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齐关电视,躺在牀上,旁边李韶华正在呼呼大睡。可是赵齐却怎么也睡不着,美国已经进来了,接下来这一步至关重要,一旦成功中国就会成为第一个接触高等文明的国家,也能成为这个世界的领头羊。可是这一步要怎么走?上面下达的任务如何完成?这是摆在面前的重点难题。
380公里是什么概念?如果是平放在地上,这点距离开车也就三四个小时,可是如果向下,地球地壳最厚也才70公里,这要打穿地壳深入地幔。可是人类目前最深的钻孔也才12公里,还只是一个直径不到二十厘米的洞,这个洞前苏联花了几年才完成。要能让人和设备进出,那这个洞至少要一米五以上,一个直径一米五深380公里的洞,如何完成?
阳光从窗帘的缝隙中照进来,撒在地板上,牀上,墙上。杨佳伟依然裹在被子里,此时李韶华已经起来,在卫生间里洗漱,果然年纪大了,睡眠就少了。他看着镜子里的自己,发现这半年多来自己好像老了很多。这段时间他一直沉浸在那个自己虚构出来的幻想世界里,想象着那些看起来不切实际的想法。他盯着镜子里的自己发呆,越看越觉得不像自己了。这就是我的样子?我长这样?我为什么长这样?在别人看来我也是长这样吗?镜子的世界和我生活的一样吗?这些问题突然出现在他的脑海里。或者镜子后面的那个就是发送信号的人,那是最瞭解人类的就是人类自己!还是说人类自以为了解自己而已!
镜子好像有种神奇的力量再次把他拉回到那个幻想世界中。李韶华很努力的不让自己去想这些,可是脑子不听使唤,那个信号一直在脑海里闪烁,注入每一个脑细胞。镜子里的自己好像就这样冷漠的看着他,就像是窗外站着一个和自己长的时候一模一样的人冷冷地看着他。他打开水龙头不停地往脸上泼水,想让自己清醒清醒,看起来好像有点用,镜子里的他终于和自己同步了。
赵齐不知何时也起来了,,他站在门口看着他说:“”你怎么了!”
“没什么!昨晚喝了酒,现在有点头痛!”李韶华说完在镜子前趴了他一会儿后,他出来坐在了牀边。
杨佳伟在牀上翻来覆去,应该是已经醒了,只是昨晚喝了太多,现在有点头晕脑胀。阳光晃着他的眼,他把头埋进被子里。
“起来了”李韶华说。
杨佳伟在被子里挪了挪身子,把头钻出来。
“我头好痛!昨晚我喝了多少?”杨佳伟说。
“没喝多少!不是你自己酒量如何你都不清楚吗?”赵齐从卫生间里出来说。
“我好久没喝酒了,早就忘了!”杨佳伟坐在牀上,不停地拍着脑袋。
“去洗把脸,清醒清醒!”赵齐说。
杨佳伟丛牀上起来,摇晃着走进卫生间。他双手伏在洗手池上,感觉天旋地转,有点站不稳。就这样站了有两三分钟的样子,终于没那么晕了,抬头看着自己,胡子拉碴的,他用冷水泼在脸上,顿时觉得清醒了许多,又泼了一把,感觉头也没那么痛了。他在卫生间呆了十分钟左右才出来。
赵齐拉开窗帘,灿烂的阳光顿时洒满整个房间。
“几点了!”杨佳伟说。
“十点左右!”赵齐说。
“肚子有点饿!去吃点东西吧!”杨佳伟说。
“走吧!”
三人离开房间,来到大马路上,这里的阳光比房间里的更舒服,更温暖。感觉到那股暖意穿过衣服的纤维到达皮肤上,毛孔都打开了。
三人来到路边的小餐馆点了几份早餐,三人应该是真的饿了,也是昨晚光喝酒也没吃东西。尤其的杨佳伟喝进去的又全吐出来了。
吃饱喝足后三人坐在椅子上享受着阳光的滋润。
“要每天都是这样的生活,那就太爽了,当然以后不喝酒了”杨佳伟说。
“别做梦了,还记得我们什么任务吗?”赵齐说。
这句话一下子把他从美梦中拉了回来:“不说我都忘了,还有个艰钜的使命在等着。终归还是要回到现实中来。放也放松过了,酒也喝了,梦也做了,该工作了。”
“不过说实话,你们到底有没有想法?”赵齐看着两人,不过从他们的眼神中看出来的只有迷茫。
“别傻着啊!想想办法!”赵齐说。
在一旁的李韶华开口了:“这样吧,咱们先把国内在这方面最大的几家公司找出来,然后在一家一家实地考察,看看有没有什么能用的上的!”
