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德宗谘文武星宿,三相长安初聚议。
话说唐德宗刚刚继位没多久,考虑到郭子仪年事已高,在外领兵辛苦,朝中也需要有威望的大臣辅佐,于是召郭子仪回朝,任命郭子仪为代宗皇陵使,下诏赐称郭子仪为“尚父”,升任太尉兼任中书令,加爵实封连同以前的总共有两千户,朝廷供应郭府一千五百人的粮食,两百匹马的草料。
郭子仪府邸中,非常大气,家人仆从几千人,很多人相互之间不认识,只感觉到面熟,郭府在长安城是仅次于皇宫和几位年长皇子的府邸,可长安城上上下下,军民百姓,几乎没有人嫉妒郭子仪,世称郭子仪“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侈穷人欲而君子不之罪”。
一日,德宗专请郭子仪到宫中,郑重求教国家长治久安之策,子仪要向德宗行君臣大礼,德宗扶住了年迈的郭子仪,等子仪坐好德宗方才入坐,小黄门端来两盏上好的香茶。
德宗:“老爱卿请用茶!”德宗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郭子仪:“谢陛下!陛下今天专请老臣来,必有要事!”郭子仪饮了一口茶后说。
德宗:“是的!老爱卿是国家元勋,德高望重,朕刚刚继承大统,现在国家的形势,老爱卿肯定比朕还要清楚,朕欲寻求天下长治久安之策,请老爱卿不吝赐教!”德宗望着子仪,非常诚恳。
郭子仪:“陛下圣明!方今天下安定,只是表面现象,确实有隐忧!臣一直想建议朝廷彻底除去隐患,可是臣拿不定主意,怕害了国家,误了皇上,目前最大的问题是国力尚未恢复,如全力清除藩镇,就要大动干戈,国家刚刚安定些,百姓刚刚过上安定些的日子,有负民生,再者先皇为早息兵戈,曾下旨明诏只除逆首史朝义,其余降将一律准镇原地,乍起兵戈,会失朝廷信义,更担心边患乘机而来。如全力清除边患,又担心藩镇乘机内乱,如两面受敌,国家能不能撑住,老臣实在是没有把握,说不定还不如现在这种局面,因此,老臣认为,目前来看,藩镇和边患一时难以彻底解决,老臣常常思考这个问题,深感左右为难,一时还没有得良好的策略,故不敢妄奏陛下,可能是老臣已年迈,智慧有限,恐怕让陛下失望了!”
德宗:“老爱卿如果都不能回答这个问题,那恐怕就没人能够回答得了这个问题了!”德宗掩不住有些失望。
郭子仪:“陛下千万不要恢心,臣之长处是整军经武,至于朝政大事,可能还是有所欠缺,臣一时没有良好的策略,其他人不一定没有,陛下可以多问问李相李泌和颜真卿大夫,说不定他二位有良策。”
德宗:“朕已去信到杭州催请李相回朝,也会就国事单独就教颜大夫!”
郭子仪:“陛下圣明!目前国家虽有隐忧,但天必佑大唐!陛下放心,臣一定为陛下,为大唐,鞠躬尽粹,死而后已!”
德宗:“好!太好了!”
郭子仪:“陛下,臣还有一事,一直就想奏请陛下,臣屡屡下不了决心,今天臣要说了。”
德宗:“老爱卿有话说讲!”
郭子仪:“臣已年迈,久居朝廷高位,恐误国家,臣请致仕,以利国家年轻的人才上进,请陛下恩准!”
德宗:“老爱卿能这样想,足见老爱卿高风亮节,一心为大唐!只是朕初登大宝,还需要老爱卿辅佐,再者,国家需要藉助您的崇高威望!老爱卿在一日,朕藉助一日,朕不准老爱卿所请,这样吧,国事繁多,小事朕就不辛苦老爱卿了,朕开特例,老爱卿可五日一上朝,也可三日一上朝,看老爱卿的方便,有大事朕再专门请教,老爱卿以为如何?”
郭子仪:“臣尊旨,多谢陛下关照,陛下请放心,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老臣在世一日,必当为大唐尽忠一日!”
德宗:“好!老爱卿回去后好好保养身体,多多休息!”
