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子仪接掌朔方军,郭李联手破叛军。
场景:朔方节度使都督府
在知道安禄山确已反叛,河北河南州县大都望风归降后,玄宗几乎被气疯了,一纸诏书,将朔方节度使,也是安禄山的同宗兄弟安思顺召到长安,先是明升暗降,调为户部尚书,暗中软禁,后将安思顺和其弟安元贞一并杀之,随即下诏晋升郭子仪为灵武郡太守,兼代朔方节度使,令其率部东征讨伐叛军,郭子仪升任大唐统兵的方面大员,玄宗这时还不知道,他的这一任命,对大唐平判,起了关键作用。
场景一:灵武郡朔方节度使府,郭子仪以右厢兵马使的身份临时代理节度使,正和李光弼、公孙琼岩、高浚、仆固怀恩、浑释之等将领商议军情,一钦差奉圣旨和八名禁军将领,骑快马风驰电掣般赶到,在朔方军大本营大门口,被朔方军卫队拦下后,校尉报告郭子仪。
校尉:“报告将军,有钦差到!”郭子仪带众将出门一看,是高力士到了,赶紧接着,扶入都督府!
郭子仪:“高公公,何事劳烦您亲自来?”子仪知道,灵武离长安一千多里,快马都要三天。
高力士:“郭将军不要问了,赶紧接旨!”高力士喘了几口气后,站定了,从怀里拿出圣旨,郭子仪等赶紧跪下。
高力士:“奉天承运,皇帝召曰:朕已命前朔方节度使安思顺升任户部尚书,朔方节度使一职自即日起由太子领任,右厢兵马使郭子仪,武艺高强,战功卓着,深得军心,着即日起任朔方节度副使兼灵武郡太守,方今国家有难,着朔方军节度副使郭子仪,自接旨之日起,全权代理节度使一职,整军经武,选拔一忠勇之将为先锋,克日出河东,下井陉,卿自统朔方军主力为后合,务必附安逆之背,横截判军,或击之,或歼之,卿可便利行事,朕将亲统禁军,东出潼关,续后将召江南各部并西域边军,共剿安逆!卿当勉之!钦此!”说罢将诏书交给郭子仪。
高力士:“郭大都督,恭喜了!”高力士向郭子仪拱手,郭子仪拱手还礼,按唐朝惯例,节度使一职多由皇子或宰相遥领,代理节度使的副使,才是真正的节度使,这一任命,使郭子仪成了唐朝的方面大员,当年宰相姚崇的一句话,在大唐危难之时,使玄宗想起了自己的头名恩科武状元郭子仪,这么多年了,郭子仪并没有得到朝庭的特别任用,都是靠他自已的一刀一枪的军功才一步步上升的,此时子仪已快六十的人了,还只是节度使下面的一个领兵将领,玄宗当时也不知道,自已的这一任命,从根上本改变了大唐平叛战争的形势。
郭子仪:“公公辛苦了!请入内府少歇。”两人走入内府,郭子仪安排好了接待后,和高力士坐下喝茶。
郭子仪:“高公公,安大都督才去长安不到半个月,皇上就命我掌朔方军,怎么变化那么大,末将有些惶恐!”对自己的顶头上司安思顺的出生和关系,自己是很清楚的,郭子仪对自己接掌朔方军是有准备的,但感觉还是有些突然,现在看起来,上次皇上下旨调安思顺入京,实际上就是要调开安思顺到京城后削其节度使的重职,不然对自已的任命不会这么快。李光弼平素和郭子仪不大相和,现在由同僚变成了郭子仪的直接下属,很是不爽和担忧。
高力士:“郭大都督,皇上另有密旨。”郭子仪听后正要跪接,高力士扶起了他。
高力士:“大都督不必拘礼,你只要明白皇上的旨意就行啦!”
郭子仪:“是!”
