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料李英看得入了神,脸上挂着异样的笑容,似是回到了年轻的时候,竟没有回答徐世荣的问话。
徐世荣又叫了两声“婶婶”,李英才如梦初醒,忙不迭地道:“俊得紧,婶婶喜欢。”待得最后一个“欢”字说完,她低了头,用手拭了拭眼里的微泪。徐世荣沉浸在新衣服的喜悦里,并没有注意到婶婶的这个奇异的神态。
李英道:“世荣,你过来,婶婶给你说个事儿。”徐世荣坐到了她身旁,眼光仍停留在新衣服上,道:“什么啊?”
李英语重心长的道:“世荣,你十岁时便没了爹娘,由婶婶将你一手拉扯长大,如今已是二十岁的大男人了,婶婶也不盼望你能拜将封侯,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来,可也不愿意看着你这般整日价的游手好闲,浑浑噩噩了此一生(徐世荣偷偷低下了头,默然不语)。婶婶觉得,你也该干些正紧事儿,历练一番了,再过几年就该…就该成家立业了。”
徐世荣见婶婶说出这话来,由于心里没底,只轻轻应了声:“婶婶。”
李英续道:“明天婶婶要外出办点事,要一两个月后才能回来,留你一个人在家,正好是个锻炼的机会。唉,自己好好把握吧,希望我回来时你能给我一个惊喜。”连续叹息几声后,再也说不下去,拍了拍徐世荣的肩膀,长出一口气,回自己房间去了。
李英的这番话意味深长,似乎预示了关于徐世荣的将来,听得他呆若木鸡,愣愣地坐到深夜……
当晚,二十年一直无忧无虑的徐世荣第一次失眠了,至于是什么原因,竟连他自己都不知晓。
次日,徐世荣醒来的时候已是日上三竿,揉揉稀松的朦胧眼,婶婶晚间的话突地跃上脑海,急忙从牀上爬将起来,奔向婶婶的房间,心中默念:“婶婶,你可别真走了。”
一口气冲进婶婶的房间,只见一张纸条被茶杯压住了半截,在微风的抚慰下,轻轻飞扬。徐世荣的心倏地就凉了一半,怀着忐忑的情绪走到桌前,拿起了那张纸条,只见上面写道:“世荣,婶婶走了,衣柜里有些银两,你可取作这段时间的用度,切记节省。”
他苦涩的一笑,跌坐在地上,用手敲打着自己的头。在那一刻,他感到了此生从未有过的孤单和无助。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这是一句流传已久的佳话,说的乃是江南的苏、杭二州市井繁华,风景秀丽,在天下间算是第一,几可与天上仙界并列。
在苏州城东,有一家顺风客栈,已有百余年的历史了。其祖上农天南乃开封人氏,后因得罪了权贵逃难到此,为求生计开了这家客栈,至今已历四世,经营有法,享名八方。现在的老板名正顺,幼时有一妹名天芳,于十六岁时失踪。农正顺现年三十五岁,仍未婚娶,只一心打理生意。顺风客栈上下有十余名夥计、杂役,门口高挑一杆三丈长大旗,上书“诚招天下客,誉从信中来。经商信为本,买卖礼在先”四行大字。
这一日,大街仍旧如往日般热闹,车流马龙,人山人海,吆喝声此起彼伏,但客栈中却一个客人也无。众人闲着无事,便三三两两的聚着玩耍,农正顺也不喝责,只埋头清理账簿。
时过晌午,一个脑袋探了进来,叫道:“农老板,生意兴隆啊!”
农正顺抬头看去,见来人身着花衣,腰间系了根锦带,二十一二岁年纪,生的眉清目秀,但脸上仍留着一股未褪去的稚气。农正顺识得此人是街头上的一个小混混,名叫徐世荣,因他为人处世洒脱,处处都能吃得开,所以大家送他个绰号叫“千家为农户”,他平素与农正顺十分交好,两人常在一起聊天、吃酒。
农正顺闷了半天,正没处舒畅,见是徐世荣来了,便开玩笑的道:“哟,什么风把徐爷给吹来了,真是令小店蓬荜生辉啊!”徐世荣一甩手,道:“去你的!什么‘徐爷’呀,听起来怎么就那么别扭呢?平日里只有我叫别人爷,哪有别人喊过我一声‘爷’的?老农,你这不是挖苦我么?”大大咧咧地走了进来,找了张桌子坐下,朝四周望了望,问道:“怎么回事,不会是今儿个太阳打西边出来了吧?”农正顺坐到了他旁边,给他倒了一杯水,耸了耸双肩,赧然道:“有点见鬼。”
店小二送上菜来,一荤一素一汤,外加一壶酒。徐世荣看了看,说道:“知我者,农老板也。不过,今日再加一只‘叫化鸡’吧。”“叫化鸡”乃是顺风客栈的名肴,价格昂贵,徐世荣一般情况下是吃不起的,好在这两日赢了不少,加之李英走后心中烦闷,所以打算买点好吃的来抚慰自己。
店小二去厨房后,农正顺偷偷问道:“腰包阔了?”徐世荣道:“老天爷有眼,这几日手气不赖,赢了一点点。老农啊,我现在算是明白了,钱不用它就不来,有钱的时候吧,随意的挥霍,不思进取;没钱了吧,却又想方设法的去弄。唉,这个世道就是这样,谁也拿它没法子!”
农正顺听他说的有趣,禁不住莞尔。
说话间,有三位客人步入了客栈,在西边一张上等桌坐下,一人叫道:“小二,店里的好酒好菜,尽管上便是,别他娘的舍不得,掖着啊!”店小二赔笑道:“几位爷台说笑了,生意送上门来,我们开店的哪有自砸招牌的道理?”那三人听了,都被惹得笑了。店小二招呼了几个夥计,须臾就将果品、糕点送了上来,接着店里的招牌菜端来,堆了满满一桌。三人开杯启着,有说有笑。
农正顺仔细打量三人,一人身形略胖,衣着十分华丽,大概是个富商;一人中等身材,衣着简朴,戴了个斗笠,背后插着两柄银钩;最后一人长得似根竹竿,脖子特别的长,生就一个小脑袋,作书生模样打扮,手边放着一把摺扇。农正顺心里暗笑,问徐世荣道:“兄弟,你来猜猜,看他们是什么来头?”徐世荣道:“说不准,逢此动乱之世,英雄侠士层出不穷,此三人步子稳重,虽看不出是什么来头,却不可小觑,指不定便是……”说到这里时,他向四周望了望,似是担心受怕,便住口不言了。
农正顺知道他一向爱说大话,此时不说了定是编不下去的缘故,当下也不为难他,一笑置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