“可以,先回办公室把国内所有的相关的单位都找出来!”赵齐说。
三人打车回到办公室。在办公室里,杨佳伟让人把国内所有钻探方面比较专业的单位资料都拿出来。国内这样的公司有上百家,这些资料堆满了办公桌。看着这些资料,三人都下意识的说了两个字,没有声音。
工作要做,三人翻阅着这些资料,查看这些公司的代表产品和有关项目,然后把需要进一步瞭解的公司挑出来放在一边。三个小时后,桌上的资料才减少了三分之一。赵齐抬头看了一眼,整个人都瘫坐在地上。
“忙活了三个小时,才看了这么点!这样看多久才能看完!”
三人看着这些资料深深的叹了口气。
“实在不行,把你的同事也叫过来一起找吧!”赵齐说。
杨佳伟也觉得光靠他们三人,实在不行,立刻起身向门外走去。
“等会儿,我去找人帮忙!”说完离开了房间。过了一分多钟,回来了,身后还跟着两个同事。看起来年纪和他差不多,应该是来实习的新人。
“这两位是新来的同事,我找他们来帮个忙。”杨佳伟教他们筛选方法。
虽然是新人,但是有总比没有好,其他人也有自己的工作要忙,不可能有时间来帮他们,所以能找到两个新人也是不易。
好在这个工作不是很难,这两位很快进入工作状态,效率也提高了不少。
屋内的阳光从房间的左边慢慢移到了右边,也不在是炽热的白色,变成了暖暖的黄白色。终于经过五人的努力,筛选工作完成了,他们从这近两百家公司里挑选出了20家。这20家公司不管是资质,规模还是声望在全球都是数一数二的。李韶华在地上坐了几个小时,想站起来,却全身酸痛,这一刻他感受到了岁月带来的摧残,杨佳伟上前扶住他。
“看来真的不得不服老,刚才以为我这腰断了!”在杨佳伟的搀扶下坐到了沙发上。
完成后杨佳伟谢过他们后,让他们回自己的岗位上去了。
“小杨,帮我把杯子拿过来一下。我起不来!”李韶华说。
“您歇着,我马上给你拿过来!今天辛苦你了!”杨佳伟把杯子递给了他。
“哪里!工作嘛!”李韶华说。
“选出来了,接下来就是去实地考察了!”杨佳伟说。
赵齐手放在那一堆选出来的公司资料上说:“二十家,全部走完估计要个把月时间!”李韶华说。
“现在我们要赶时间,但是这些公司又分布在全国各地。这样吧,咱们分头行动,老李的身体不适合长途跋涉,所以你就负责北方这几家公司。小杨负责南方的,顺路把江浙沪的也过了。我就负责西部的几家公司,我本来就是西部来的,那边我熟一点。怎么样?没问题吧!,?”赵齐说。
李韶华点头同意。
“没问题!”杨佳伟说。
“那好就这么办,明天出发!”赵齐看了下时间说:“天快黑了,先去吃点东西,忙了一天,午饭也没吃。吃了晚饭,准备一下,早点休息!”
三人把这些已经按地区分了出来,交到每个人手里。离开办公室来到大街上,天有点黑,但还没完全暗下来,路灯已经打开,各种招牌和广告装饰灯都点亮了。今天又是三个大男人在街上走着。自从赵齐和李韶华来北京后,他们三人就一直在一起,似乎形影不离。他们在附近找了个馆子,点了几个菜。今天没人喝酒,大家都避而不谈酒字,就是在饭桌上闲聊了几句。
“对了小杨,你住哪里?昨天本来想送你回去,结果不知道你住哪?”赵齐说。
“哦!我住局里安排的公寓里,离局里也就两三公里路。”杨佳伟说。
晚饭后,杨佳伟和他们告别后先回去了。赵齐和李韶华在大街上逛着。
“你觉得这次去考察能有收获吗?就我所知道的,目前世界上还没有哪个国家或者单位能完成这个任务!”李韶华说。
“其实我觉得这次我们更多的是去吸取经验的,不是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他能可能会有更新奇的想法和点子,能帮我们找到突破口!”赵齐说。
李韶华没有接话,而是默默的走着。赵齐知道他怕这只是白忙活一场,说的难听点上面可能都不知道这个任务的难点在哪?