高力士:“皇上命你尽快确实掌握朔方军,凡有不利于朝庭的将领,你可便利行事,先斩后奏!明白吗?!”郭子仪明白,皇上和高公公这是要清除安思顺在朔方军中的势力。
郭子仪:“高公公,安大都督是忠于朝庭的,他和安禄山不是一路人!”郭子仪平素也很注意观察朔方军中的同僚,对他们的方方面面的能力和情况都很清楚。
高力士:“这个我也知道,原先他多次上奏过安禄山的阴谋,奏章都是我亲手交给皇上的,现在皇上已被安禄山气疯了,安思顺和安禄山毕竟是同宗兄弟,目前朝廷手上能控制的军队,只有皇上的五万御林军,再就是你这里的朔方军了,南方的军队太远一时调不上来,西域的军队更远,皇上目前手上的牌已不多,已经冒不起这个风险啦!安思顺是绝对回不来了,明白吗?!”郭子仪点头称是,皇上派最亲信的太监来灵武,本身就说明了对朔方军的极度重视。
高力士:“送我来的八个御林军校尉,大都督挑选四个做你的参军,如何!”郭子仪知道,这肯定也是皇上的意思。
郭子仪:“高公公,我想他们武功肯定不错,八个都给我如何?”郭子仪大方得很!
高力士:“不行!不行!得留四个送我回去!” 高力士害怕安禄山的细作密探搞暗杀绑架。
送走了高力士后,郭子仪调整了朔方军都督府的护卫,将安思顺的两位护卫领军校尉各升一级,交与李光弼部下使用,以部将王元振和三子郭曦统领都督府中军护卫,郭曦在郭子仪的几个儿子当中,武艺最好,深得郭子仪的真传。郭子仪以自己的副将高浚接替右厢兵马使一职,以自己的另一副将公孙琼岩为中军别将,提升灵武郡主簿杜鸿渐为节度使判官,以高力士带来的四个御林军校尉为参军,召集朔方军将领在节度使府大堂开会,时郭子仪长子郭耀和次子郭旰,还有子仪的侄儿郭彗也在朔方军中任职。参加会议的有左厢兵马使李光弼,代理右厢兵马使高浚,左武锋使仆固怀恩,右武锋使浑释之,中军别将公孙琼岩,节度使判官杜鸿渐,参军王薄,参军李国庆,参军杨善,参军杜飞,墙上挂着丝绸制的大唐地图。
郭子仪:“皇上的圣旨,各位将军们都听到了,我等当如何进兵?各位将军有何高见?!”郭子仪坐节度使的大帅椅上,会场上沉默了一会。
高浚:“启禀大都督,末将以为,方今国家有难,我等当遵旨意,立即出河东,截击叛军!”高浚站出来,向郭子仪拱手抱拳行了军礼,说出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郭子仪:“好,高将军的意思我明白!”郭子仪伸手示意高浚,高浚返身入列。
公孙琼岩:“大都督,安逆已派军入寇河东,我军应当先肃清河东的叛军,才能出井陉,否则当心叛军截击我军后路!”公孙琼岩也出列向郭子仪拱手行礼。
郭子仪:“嗯,公孙将军考虑得是!安逆狡诈,不可不防!”郭子仪伸手示意公孙琼岩,公孙琼岩返身入列。
仆固怀恩:“大都督,安禄山目空一切,应该好好教训他!”仆固怀恩也出列向郭子仪拱手行礼,郭子仪示意仆固怀恩入列,李光弼还是没有说话。
浑释之:“安逆精通军旅,我等切不可轻敌,再者我朔方军只有五万人,出击河东,战线长,兵力不够,非常时期,应当立即扩军,请大都督即刻上表朝庭!”说罢返身入列。
郭子仪:“光弼兄有何高见?!”郭子仪将目光转向了李光弼,李光弼知道不说话不行了。
李光弼:“高见谈不上,各位将军说得都有道理,大都督尽管发令,光弼当依令而行!”没办法,圣旨已下,作为部下,该表态了,这是军中起码的礼节,李光弼出列向郭子仪抱拳行礼。
郭子仪:“好!光弼兄请入列!”李光弼返身入列。
郭子仪:“几位参军有何高见?!”郭子仪的目光又转向了王、李、杨、杜四位参军,四人一齐起出列向子仪拱手行军礼。
王、李、杨、杜四位参军:“某等愿听大都督号令!”