郭子仪:“谢陛下关爱!老臣告辞了!”说罢,郭子仪辞别德宗,回到府中。
话说德宗,出于尊重元老丞相李泌,几次写私信到杭州,请李泌回长安,李泌几次回信,说年事已高,只望在杭州休养,此时李泌是杭州刺史,治理杭州已好几年了,李泌作为杭州的行政长官,以自己的德风和智慧,把杭州治理得民风淳朴,经济繁荣,这些年来,杭州府交给朝廷的赋税,和苏州府几乎一样多,对朝廷贡献很大,李泌深知当时大唐的状况,最需要的是什么,自已在杭州,调动百姓,发展生产,繁荣商业,就是为了既能贡献朝廷多一些的财赋,又不增加杭州百姓的负担。
李泌在杭州,深得百姓爱戴,也交了不少百姓朋友,没事就闻闻钱塘江口的海风,听听潮信,感觉到日子很好过,真的不想来长安,他知道德宗想问他什么事,那件大事李泌一直还没有参透,无法回答君王,所以干脆不去。
这信几来几往,一趟几千里,时间就过了大半年,德宗求治心切,没办法,只得下圣旨,硬调李泌回长安,一日,德宗为李泌接风,君臣吃完饭,德宗郑重单独求教。
德宗令人端上顶级香茶,二人饮了杯茶之后,德宗看着李泌,到底是年轻的君王,比代宗要活泼,对李泌有些感慨。
德宗:“先生好大的架子,朕虽然年轻,好歹是大唐的天子,竟然请不动先生,先生要知道,朕是代表天下百姓的福址请教先生!”
李泌:“陛下要问的问题,臣还没有参透想好,回答不出来,来了也是白来,还不如呆在杭州多想想!”
德宗:“朕还没问先生,先生就已知道朕要问您什么事?”德宗听了很好奇,认认真真地看着李泌。
李泌:“臣当然知道,臣就是怕回答不出来让陛下失望,所以没来,要不是陛下圣旨调臣回长安,臣真的就想呆在杭州。”
德宗:“那先生说说,朕想问先生什么问题?”
李泌:“陛下一定是想问,怎样才能解决朝廷现在的隐患,解决这些隐患之后,又怎样才能使大唐长治久安,是不是?”李泌说得很肯定,德宗听了会心的一笑。
德宗:“先生真是神人,朕要问的就是这个问题,望先生不吝赐教!”
李泌:“陛下,您提的这个问题,是普天下最大的问题,也是最难回答的问题,臣恐怕要让陛下失望了!”这个问题,自己已想了大半辈子,时至今日,还是难以得到一个好的答案。
德宗:“难道真的没有让天下长治久安的策略吗?这个问题,朕也问过郭老爱卿,他要朕多请教先生。”
李泌:“郭太尉怎么说?”
德宗:“他说,目前国家形势,表面上安定,实际上内外都有隐患,如果现在就彻底解决内忧和外患,又怕受两面夹击,国力不够,左右为难,他要朕多请教先生,说他没有好主意,不一定先生没有。”李泌听了点点头。
李泌:“果真是个老成持重的元勋,公忠体国,国士啊,陛下!连郭太尉都感到为难的事,我哪里有明确的主意啊!臣受三代先皇厚恩,哪是有策不献的人,这个问题,太宗皇帝就问了当时的羣臣,魏征等多数大臣的答案是创业难,守业更难,陛下的皇爷爷肃宗也几次问过臣,这也是臣这大半辈子一直想求得的答案!臣真的还没有参透啊,陛下!”德宗听了,掩不住失望,问题到了大唐两位顶级人才这里,都还没有答案,看来是真的难有答案了。
李泌:“陛下也不必忧虑,吉人自有天相,臣再好好想想,臣定会尽力辅佐陛下,鞠躬尽粹,死而后已!”李泌安慰德宗,说罢李泌给德宗行君臣大礼,德宗赶紧扶住不让行大礼。
德宗:“先生是几代先皇的老臣,以后除在早朝的时候外,一律不用行大礼,朕只需要先生好好教导朕就行!先生回去好好休息,好好的思想,一旦有了好主意,早日教朕,朕随时听教!”说罢,君臣话别,各自休息。
李泌在长安,一日,郭子仪专请李泌和颜真卿到府中,一起小酌,三人都是同僚老朋友了,李泌看到自己敬重的两位老朋友,都已须发皆白,很是伤感,莫说他们二位,自己的头发也已白了一半,岁月不饶人啦!郭子仪拿出回纥葛将军送给他的葡萄酒,郭府二管家给三位各斟好了一小杯葡萄酒。
郭子仪:“来,李相、颜相,你们二位是朝中我最敬重的,我敬你们二位一杯!”子仪举起小酒杯。
李泌:“不敢当!郭公、颜公,你们二位德高望重,李泌素来敬仰,我敬你们二位!”