“工作还是要做的,去看看总比什么都不做瞎想要好!”赵齐说。
走了一段路,两人打车回到了宾馆,还是那个房间。因为来的急,为了轻便一点,两人都没带什么行李。回北京这两天李韶华一直和赵齐在一起,都没回过家。也从没见他家里打电话来,不过赵齐偶尔几次看到李韶华有打电话回去,他是个挺在乎家庭的人,这段时间也是因为工作太忙而有点疏忽。
从卫生间洗漱出来的赵齐听到李韶华在走廊上和家里通电话,他没吱声,只是坐在椅子上。过了一会他起身收拾东西,这时李韶华进来看他收拾东西,就问他说:“收拾东西去哪?”
“我觉得既然要赶时间,那不如赶早点。现在才七点多,我现在就回成都,还有时间可以休息,你也回家去,好好休息一下,你也有段时间没有回去了,一定也想家了!”赵齐说
听他这么说李韶华没有说什么,而是走过去拥抱一下他。
“兄弟,谢谢你!”李韶华说。
赵齐微笑着没有说话。两人退了房从旅馆出来,站在马路边,两个大男人依依惜别。
“那我先走了,有事电话联系!”赵齐说。
“好,路上注意安全!”李韶华说。
赵齐先打车去了机场,李韶华打车回了家。
在飞机上的赵齐,这次他手上没有资料,没有文件,而是看着窗外。飞机在跑道上滑行,起飞,大地越来越远,晚上能看见的只有大地上的灯光组成的河流。这些灯河像一条条神经网络连接着这片大地的每一个地方。连接着家人,朋友。北京城在夜晚依旧是那么明亮,显示着他至高无上的地位。北京城在视线中越来越小,只有一半了,只有三分之一了,还剩下一个角落,完全看不见了,窗外黑了,没有了灯光,只有层层薄雾从窗外飘过。飞机穿过云层,就像从水中跃出,来到水面上。这里变亮了,有一轮明月挂在空中,这月亮比平时看到的更大更明亮,上面的图画也更清楚。这一刻赵齐似乎看见有人在月亮上向他招手。这一刻它不是冰冷的,而是温暖的。在这漆黑的夜晚它是唯一的光。
连夜赶回成都,赵齐没有回观测站,而是直接回了老家。下飞机又坐了两个多小时的车,当他现在家门口时有一种释然的感觉。好像一切都不重要了,他只想回到父母的身边,回到自己的小牀上,被窝里。屋内灯还亮着,赵齐敲了敲门。
“谁啊!…来了!…”
门开了,是他的母亲,看到他的那一刻母亲的眼里闪过一丝欣喜,又立刻消失了。
“你怎么又回来了。”母亲在门口张望了一下说:“就你一个人?”
“是啊!除了我还有谁?”赵齐说。
母亲一脸的不削:“一个人回来干嘛?”
“妈!咱们进屋说好不好,外面有点冷!”说着赵齐挤进了屋内。母亲在后面关上了门。
赵齐放下东西说:“妈!有吃的吗?肚子有点饿了。”
“没有!!”母亲没好气的说。
感觉母亲有点生气的样子,应该是因为赵齐是一个人回来的。母亲当然希望他回来,但更希望他带个女朋友回来。
看到这情形,赵齐上前安慰母亲:“妈,最近都在忙着工作的事,忘了!下次,我一定给你带一个回来,实在不行,我在大马路上直接拉一个回来!”
“大马路上拉,那不成了抢人了,那可不行,我不想媳妇没找到,儿子被抓关起来!”母亲说。
听母亲这样说,赵齐脸上一脸幸福:“就知道妈还是最在乎我这个儿子的!”赵齐就像个孩子一样依偎在母亲身边。
“好了,你先去洗洗吧,我给你做点吃的。你爸已经睡了,小声点!”母亲说。
“知道了,谢谢妈!”