郭子仪:“好!”郭子仪待众将重新列好后,说出了自已的想说的话。
郭子仪:“安禄山这头忘恩负义的肥猪,朝庭对他恩重如山,掌三个节度使,近二十万兵马,他还贪心不足!此等逆贼,人神共愤!他敢造反,明摆着不把我们朔方军放在眼里嘛!”说到这里,郭子仪猛敲帅案。
郭子仪:“皇上英明,现在叛军战线千里,如我等出河东截击叛军,叛军定会首尾不能相顾!浑将军说得好,我军兵力是不够,本都督会立即上表朝庭,扩充我军兵力,目前的首要任务是,得一员大将为先锋,待打通井径关后,直赴常山,谁愿意为东征先锋?!”郭子仪目光烔烔,环视诸将,会场又是一阵沉默。
高浚:“末将愿往!”高浚血脉愤张,肃然出列,要当先锋。
郭子仪:“高将军忠勇,我心甚慰,只是本都督需要你襄赞军机,先锋还是另选他人来当合适些!”
仆固怀恩:“末将愿往!”怀恩猛然闪出来,好似就要上阵杀敌。
郭子仪:“仆固将军刚猛,然河北叛军主将是史思明,此人极其狡诈,我担心你不是他的对手,我的意思是,先锋大将,还是由光弼兄来担任,光弼兄意下如何?!”仆固怀恩曾是自己的部将,郭子仪知道对莽撞之将,只能直来直去,说罢将目光转向了李光弼,话说到这个份上,李光弼站了出来。
李光弼:“愿听大都督号令!” 李光弼向郭子仪拱手。
郭子仪:“好!众将听令!”郭子仪开始正式发布军令,其实自接掌朔方军以来,对于怎样出兵,将领的任用,子仪早就想好了,因为他对朔方军从上到下了如指掌。
众将:“末将在!”众将躬身抱拳,一起回答。
郭子仪:“左兵马使李光弼听令!”郭子仪拿起了一支令牌。
李光弼:“末将在!”李光弼拱手听令。
郭子仪:“令你为本军先锋大将,率本部五千人马,二日后进兵河东,待占领井径关后,你率本部人马,直奔常山郡!”
李光弼:“末将遵令!”李光弼上前接了令牌,返身入列,心中很忧虑,五千人马哪够啊!
郭子仪:“右先锋使浑释之听令!”
浑释之:“末将在!”
郭子仪:“令你率本部人马为第二队,接应先锋大将,待拿下井径关后,以得力部将牢牢守住,并肃清河东叛军!”
浑释之:“末将遵令!”上前接了令牌,返身入列。
郭子仪:“左先锋使仆固怀恩听令!”
仆固怀恩:“末将在!”
郭子仪:“你率本部人马为第三队接应!”
仆固怀恩:“末将遵令!”上前接了令牌,返身入列。
郭子仪:“杜判官并杨、杜二位参军听令!”
杜鸿渐和杨、杜二位参军:“末将在!”
郭子仪:“杜判官负责留守灵武,杨、杜二位参军协助!”
杜鸿渐和杨、杜二位参军:“末将尊令!”杜鸿渐上前接了令牌。
郭子仪:“其余将领随本都督为后合,进击河东!”
其余众将:“末将遵令!”说罢,众将各自回营。
李光弼回到本部营中,越想越不对头,自郭子仪接掌了朔方军以来,李光弼就一直忧心忡忡,生怕郭子仪整自己,今天的军令,要自己带本部五千人马为先锋出井径,这不是明摆着要自己去送死嘛!自己身经百战,原本不是怕死之人,但是这样不明不白的死去,很是不服,李光弼又想到家人,脑子短路了,按捺不住,叫起几个卫兵,匆匆忙忙又来到都督府,郭子仪正在给玄宗写奏摺,王元振来报,子仪听光弼夜间来访,赶紧请入内府,王元振和郭曦把李光弼引进内府。
郭子仪:“光弼兄深夜来访,必有要事,我正想和你聊聊,你来得正好!来,请坐!”说罢挥挥手,王元振和郭曦退了出去。李光弼“扑咚”一声跪在郭子仪面前,郭子仪吃惊不小。
李光弼:“我不惜死!只望大都督宽恕末将家人性命!”郭子仪赶紧扶起。
郭子仪:“光弼兄何故如此,起来,起来说话!”