颜真卿:“你们二位才是中兴大唐的文武星宿,真卿只是一翰墨之人,还是我敬二位!”三人相互推崇,共饮了一杯。
李泌:“嗯,这酒不错,比上好的杭州米酒还要爽滑!”
郭子仪:“这是回纥葛将军送给我的葡萄酒,是我喝过的最好的葡萄酒,已喝了一瓶,还剩二瓶一直舍不得喝,今天用来招待你们二位。”
李泌:“那太荣幸了!”
颜真卿:“我今天是沾李相的光!”颜真卿笑兮兮的。
李泌:“颜公客气,还记得开元那时候,我上你府上讨要墨宝的事吗?”李泌笑着问颜真卿。
颜真卿:“当然记得!你那时候还只有这么高,嗯!”颜真卿一边说,一边用手比画,三人一起大笑。
李泌:“颜公那时不仅不嫌我小,给了墨宝还管我的饭!”颜真卿听罢大笑。
颜真卿:“李相早慧,早就名满长安,连上皇都喜爱,我岂有不爱才的道理!还记得当时我问你的话吗?”
李泌:“记得,大夫当时问我,你才十三岁不到,就这么爱书法,我的字有些什么好处,你这么喜爱?!”颜真卿点头。
颜真卿:“你怎么回答的还记得吗?”
李泌:“我当时回答您说,大夫的字,一横一竖刚劲有力,撤下来都可以做柱子和横梁!”颜真卿和郭子仪听了哈哈大笑,三人又共饮了一杯,郭子仪向管家示意,管家点点头,出去了。
郭子仪:“来,我给二位满上一杯!”子仪要亲自给李泌和颜真卿斟酒,李泌不让。
李泌:“不敢当!还是要管家来吧!”李泌不让郭子仪亲自斟酒。
郭子仪:“今天我找你们二位来,是有大事要请教,管家在此不便,我特地要管家出去了。”
李泌:“那还是我来给您斟酒,郭公为国家,多年来非常辛苦,几乎没有停歇,不象李泌,还能不时在江南清闲休养,杭州可是个养人的好地方,象我这个年纪的人,身体又这样单薄,在北方可能过不了几个冬天,郭公您是国家最大的功臣,劳苦功高,李泌不敢当!”李泌拿着酒杯不放。
郭子仪:“李相,不瞒你说,我今天请你来,是因为我和颜相有事要向您求教!这是大事,我应该给你斟酒!”
李泌:“郭公、颜公,如果我猜到你们二位有什么大事问我,那酒就还是由我来斟,好吗?”
郭子仪:“李相已知道我和颜相要问你什么事吗?我还没有开口啊!”子仪感到有些奇怪。
李泌:“嗯!我已知道,二位要问我的问题,就是皇上已问过你们二位的那个大问题,这也是天下最大最难以解答的问题!”郭子仪听了和颜真卿对望了一眼,二人会心的一笑。
郭子仪:“李相真是神了!你是怎么知道的?!”郭子仪很好奇。
李泌:“很简单,一点都不神奇!朝廷有二位德高望重的文武大臣在,还能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皇上为什么还要去信累累催我回朝?今天二位元勋又郑重地问我,小事是不会烦劳二位元勋问我,要问的只有那件天下最大的事!”郭子仪颜真卿点头称是,李泌拿过酒瓶,给郭子仪和颜真卿斟满了葡萄酒。
郭子仪:“李相,我和颜相一起探讨过目前的国家形势,我们二人都深感左右为难,你是在军政大事上最有见识的人,是大唐最有智慧的人,有没有什么好主意解决当前的问题?!又怎样才能让大唐长治久安?!”说罢二人很是渴望地望着李泌。
李泌:“两位高看李泌了,我在杭州,知道皇上几次去信催我回长安,就是要问我这个大问题,我之所以迟迟不回来,就是没有参透想好答案,所以不敢回来,怕回答不出来让皇上失望的,二位对目前形势的判断,皇上都对我说了,我认为是合适的,国家目前没有足够的力量快速彻底解决内忧和外患,这点郭公是最清楚不过的了。百姓被战乱拖苦了,也思安定,实际上当时先皇下旨只办逆首史朝义,准降余部是对的,当时史朝义的部下,都已看到大势已去,先皇给史朝义的部下开的条件很优厚,这个策略确实很快就分化了史朝义所部,大大的缩短了平定史朝义的时间,我在杭州,每天除了当地的政务,就是想朝廷的事,想先皇肃宗问我的话,想来想去,多少年了,都不得要领!”李泌痛苦的摇摇头。
郭子仪:“李相还没有找到方法,那真的就没有办法了?问题是,内忧和边患不解决,它始终就在那里,皇上忧心,我们也不得安宁啊!我等在其位,要谋其政,这是我们的本份啦!”郭子仪不甘心。
李泌:“所以有句话,“自古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就是这样的,谁教二位是圣贤的呢?!来!我敬二位圣贤一杯!”
