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李嗣业赤膊冲锋,香积寺血流成河。
话说**在陈涛斜和安禄山叛军大战惨败后,安禄山想从根本上摧毁朔方军,准备偷袭,史思明受安禄山之命,派叛军沿郭子仪东进路线进攻,也就是雁北河曲一路,想偷袭摧毁灵武朔方军大本营,被郭子仪侦知,派朔方军大败这一路叛军。
肃宗发诏继续调剑南军队,并许以重利,恰逢回纥使者至,上达回纥可汗要求帮助大唐平叛的想法,肃宗很高兴,令敦煌郡王李承寀和仆固怀恩出使回纥借兵,到回纥后,回纥可汗将回纥王后的妹妹嫁给敦煌王李承寀,双方约定通婚,早先怀恩的女儿健硕美貌,已嫁回纥可汗。回纥派精骑五千前来大唐相助。
当时全国的形势,河北民军被史思明各个击破,李光弼兵少,带领河北部份军民入井径退守太原,安庆绪派兵进攻太原,被李光弼击败。颜真卿在平原坚守不住,只得密赴凤翔拜谒肃宗,平原失守。当时叛军欲南下江淮,但是张巡和许远组织军民合力死守睢阳,智计百出,前前后后杀死由叛军大将尹子奇和令狐潮率领的几万叛军,大将来瑱死守颍川,叛军南下兵力被牢牢的卡在睢阳和颍川这两个要点上,欲罢不能,无力南下。肃宗得以再从容调集剑南和江南等地的兵力,再行平叛。
郭子仪率朔方军和安禄山在关内展开拉据战,双方互有胜负。安禄山自起兵叛唐之后,就得了坏疽病,眼晴也几乎瞎了,脾气暴躁,常常抠打杀戮左右太监,又想立幼子为太子,安庆绪十分害怕,秘密联合叛军宰相严庄和安禄山的贴身太监李猪儿等,在肃宗至德二年正月杀死安禄山,继承了叛军皇位,一代忘恩负义的奸雄最终却意想不到死在儿子和心腹的手上,真是上天报应。
肃宗任命郭子仪为司空,关内和河东副元帅,总节关内和河东诸军,郭子仪和安庆绪再战,安庆绪败多胜少,郭子仪并预先派细作入关中等地联络军民义士为内应。
**和安庆绪在永丰仓大战,击败了安庆绪,但**也付出了相当的代价,武探花李韶光和大将王祚,还有郭子仪次子郭旰均战死在永丰仓,郭子仪心痛不已,前时武榜眼国回光已在陇右对土蕃的战争中阵亡,自此,玄宗恩科武进士三鼎甲,就只剩下状元郭子仪了。
此时河东太原,李光弼正和史思明激战,史思明在占领河北全境后,和蔡希德领十万大军,攻破井径,包围了太原,此时李光弼手上只有不到二万人,真正训练有素的只有几千人,双方兵力对比悬殊,“老朋友”史思明前来报两箭之仇,太原危在旦夕,李光弼充分发挥他善于守城的特长,开展石炮战、地道战,把地道战的战术发挥到了极致,安史叛军称李光弼为“地藏菩萨”,再也不敢仰望星空,只能时时瞪大眼睛看着脚下,生怕“地藏菩萨”随时从地下冒出来,光弼又把地道战和诈降战相结合,把他的老朋友史思明打得哭爹喊娘,损兵折将七万多人,最后狼狈逃回河北。
至德二年八月,也是公元757年农历8月,肃宗又聚集了十几万大军,其中包括五千回纥精锐骑兵,肃宗命广平王李豫和回纥太子叶护结为兄弟,准备收复长安,肃宗召集文武大臣合计。
肃宗:“我大军又已齐备,这次务必要取胜,众爱卿有何高见!”事先肃宗和李泌、郭子仪等交换了意见,肃宗属意郭子仪领兵。
李泌:“我军兵力和关中判军相当,臣建议由郭相统摄诸军,必然奏凯!”李泌出班郑重奏请。
肃宗:“郭爱卿,由你统兵如何?”肃宗殷切的望着郭子仪,郭子仪出班。
郭子仪:“启奏陛下:臣职司兵部,统兵平判,理所当然!然臣以为,战者,士之气也,为使我军士气高涨,臣建议陛下,选一皇子为元帅,臣为副,皇子亲临战场,与部伍共生死,我军必然士气大震,叛军一鼓可破!”
肃宗:“如此甚好!郭爱卿以为哪位皇子可为帅!”
郭子仪:“此事须陛下圣裁!”
肃宗:“李爱卿,郭爱卿提议以皇子为元帅,亲临平叛,你看朕的儿子当中,哪位合适?”
李泌:“广平王可以!”
肃宗:“郭爱卿,吾儿广平王为元帅,可否?”
郭子仪:“陛下圣明!此战必胜!”
肃宗:“郭爱卿,朕命你兼任河西陇佑节度大使,你要好好的协助吾儿!”其时河西和陇佑两节度使人马不过万人,但为为了建制指挥上的方便,肃宗下诏,以广平王李豫为元帅,郭子仪为副元帅兼三个节度使,以北庭行营节度使李嗣业为先锋,大张旌旗,进军长安,郭子仪还是老办法先行,预先派细作入长安等地联络军民义士。
至德二年九月,也是公元757年农历9月,郭子仪和广平王二人计议停当,以李嗣业从西域带回来的精骑为先锋,以关内行营节度使王思礼为后军,以仆固怀恩带三千轻骑,并统领向导回纥太子叶护的五千精骑,绕到叛军阵后发起攻击,回纥军战马均是西域良马,极快,平地冲锋,战马如飘。以郭曦带精骑三千,马弓手二千为最后之预备队,自己和广平王带中军,向长安进发,**布阵在长安西南的香积寺,叛军元帅张通儒自带一万人守长安,派叛军骁将安守忠李归仁,率精锐马步兵八万布阵相迎,一场大战,一触即发。
李归仁令数千骑兵首先出阵进攻**,**先锋前部以弓弩射退叛军骑兵,乘势反攻,快接近叛军军阵时,只听得一通鼓响,叛军阵势一开,大队骑兵冲出,有如山崩地裂,**先锋即溃,这是安禄山亲自训练出来的主力骑兵,是安禄山起家的本钱,叛军大队骑兵反冲过来,**阵势动摇,这时广平王李豫和郭子仪、李嗣业在高处观阵,广平王初次参加大战,见叛军狂猛,颇有些心惊,郭子仪见状看着先锋大将李嗣业。
李嗣业:“二位元帅,今天若还不死战,国家就没了!末将去了!”说罢,甩掉上衣,拿起大长刀,赤膊跨上战马,率二千长刀军冲了上去,李嗣业一马当先,冲入敌羣,长刀挥舞,旋如车轮,连斩几十个敌人,稳住了**阵势,两军混战,李嗣业亲率二千长刀兵开路,率军杀向敌阵,安守忠命令大队出击,郭子仪长剑一指,以朔方军为基干的中军尽出,双方杀得天昏地暗,胜负难分,李归仁在叛军的左营埋伏有数千精锐骑兵,正在窥探形势,准备出击,仆固怀恩率五千回纥精骑和三千**骑兵绕到叛军身后,叛军措手不及,不战自乱,李嗣业乘势和怀恩前后夹击,从中午战到黄昏,**斩首叛军六万多,俘敌二万,江山都是血染而成,叛军元帅张通儒得知安守忠和李归仁大败,惊得弃城而走,跑出潼关,到了陕郡。**一举收复长安城,长安百姓,屡受叛军蹂躏,见到**夹道欢迎,喜极而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