赵齐拿着自己的东西上楼,他在父母的卧室在看了一下,父亲已经睡着了,和以前一样睡相挺难看的。
回到自己房间,一切都那么熟悉。房间里的摆设,就连书桌上笔的位置都和他离开时一样。桌面上,书上,柜子上都没有一点灰。看得出他不在家的时候,母亲每天都帮他打扫房间。桌子上的照片是他读书的时候照的,已经发黄了。每天打扫房间的时候,母亲都会拿起来看看。
赵齐打开衣柜他依然能一次就找到要找的衣服,拿着干净的衣服洗澡去了。母亲在厨房里为他做喜欢的食物。赵齐离上次回家已经半年了,虽然嘴上没说,但是孩子回家,做母亲的肯定是十分欢喜的。食物做好后,母亲把它端到赵齐的房间里。赵齐刚洗完澡进来,看到这热腾腾的食物说:“还是妈最瞭解我了,知道我喜欢吃这个!”
“那是,我不瞭解你,谁瞭解!”母亲说。
赵齐迫不及待地坐下,拿起筷子吃了起来。看着孩子吃着自己做的食物这么开心,母亲心里十分的欣慰。
“你先吃着,我去睡了。吃完把碗放厨房就行,明天我来洗”母亲说。
“知道了,妈,您去休息吧!”赵齐嘴里喊着食物说。
一年里赵齐也吃不到几次母亲做的饭,今天他就像个孩子一样,应该说不论年龄多大,在母亲身边都是孩子。可能是母亲做的十分好吃,赵齐很快就吃完了。吃饱后,赵齐躺在牀上,这张牀的味道还是和小时候一样。就算没人睡,母亲还是会隔一段时间就把牀单被套洗了,有太阳的时候还会拿出去晒晒。
在这张牀上,赵齐总是能很快的入睡。
在农村能听到城市里没有的音乐,那是公鸡打鸣的声音,可是这声音并没吵醒他,他依旧睡的很香。赵齐醒来的时候已经是日上三竿了,他坐在牀上揉了揉眼睛。此时父亲已经出去和朋友泡茶馆了,母亲坐在门口的躺椅上晒着太阳。这情景那么熟悉,这就是他小时候的感觉。从后面看着母亲,头发花白,悠闲地享受着眼光。赵齐没有打扰她,径直走进了厨房。在竈上放着的锅还冒着热气,锅里煮了面,旁边放着的碗里有母亲调好的料。面其实和外面的没什么不同,而不一样的是这料,母亲有她自己的独门配方,这是在外面吃不到的。赵齐把面夹到碗里,加了点汤,味道出来了,和记忆中的一样,从小到大,这个味道没有变过。
赵齐端着碗走到门口,才看见母亲正在织毛衣。母亲已经很久没有织过毛衣了,在赵齐的映像中还是在他读书的时候,那时母亲还不戴眼镜。
“妈,怎么又想起织毛衣了?”赵齐说。
“整天在家也没什么事做,闲着也是闲着不如找点事做。寻思着天冷了,给你织件毛衣。”母亲说。
赵齐有点期待能穿上它,想看看这件毛衣会是什么样的。小时候赵齐特不喜欢母亲织的毛衣,因为她总喜欢在衣服的正面织上很花哨的图案,赵齐觉得那是女生穿的,但母亲总是强迫他穿上。现在那些衣服已经找不到了,从来没想过现在还能穿上母亲织的毛衣,不过这次赵齐想穿了。
“不过,可能我是白费力气了,你从来不喜欢我织的毛衣”说到这母亲有点难过了:“不过就当打发时间吧!你不穿,给你爸穿,他不会嫌弃的。”
“妈,那都是多久的事了,您放心,这次不管织成什么样,我都穿!老爸就让他凉着吧!”赵齐说。
“好!你说的,别到时候找藉口不穿!”母亲说。
“绝对不会!”赵齐说。
“面好吃吗?”母亲说。
“嗯!好吃!和以前的味道一样!”赵齐说:“妈,我一会有事出去,晚上回来!”