郭子仪:“圣贤不敢当!在其位,谋其政,但求问心无愧!来!喝酒!”
颜真卿:“郭公说得对,在其位,谋其政,我等但求问心无愧,既然李相都还在悟,都还在想,那就没什么话可说了,喝酒!”三人一起喝了几杯。
回纥的葡萄酒,那真是上好的葡萄酒,三人都有点微醉了,身上有点发热,李泌在杭州时,爱上了杭州上好的米酒,眼前的西域葡萄酒,比杭州的米酒还要甘甜爽滑,就多喝了点,李泌脱下外衣,露出了杭州丝绸做的内衣,突然想起了前几年在杭州中秋节观钱塘潮的事,那个时节,在杭州上下身只穿单件的丝绸衣就足够了,那天气真是爽啊,想起钱塘江的潮信,那如万马奔腾的气势,李泌突然有所感悟,认认真真的看着郭子仪和颜真卿。
郭子仪:“李相有什么话要说?要喝酒我陪你?”子仪见李泌眼中似乎有些忧伤,好象有什么话要说。
李泌:“要说想天下长治久安,也不是没有一点办法!”郭子仪和颜真卿听说有办法,一齐凑了过来。
颜真卿:“李相请说,有办法那就太好了!”颜真卿听到很欣喜。
郭子仪:“今天这顿酒没白请!”子仪原本已有些酒热酒困,听说有办法,来了精神。
李泌:“关键要看国运如何,要看皇上的见识和决心!郭公和颜公也不要高兴得太早,我还没有完全想好,让我再想想,还是改天再说吧!”李泌忽有所悟,旋即又感到有些不妥,不成熟,又不想说了。
郭子仪:“李相,为什么要藏着掖着,你要知道,我和颜相是多么想找到大唐长治久安的方法啊!李相,你这不是折腾我和颜相吗?”
颜真卿:“李相,你总得透露点,也好让我和郭公睡得着啊!”颜真卿也很急迫的想知道答案。
李泌:“好!我说点事,我问问你们二位,你们可知道每年八月中秋的钱塘大潮?!”
颜真卿:“听说过,没见过,只是听说过钱塘潮很大,很准时!来时声如远方雷鸣,势如万马奔腾,极为壮观,谓之潮信,是吗? ”
李泌:“颜公说得是,就是潮信!天下奇观!”
郭子仪:“我从没有去过杭州,也没有看到过大海,只听说**来了很高,浪很大,这和国家的那个大问题有关吗?”郭子仪不解。
李泌:“我还没有完全想好,郭公和颜公你们二位也好好想想,我们改天再谈,今天先告辞了!”说罢就要穿衣服回去。
郭子仪:“就要走?我们还想好好听?为何就要走?!”子仪想多留会李泌。
李泌:“不是我不想说,我想了多年的问题,刚刚看到你们二位,灵光一闪,又感到想得不周全,没有完全想好的事,说了也白说,说出来可能反而还不好!我走了!”李泌下决心要告辞。
郭子仪二人见李泌一定要走,两人一起送李泌到了府门口。
李泌:“郭公、颜公,你们二位就是潮信!”李泌说了一句没头没脑的话,说罢和二个童仆一起走了,剩下郭子仪和颜真卿二人你望着我,我望着你,如堕五里烟海。
郭子仪:“颜相,李相说你我二人就是潮信,这是何意啊?”
颜真卿:“我也不知道啊!我还想问您啦?!”二人你望我,我望你,就这样望了好一会,都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