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代宗病重交国事,太子诚心问忠良。
郭子仪等大臣辅佐代宗,在平定了同华节度使周智光的叛乱之后,土蕃等又数度入冠,被数度击败,大唐在基本安定中度过了十来年。
由于安史叛乱对河北、河南、山东、河东、关中等中原地带破坏太大,比如史思明,比安禄山还要残暴,为了急剧扩大势力,在占领各州后,把老幼杀尽,年轻女子奸淫后从军分配,年轻男子强行充军,不从就杀,叛军队伍急剧扩大,民众被迫参加叛军以劫掠为生,一时间,好多地方,野兽食人,人也被迫食人,所以中原各州,几经征战后,人口数量急剧下降,凡叛军所经之处,几是千里无鸡鸣,朝廷平定叛乱后,由于客观原因,大唐国力恢复缓慢,又要集中大批兵力防备土蕃和回纥、党项等,腾不出手来,相反,范阳和平卢节度使所控之地,破坏相对较小,安史余部投降后存在的藩镇隐患,就一直遗留了下来。
这些藩镇时叛时降,内部也是数度将帅互相攻逐,强者为王,人事全不由朝廷,朝廷鞭长莫及,只得任其内部变更,事定后追认胜利者为节度使。
代宗大历十四年二月,也就是公元779年农历二月,代宗病重,感到去日无多,召来皇太子雍王李适,做大事交待。
李适:“儿臣叩见父皇!”皇太子给代宗叩头行礼。
代宗:“皇儿起来!”李适行礼后站了起来,代宗示意两个小黄门出去,在两个小黄门走后,代宗的卧室就只有他们父子二人,代宗示意李适坐下来。
代宗:“皇儿啊,为父这次病重,感到非同一般,可能去日无多,有些事,今天为父要正式交待你。”
李适:“父皇一定会再次康复,不必忧虑!”李适安慰代宗。
代宗:“人各有命,就是皇帝也不例外,皇儿不必安慰,你要以国事为重,迟早为父是要向你作交待的!乘现在为父还清醒,交待你最好,如果糊涂了,说得不对,乱说一通,那会坏大事的!为父交待你的国事,一律以今天的为准!”代宗已下决心交待国家大事。
李适:“请父皇教导!”李适听罢越发认真听了。
代宗:“为人君者,要安定天下,最重要的是用人,尤其是宰相和统兵大将,对朝局影响太大,你父皇我在位十八年,真正信得过的大臣并不多,就是真正信得过的大臣,也是经过多年的考察和任用才得出来的。”
李适:“请父皇赐教,哪些大臣可以信赖!”
代宗:“健在的只有郭子仪和李泌,还有颜真卿,郭子仪年事已高,你要多尊重这位大臣,军队是个特别的体系,军事也不同于民政,统兵大将,必须要有威望,将领的威望,不全在于他年纪的大小,而是在于他是否真正具有统兵的智慧和胆略,这就需要以往战争的历练,能经历战争的生死考验,一定要经过生死关,就是立过战功,统过大兵,打过大胜仗,一句话,最重要的是其它的统兵将领信服他,这样军队在大战时才能形成统一指挥,才能打胜仗,国家统大兵的元帅,一定要有真正的威望,郭子仪他即使年纪大了不能统兵作战了,一旦国家有事,只要他在一日,你还是要以他的名义挂帅出征,以示对宿将的尊重,再另择大将为副,这样众将看到朝廷优待功臣,就会奋力作战!大臣的那些老部下,也会很高兴,皇儿,你要记住,郭子仪他是大唐的国宝!”
李适:“父皇,儿臣记住了!大臣郭子仪的事,父皇跟儿臣说过好多次,儿臣已铭记于心,肯定会遵从,他在一日,孩儿一定重用他一日!只是李泌,孩儿有些不懂,父皇既然那么重视他,为何不早招他回朝,老放在外面呢?!”
代宗:“唉!他这个人啦!不爱名利,爱好求仙慕道,又不喜欢在朝中建立体系,很容易受到其他宰相大臣的排挤,暗中排挤他的理由还冠冕堂皇,在朝大臣中,和他合得来的只有郭子仪、李光弼少数几个大臣,你爷爷肃宗是突然过世的,也没给你父皇做交待,皇位交给谁,是流过血才定下来的。你父皇刚登基的那几年,政事都操在李辅国和程元振的手上,朕空担个皇帝的名,担负着天下的责任,其实万事都作不了主,非常痛苦!后来逐步剪除了李辅国和程元振,父皇才控制了朝政,元载是一个有能力的宰相,政务上很练达,可品德却有大问题,他的事情,几年前才揭露出来,他以前排挤李泌最用心,一直在朕面前说李泌思想太纯,太超前,与现实不合,现在想起来,他实际上就是想说,李泌是个书呆子,定的些政策无法施行,这些事,说实话,你父皇当时也没看明白,皇儿以后自已慢慢体味。前些年你也知道,火烧眉毛的事,几乎月月有,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等朕意识到他的大才能时,为时已晚,皇儿登基后,一定要下决心重用他!郭子仪毕竟八十多了!”
