我了!行吗?”
这是这几天重复出现在他脑海里的话,他想忘了那个信号,忘了这些让他几近崩溃的梦。他闭上眼睛,眼前一片漆黑,他想象着刚才看到的景物,想象它们的位置,想象它们的颜色,还有它们运动的轨迹。他想用这些来转移注意力,他也做到了,的确暂时的让他不在去想那些东西。
他闭上一会儿又睁开,又闭上,他在确认自己想象的和实际是否一样。他换个角度,闭上眼睛,努力从记忆中找出它们的位置,然后在大脑中勾勒出一副现实的复制品。但总是和现实有出入,他试了几次,都无法完整的复制出来,总是会漏掉一些东西。
现实只能顺其自然,可是在他的想象中他可以支配一切。他开始回想做过的梦,努力去思考。干预?怎么干预?…………天暗下来的山顶让人有点瘮得慌,远处的山只能看到黑色的影子,看起来就像是个坐在崖边思考一下的人。树林只能看到一个个摇晃的黑影,不时有鸟从林中飞起。今晚的天气不是很好,云层很厚看不到月亮。……这是我也在思考的事吗?我明明在想那些梦,怎么又转到这里来了。这不是第一次,在他的记忆里每当他想到比较关键的时候,思绪就会被打乱,被带到其他地方。就像有人强行转移他的注意力,让他不去想那些事。这种被人左右的感觉,让他感觉自己就是个提线木偶。
“提线木偶?……”李韶华闭上眼睛努力回想,这个和那些梦有关系吗?
好久没有去旅行了,九寨沟不错,黄果树也不错。前面那么黑,如果这个时候走进那片林子里,应该是件很恐怖的事吧!……
怎么又在想这些了?之前我在思考什么来着?李韶华用力的拍打着自己的脑袋,就是想不起来刚才想到了什么!他深刻的感觉到有一种力量在干扰他的思维。而他认为那个力量就是那段在他脑电波里出现过无数次的信号。它隐藏在他的大脑深处,每当他可能发现什么的时候就会出来,转移他的注意力。这让他无可奈何,这一刻李韶华只能静静地躺在椅子上,望着天空,什么都不去想,他在尝试着放空自己。
第二天一早,沈阳来到办公室找李韶华,却发现办公室没人,他又去其他地方找,都没找到。人去哪了?沈阳拿出手机拨通了它他的电话,可是一直在响,无人接听。找遍整个监测站都没找到,沈阳回到办公室,在办公桌上发现一张字条——别找我,就是想出去走走!没了,就这几个字,沈阳仔细检查着这张纸,确定只有这几个字。没有署名,但是从字迹可以看出是李韶华写的。他端详了办公室才发现他的行李不见了,看来他是想去散散心了。几个月来这些奇怪的梦,还有那个一直在干扰他思考的信号让他精疲力尽。
正在北京训练的赵齐接到了沈阳打开的电话,电话里告诉了他李韶华不辞而别的事。赵齐可以说是最瞭解李韶华的人之一,在他的映像中他不是那种会不辞而别的人,难道这次的事让李韶华发生了改变?赵齐想起昨晚李韶华给他打的电话,电话里李韶华告诉了他那个在他脑子里胡作非为的虫子,从他的语气中听的出来,他太累了。不过并不用太担心他,既然他留下了字条说出去走走,那他就真的只是出去走走,或许过几天他就回来了。
赵齐放下手机回到了训练中,这几天他都在转椅上待着,每天都是三五个小时,现在他已经能在转椅上呆上十分钟,都不会头晕,而他能看清一些屏幕上的字了,这对于一个非专业的宇航员来说已经合格,不过他想挑战自己,所以他每天依旧坚持训练。
在北京城的另一边,组装车间里测试还在继续着。在车间外面一辆卡车正停在那,车厢上被一块雨布盖着。张干来到驾驶室和司机说了几句话,然后指挥车子倒进了车间里。在车间里工人们卸下了雨布,原来车上装的是钻机的工作平台,钻机需要装在这个上面,在放在火箭上。圆筒和平台是分开的,需要他们组装起来。这个要比组装钻头简单多了,两个小时后平台就组装好了。在平台的四条支腿上有一点五米长的螺杆,这个螺杆的是用来将平台固定在月球表面的。支腿和支腿中间有一个推力发动机,一共四台,在月球降落的时候提供反推动力。平台的中间是一个高五米,直径三米的圆筒。圆筒的内壁是交叉的螺旋纹路,就像是一个螺帽,只是它的螺纹是双向交叉的。
组装好的平台被放置在一边,大家回到电脑前开始第二轮的测试。今天会测试钻机的螺旋推进器。吊车在上面吊住钻机,下面一个抱紧装置紧紧的抱着钻头,螺旋推进器处在自由状态,现在可以开始了。杨佳伟首先打开了电源,开始自检。自检结束后反馈的数据显示一切正常。
“开始吧!”张干说。
杨佳伟在电脑上敲击了几下,屏幕显示螺旋体的锁以解开,推进器开始旋转,刚开始是每分钟十转。推进器的上螺旋顺时针旋转,下螺旋逆时针旋转。慢慢加速,在它的周围同样有六个探头在监测螺旋体的摆动,同样不能超过一个毫米。转速达到最高速,没分钟一百转,监测的结果在一毫米以内。两个正反转的螺旋体,长时间盯着看让人眼花,有种催眠的感觉。测试持续半个小时,然后断电,重新加电,自检,重复刚才的测试,这样的测试会持续三天。
一切都在按计划进行,俄罗斯方面,核电池正在生产中,这颗电池将为钻机提供二十四小时不间断的能源。这个电池能为钻机提供24×100天的能源,这是一个保守的方案,实际计划30天就能完成任务。同时一颗小的核电池也在加紧生产中,这颗电池为月球基地提供能源,保证基地能二十四小时不断电。
美国和俄罗斯的专家组飞抵中国,在北京开会,商讨月球基地的组建方案。之前有提到要在月球建立一个生活和工作的地方。
会议上中方提出,这个基地要满足几个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