“嗯!好”
赵齐吃完麪,洗了碗,带上背包和母亲道别后出门了。他要拜访的第一家单位就在成都近郊离他家并不算远,坐车一个小时左右路程。赵齐的车还在沈阳那,他只好打车去。由于今天是周末,路上车比较多,赵齐耽搁了不少时间。到那已经是中午,赵齐跟门口保安说明了自己的来意,保安打电话征询意见。挂了电话后保安让赵齐等会儿,领导一会儿就出来。过了两分钟,一位穿着工装的中年男子走了出来。
“你好!我是公司的总经理,我姓郭。”男子说。
“你好!郭经理,我是赵齐。”赵齐说。
“我认识你,你可是我国有名的科学家!欢迎你,走里面说。”郭经理带着赵齐进了工厂。
两人穿过车间来到了办公室,郭总让助理为赵齐泡了茶。郭总的办公室比较简单,中间一个办公桌,靠墙边有张沙发,沙发前有一张茶几。赵齐坐在沙发上,郭经理坐在旁边和他交谈起来。
“赵教授这次来我们公司是为了什么事?”郭经理说。
“这次我是来寻求帮助的!”赵齐说。
“你说,只要我能帮的上忙!”郭经理说。
“这样吧!我先问你一个问题。如果要打穿地壳,并且这个洞要求直接一米五以上有什么办法吗?”赵齐说。
听到这个问题郭经理有点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
“你说打穿地壳?”郭经理问到。
“是的,有什么办法吗?”赵齐说。
这个问题把他难住了,郭总起身走了两步,在仔细地思考着。
赵齐在想难道是我问的太直接了,还是他觉得我异想天开。
过了一会,郭总坐下来说:“这难度很大,可以说是个不可能的任务,首先地壳平均厚度超过五十公里,先不说有没有这么长的钻头,光是挖出来的岩石泥土都是个天文数字。五十公里深,就算有这么长的钻头,那重量也是无法承受的,钻杆太长,绕性会很大,方向就很难控制,容易断,一旦断了,根本无法维修,因为钻头都拿不出来,而且下面的温度很高,我不认为钻头能在这么高的温度中工作。所以我觉得这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就目前的技术来说。”
这些话和他想的一样,看来就算在专业人士的眼中这也是无法完成。在与郭总讨论后,又带他参观了工厂,由于已经是午饭时间,郭总请他在公司吃了个便饭,都是很简单的饭菜,就在公司的食堂里吃的。这个郭总在员工当中挺受欢迎的,他也没有架子,穿着打扮也和一般工人无异,这也许就是他和工人能混着一起的原因吧。
在和郭总聊了一两个小时后,赵齐离开了公司,这次的拜访并没有什么收获,反而让赵齐觉得这个任务更加的艰难。
赵齐站在马路边,掏出手机给沈阳打电话:“小沈,你在观测站吗?”
“在,教授!”
“哦!我等下过来拿车!”
“好的,教授!”
挂了电话后,赵齐打了辆车出发了。
这几天赵齐在拜访的单位还有五家,这其中有有三家都在成都周边。所以自己开车要方便很多。
到了观测站,赵齐进到屋内,沈阳和另一位同学正在工作着,那个信号已经没有在继续研究了,现在他们在监听着外太空的信号。
赵齐走到他们身边说“怎么样?这段时间?”
