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唐肃宗赐金还山,李相国功成身退。
长安皇宫,李泌向肃宗辞行,肃宗极力挽留。
肃宗:“先生为何要舍我而去?叛乱还没有完全平息,垦请先生再助助我!”肃宗在私下并不称朕。
李泌:“大事已毕,只要陛下重用贤人,体恤百姓,大唐的江山迟早会安定的!臣和陛下事先有约定,等收复了两京,臣就要归隐山野,臣的志向在山野,在于修行慕道,望陛下信守承诺,让臣遂平生之志!”李泌归隐之意很坚决,李泌知道,自己早先建议肃宗宫中要节俭,此事得罪了皇后张良娣,当时行营在灵武草创,张皇后不好说什么,一直隐忍在心,自己为相,坚持整肃吏治,不准宦官干政,又得罪了李辅国等肃宗身边的亲信太监,现在皇后张良娣和大太监李辅国等已有联合之势,在战乱时还不觉得,一旦江山安定,说不定自已在君王的眼中就不那么可爱了,玄宗先明后暗,就是先例,肃宗听信李辅国和张良娣的谗言,竟杀了亲生儿子建宁王,李泌对此事尤其不满,想想还是乘圣眷正隆之际,早点走好,免得君王功德圆满时心生厌惓。
肃宗:“先生要走,我很伤心!极不忍心!”
李泌:“皇上不忍心的话,可多赐点金银财宝呀!”李泌望着肃宗笑。
肃宗:“这个不消说,我不是个守财奴!在我的眼中,先生好象不爱财,这一点我自信判断没有错!”
李泌:“陛下说得不错,修行慕道,为天下百姓寻长治久安之策,才是臣平生所愿!”
肃宗:“那呆在朕身边岂不是更好,大唐这么辽阔,先生助朕治理好天下,造福百姓,不就遂了平生之志吗?!”
李泌:“我的书还是读得太少,路还是行得不够,长治久安之策目前还是没有悟透,要不臣早就奏明陛下了,不过有一条臣是参透了,那就是要想天下长治久安,那各级掌权之人,就为能太贪恋权利,安逆叛乱,实为贪图天下之利,上皇对他恩重如山,他还贪心不足,以致酿成天下大乱,生灵涂炭,殊不知,有天下之人,必是天纵英才,又逢天时,能救万民于水火,才能最终得天下拥戴,比如高祖和太宗才有这份功德和福份,象安禄山那样一头三百多斤重的肥猪,兵是上皇给的,将是上皇给的,钱也是上皇给的,最后还还贪心不足,不受天遣才怪!”李泌说到安禄山,和郭子仪一样,上牙切着下牙,无不咬牙切齿,恨之入骨。
李泌:“陛下,臣功成身退,也是有目的,臣就是要以身作表率,教育天下人不要贪恋权利!陛下给点钱吧!”李泌笑兮兮的对肃宗说。肃宗无奈,知道自己的这位先生决心已定,又有些生气,写了一张便条给小太监,要他速去速来。
一会,几个太监抬来一大箱金银,放在肃宗面前。
肃宗:“朕富有四海,这是区区一千两黄金,三千两白银,就眼前这点钱,先生你云游四海,拿得动吗?!”
李泌:“谢陛下!陛下诚心已现,臣只要这么多!”李泌笑兮兮的,说罢从中拿了五十两黄金,一百两白银,包好了就要走。
肃宗:“先生要去哪里?”肃宗真的非堂非常失望。
李泌:“南岳衡山!”
肃宗:“我派人送你去,在那里我要江南道地方官给先生修几间结实的房子,让先生安享晚年,我有事也好找得到你,好不好!”
李泌:“好!也不负陛下一片爱心!”李泌答应了。
肃宗火速写了谕旨,令六个御林军送李泌到南岳衡山,等郭子仪回到长安,李泌已和肃宗派送的六个御林军校尉出了长安。贤相离朝,郭子仪感觉很不好,心中觉得很空,很不是滋味。
张良娣和李辅国等得知李泌归隐山林之后,却感到无以言状的轻松,李泌为相,虽没有什么表面上的威严,可骨子里的行事节操极为刚正,几乎把皇后外戚和宦官等容易坏事的方面压抑得无法动弹,张皇后和李辅国等一直在内心深深地忌惮李泌,可又几乎拿李泌毫无办法。李泌一走,没多久皇后和首席太监的同盟就散了,反而成了仇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