李光弼:“请大都督饶恕家人性命!”李光弼站了起来,郑重地向郭子仪拱手请求!
郭子仪:“光弼兄这是什么话,兄台家人何罪之有?我为什么要加害于他们?!”郭子仪正色向李光弼问话。
李光弼:“为国尽忠,原是为将的本份,只是本部兵少,如果末将战死,望都督不要怪罪末将家人!只此一条,光弼别无所求!”
郭子仪:“光弼兄你今天来得正好,我正想找你!”说罢掩上门拉着李光弼的手说。
郭子仪:“光弼兄,你我兄弟今天打开窗户说亮话,我们把话说清楚,朔方军要是我们两个不齐心,就完了,国家也就完了!我直说了吧,光弼兄是对我不放心,朝庭这次任命我掌朔方军,有些突然,出掌朔方军,我有资格,你同样也有资格!你我兄弟以往互不统属,互相不和,说白了,那是因为你我都盯着朔方军大都督这个位置,才暗中相互较劲的,我们两个从无私仇,现在国家都成了这个样子,你我都世受国恩,是我们两个同心为国献身的时候了!”说罢,热切地望着光弼,不觉已是眼眶含泪,李光弼看了郭子仪一眼,也很感动。
李光弼:“我不吝惜为国而死,只是兵马太少!奈何?!”见上司开诚布公,李光弼的心和郭子仪近了很多。
郭子仪:“五千兵马是少了点,但我却对光弼兄很有信心!兄身经百战,深知兵法,常有奇谋,你的部下有一半是精骑,步兵也是精锐,加之光弼兄平素治军严整,军力强悍,弟常常观察兄部训练,内心深为佩服!出井径,奔常山,是奇袭,正好借用兄之胆略!我早就想好要用兄打先锋了,高浚是忠勇,但是谋略怎么比得上光弼兄!这个话我在会上当然不好直说,怀恩呢,是个莽夫,勇力有余,我怕他中史思明的圈套,只能用他在会战中打冲锋,对付安禄山和史思明,还得靠光弼兄!至于兵力分配吧,我也想了很多,目前整个朔方军,满打满算才五万人,我计划留三千人马守灵武,这是我们的大后方,粮草辎重都在这里,不能再少了,还至少要一万人维护交通粮道,还要肃清河东,你带本部人马走后,我手手头上也不足三万人了!新招募一下也来不及,请光弼兄体谅!现在就这个条件,如果兄认为不妥当的话,请兄台告知我该怎样布置?除你之外谁又能胜任先锋大将!”说罢诚恳地望着光弼,郭子仪年长李光弼好几岁,对李光弼一口一个兄台,很是尊重,平素郭部的实战和训练,那也是有目共睹,再加上彼此确无私仇,话说到这个份上,光弼已经服气了很多。
李光弼:“大都督处置得当,并无不妥!是末将多心了!末将当奋力杀贼!鞠躬尽粹,死而后已!”
郭子仪:“太好了!弟将整军为兄后合,兄若有难,速来报我,我将全力救援,义不独存!”郭子仪紧紧地抓住光弼的手,大唐两位顶级战将合手了!
二天后,李光弼率领本部人马,率先出发,浑释之仆固怀恩随即率部跟进,郭子仪留下郭曜郭慧,并留下杨杜二位参军协助节度使判官杜鸿渐守卫灵武,交待郭耀郭慧等立即开始招军买马,训练新军,亲统大军和粮草向河东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