沈阳拿下耳机回到:“还行,每天都在听,可是没有收到有用的。”
“这种事情急不得,慢慢来,我们的工作虽然枯燥,但也是有意义的。”赵齐说。
“对了,教授,车钥匙在门口柜子的抽屉里。”沈阳说。
“好,你们先忙着,我去趟办公室。”赵齐说。
推开办公室的门,赵齐突然觉得有点陌生,他不过才离开几天而已。他拉开办公桌的抽屉,里面有些就文件,还有几张纸,上面有写字。这笔记不是赵齐写的,他拿起来,这是李韶华写的,赵齐回想起之前的一段时间,李韶华经常把自己关在这里,这应该是他在那个时候写的。赵齐坐了下来,想看看纸上写的什么内容。是一些断断续续的文字,不连贯,前后文不相关,都是他曾说过的那些话,有关那个信号的,可能他是怕自己忘了,所以写了下来。赵齐把这些放了回去,好像并没有找到要找的。离开办公室和学生道别后,开着车离开了。
开着车在宽阔的道路上行驶着,赵齐越开越觉得不对劲。开了近十分钟,路上没有看到一辆车,这条路不偏僻,虽然平时车也少,但是不会像今天这样,一台车都看不到。他开始不停地东张西望,希望能看到其他车辆,可是没有。赵齐感觉走点心慌,难道我也被老李传染了,变得疑神疑鬼了?我可是搞科研的,不能慌。从那个信号出现后,赵齐觉得周围的人好像都有点奇怪,一种最明显的是李韶华,他也是和这个信号走的最近的,思考的最多的。
在继续开了一两分钟后,在前方不远的一个路口终于出现了一辆车。赵齐松了一口气,不过今天这条路车真少的有点奇怪,可能是哪里在修路,车都绕路了。
一路上,赵齐觉得有点无聊,打开了广播,一个人的时候有点声音也好。从测控站到家里要穿过主城区,搁在平时赵齐会走绕城。可是今天,他选择穿城而过,不知道什么原因,他就是想这么做。走主城区就避免不了堵车,赵齐被堵在了路上。周围有此起彼伏的喇叭声,堵车最能考验一个人的耐心。而赵齐是个挺佛系的一个人,也会被堵的有点不耐烦,但是它也没有表现出焦躁不安的情绪。他靠在椅子上,安静地看着前方,忽然想到李韶华之前说的话,他说过我们看到的在显示器的图和喇叭里出来的声音都是这个信号为了让我们知道它的存在而刻意展示出来的,也就是说,那些都是信号制造出来的幻觉。这一刻他在想,眼前这一切会不会也是某个信号所导致的幻觉,还是说人类所感知的一切都是幻觉。想到这他开始嘲笑自己了,他发现自己被李韶华感染了很多,应该是被他说的话影响了很多。虽然并不认同他说的,但是又无法否定他说的。他笑了笑把音量开大了,想用声音来扰乱自己的思绪。还挺有效,他无法集中精力胡思乱想了。
原本平时两个半小时的路程,今天走差不多四个小时。到家的时候太阳已经下去了一半,这个时候母亲应该在家准备晚餐,当赵齐走到厨房门口的时候,才发现父亲也在里面忙活。
看到赵齐回来,母亲说:“你爸知道你要回来吃饭,亲自下厨给你做吃的!”
在赵齐的映像里已经很久没看到父亲下厨了,前几次回来的太晚,父亲都睡下了,也没和他说话。父亲是个不善言辞的人,平时在家话也不多。赵齐能感觉到他是关心自己的,比如今天亲自下厨。
在餐桌上,一家人并没有说什么话,父母想找点话题又不知道说什么。父亲偶尔说句话也是问问工作的情况,在外面过的怎么样。不过父亲做的菜是真好吃,比母亲做的要好一点。
晚饭后赵齐回到房间,拿出其他几家公司的资料,研究起来。他把离的近一点的拿出来,制定明天的行动计划。他看着看着回想起今天郭总说的话,难道这真的是个不可能的任务吗?他开始有点害怕明天会得到同样的答案。要是这些公司都给出一样的答案,要怎么办。
让一个天文学家来做这些,似乎有点大材小用,其实在几个月的研究中,他们发现,那个信号可能根本解不开,至少在他们解开月球上秘密之前,而且他们觉得这个信号有种神秘的力量,会让人陷进去。他们之所以接受这个任务,一来是想帮忙,二来是想转移注意力,让自己不去想信号的事,尤其是李韶华。
说到李韶华,今天一早他就去了北京近郊的那家公司,那是离北京最近的,李韶华选择先访问他,随后又去了另外一家,今天一天他去了两家,不过得到的答案和赵齐的一样,这不可能,原因也是相同的。
而在杨佳伟那边,他在路上花费的时间比较长,但也去的一家公司,结果也前面的一样。所以就现在的阶段,世界上还没有这样的设备能完成这个任务。回到旅馆的杨佳伟,躺在牀上,看起来是真的累了,这一天其本上都是在路上。而结果虽然让人有点泄气,但他还是决定要要把剩下的几家问遍。他拿出资料,找出明天要去的公司,事先了解起来。
所以今天三个人忙活一天的结果就是,没有结果。
第二天按计划进行,跑了一天,得到的结果和昨天一样。晚上回到家中的赵齐,疲惫的躺在牀上,望着天花板,难道结果就如他们说的,只是徒劳?可能是因为太累了,早早就睡下了。
第三天继续,一大早,赵齐准备出发了。出发前他告诉母亲,今天去的比较远,晚上可能就不回来了。和父母道别后,赵齐开着车出发了。
杨佳伟也乘早上的飞机赶往广州,江浙的两家单位都已经去过了,他得到的结果也一样。让他有点失望,这些已经开始打击他们的自信心了。继续下去是不是有必要?这样的话出现在他们的脑中,或许只是在浪费时间和金钱。打道回府吗?