李适:“是!孩儿谨记!”
代宗:“吾儿要用他就要重用他为首相,免得他又受人排挤!你记住,排挤李泌的,一定是小人,君子肯定是斗不过小人的,所以你要用就用他为首相,切记!”
李适:“孩儿记下了!”
代宗:“还有颜真卿大夫,他做官和为人的品德没有任何瑕疵,是百官在品德上的表率,为父对他也是绝对信任,可惜的是他军事政务见识上还欠深入练达,在军国大事上比李秘差了不少,加上年纪偏大,你只能用他来增加朝庭的威望,正朝廷百官的风纪,可用为副宰相,不可用他为首相,要吸取你皇爷爷的教训,他老人家重用房琯,是吃过大亏的,陈涛斜大败,既害了房琯,更害了大唐,颜真卿大夫的军事才能也只一般,当然,他在军事和政务上,比一般的大臣和将领当然要强,但是和顶级战将比,还是有很大差距,郭子仪和李光弼从河北一撤军,颜大夫率领的民军就惨败,他和房琯一样,都不是深入善长军事的人,和高手一比就困难了,这些事都是教训,一个对朝庭忠诚而又真正有大才能的人,真的不多,军事,是一门单独的学问,这既是学问,又不是学问,这方面你要好好体味!用人怕就怕象安禄山史思明那样嘴甜心黑的怪才,那样嘴甜心黑的怪才,才能越高越危险,实际上好多事还是要靠皇儿你自己体会!”
李适:“孩儿记下了!”
代宗:“国家文武科举,一定要好好坚持下去,就是要多留心人才,一代只管了得一代,文武都要有后备人才!”
李适:“是!孩儿谨记!”
代宗:“要严防有人在科举选拔上作蔽,科举选拔人才,是国家的根本制度,可以说这是最大的事!只是可惜前些年的战乱,交通混乱,周智光叛乱时,堵绝交通,抢劫来往的客商,抓了好多来长安参加科举的文武举人,武举人强健,翻山越岭倒是跑脱了一些,那些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几乎全被杀死,这样的事情,天下一动荡,就太多了,加上好多国事,火烧眉毛,无法正常举办科举,耽误了!这事看起来很正常,朝廷也是迫不得以,实事上,这在客观上动摇了朝廷的根本,国家好多文武人才,都死于平叛战争,李嗣业为国战死,还有那个国回光、李韶光、王祚,张巡、许远等等,都是为国战死的,就是李光弼、王思礼,实际上也是为国操劳过度,长年征战,得不到休养累死的,健在的郭子仪颜真卿他们,也都到了高龄,就是李泌,也已六十多,国家人才,已现青黄不接之势,这事你登基之后要想办法加强!”
李适:“是!孩儿谨记此事!”
代宗:“就说这么多了,该说的都说了,今后万事都要靠你自己了!”
李适:“父皇,有没有什么长治久安的方法,还有,藩镇的事怎么办?!”代宗听到藩镇的事,叹了口气。
代宗:“藩镇的事,目前国力军力就这样,没办法,腾不出手来,这是父皇留给你的麻烦,只有你自己想办法对付了!”想到各地藩镇,代宗忧心,咳漱起来。
代宗:“皇儿啊,你问到长治久安的办法,哪有什么长治久安的办法哟!朕这么多年,也想了很多,真正有本事的忠臣良将,太少了,可遇不可求,你可以多问问李秘和郭子仪他们,以后的事,要靠你自己了!”想到藩镇和边患的事,代宗忧心,说罢一阵猛咳,李适见状,招来太医,给代宗吃了点药后,代宗睡了过去,李适交待太医好好照顾代宗后,出了代宗寝宫。
代宗大历十四年五月,也就是公元779年农历五月,代宗病逝,时年五十三岁,在位十八年,时郭子仪以八十多的高龄,在关中西边领军,防备土蕃。皇太子李适继位,改元建中,这就是唐德宗,郭子仪、李泌、颜真卿成了四朝元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