不行!已经开始了,也进行了一半,就这样回去,可没会被他们嘲笑吧!飞机上,杨佳伟看着窗外的朵朵白云,这是平时很难看到的景象。阳光洒在上面,白白的就像棉花糖一样,让人有食欲。看到这些让一直都处于紧张状态的杨佳伟心情放松下来,多希望这飞机能一直飞下去。希望夜晚不会到来,永远都阳光明媚多好。而且在云层上,远离世俗纷扰,多美好。一路上杨佳伟都在欣赏着窗外的美景。可是这不是永恒的,飞机不可能永远飞着,它终于要降落了。穿过云层,玻璃上出现了水滴,先是一两颗,随着飞机高度的下降,玻璃上的水滴多了起来,外面正下着大雨。
杨佳伟感觉自己飘在空中,脚下什么都没有,像在自由落体。又像在太空中,想抓住什么,却什么也抓不到。飞机不停地颠簸着,一会儿上升,突然又坠落。杨佳伟坐过几次飞机,却从没有今天这样害怕过。难到这就是坠机的前兆,他看着窗外,机翼在不停的上下晃动,好像每一次都在折断的边缘。
广播响起——旅客朋友请注意,飞机正遭遇强对流天气,请坐在座位上系好安全带,不要在仓内走动………………
广播一直重复着这几句话。看着窗外的大雨,甚至能听到风吹过的声音,雨水打在飞机上的声音。好几次杨佳伟都从座位上弹起,这样下去飞机还能降落吗?之前还希望能一直飞着,现在只希望飞机能快点降落。明显感觉到飞机在拉升,也比刚才稳定了一些。
广播再次响起——旅客朋友,由于广州的大风天气,我们准备备降梅县机场………………
这让原本就已经担惊受怕的杨佳伟有点无奈,飞到梅州,意味着他要在路上花更多的时间,今天的计划就无法完成,但这也无可奈何,毕竟安全第一。可能机上很多人都有和他一样的想法。
飞机已经稳定了很多,没有再颠簸,是已经在飞往梅州的途中了吗?杨佳伟开始为接下来的行程安排,原本的计划被打乱,飞机在广州的上空盘旋了大半个小时,现在又转飞梅州,又要花费1个多小时,原本中午十二点左右就能下飞机,下午去公司。现在他要定高铁票,还不知道能不能定的到,就算定到也可能是很晚的了,这些都让杨佳伟有点烦躁。
窗外的雨小了很多,大概是离广州远了吧。杨佳伟看看时间已经一点半了,应该快到了吧!
广播响起——旅客朋友,我们的航班正尝试降落广州白云机场,请不要离开座位,系好安全带…………
杨佳伟有点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不是备降梅州吗?怎么又在白云机场降落了。杨佳伟看窗外,雨已经停了,飞机也没有再颠簸,看来天气好了很多。原来这一个多小时飞机一直在广州上空盘旋着,或许机长也不想飞到梅州去降落吧。虽然广州的天气并没有完全转晴,偶尔飞机还是会有点颠,但这对杨佳伟来说是个好消息,意味着他不用买高铁票了,也能继续原来的计划,虽然晚了了一两个小时。
飞机开始缓慢的降落,大地离的越来越近,杨佳伟能看到道路上移动的汽车。随着传来的震动,能感觉到飞机已经安全的降落到地面。
出了机场一阵阵风迎面吹来,杨佳伟才感觉到风有多大,看来飞机也是在冒险降落。不过好在已经安全出来了。现在他要去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