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我的隔壁大姑
在农村,一到入秋就要准备着收完田地里的稻子。
一般一户人家所有的稻子要收三天的时间,收完后就会看到村子里家家户户门口、田里甚至大马路边都有着金黄金黄的稻子铺着。
因为我爸爸妈妈都不在家里,所以家里的稻田都在荒废。住在我隔壁的大姑姑就会来到我家借稻田、晒稻子的竹席垫子,借箩筐,借铲子等等,几乎整个家都被借走了。
我大姑姑自从嫁到了奶奶和爸爸新建的房子的下家,就在我们家的隔壁造了新房子,也就和我们成了隔壁邻居。一般人脑子里觉得嫁的近不是挺好的嘛,还可以每天有个照应,真相往往与事实截然不同,电视剧就仅仅是电视剧的情节而已。且不说当女儿的可以给母亲多点照应,只要不麻烦老人家 ,不让老人家当免费佣人使就不错了。
大姑姑和大姑夫生了两个女儿,大姐与我相差十多岁,小女儿就是大我5岁的发小二姐了。大姑姑从小就把大姐塞我奶奶手里养,他们自己顾自己忙,也不会帮助我奶奶多少。有时候他们一家出去玩或者长时间不回来,大姑姑直接到我家留一句话就走
“这段时间我要出远门,把我的鸡鸭和猪喂一下。”
“要去哪?什么时候回来?”
“管那么多干嘛,让你做的事情做好就行了,其他的别问。”就这么狠狠地一句话,看不出谁才是长辈吧。可是为什么要这种语气呢,难道是你亲妈就可以随意指使干这干那,甚至没有一句谢谢还要被骂,真是不知道谁欠谁,况且奶奶是和我爸爸同家的,跟我们一起自由自在,没理由跑去女儿家当牛做马。
从小,两个姐姐的相貌相差甚远,大姐长的不好看,二姐长的特别标致一点都不像大姑姑和大姑夫,难道是医学上的基因突变吗?正因为相貌不一样,她们小时候受的待遇也不一样。大姐因为相貌平凡就被忽略,只有没做好事情而被骂,二姐从小溺爱着长大,从小不骂她,更别说打了。而且二姐长的像娇气的大小姐,脾气也确实不太好,有话就吐,但是没有心眼。
大姐读完小学就没有再继续学业,没有学历,也没有到赚钱的年龄,只好跟着我爸爸放牛,或者在山上,田里到处做农活。十多岁就自己出去闯荡了,所以在我小的时候在家基本看不到大姐的身影。
物以类聚人以羣分。这句话一点都没有说错,一类人就是会聚集在一起。大姑姑对我奶奶这样,大姑夫也不例外。他们在我爸爸妈妈不在家的日子里,经常来我家“借”东西,有时只会问一句东西放哪里,有时就会直接拿走,用完还不一定会及时归还。虽说关系这么好,但是亲兄还明算账呢,好歹是别人家的东西。
“竹席垫子在哪?”大姑父走进我家大门口就大声叫唤,即使他没看见人。
“在楼上楼梯旁边放着。”奶奶闻声过来,看见大姑夫已经爬上楼梯了,习惯之后也就没有过问。
这么多年来,我全新的晒到竹席垫就被晒出好多洞,还回来也没有一句解释的话语,不是想表现我们多小气,只是想说明他们道德品质和素质问题。
我最看不惯的是大姑姑对我奶奶的态度,每次走到我家门口这边,看见我奶奶都不会问一句好。而我奶奶看见她会说
“我今天摘了一些新鲜的白菜和香菜,你要的话就拿一些去。”奶奶说的话都是很温柔的。
“谁要你的,我要的话自己会摘。”每次都是讽刺的,冷冰冰的话语。
“娟娟(大姐)什么时候回来?”奶奶问着自己亲手带大的外甥女的归来。
“我怎么知道啊,我又不是她,管她什么时候回来。”
奶奶选择沉默就是正确的选择。
更可恨的一件事就是大姑姑把她家的猪圈建在我家的厨房前面却离自己家很远,不知道是有心还是有意。而我家就是刻意忍让,从不埋怨,毕竟是亲戚也是邻居,没必要为了小事伤了和气。可是为什么呢,奶奶好歹是养育大姑姑的亲娘,还给她带女儿,在家里也帮了她不少忙,没落一句好话还要捱骂。每逢过年大姑姑都不会给奶奶买什么礼品或者衣服,也没有红包,我说这个不是说多看重这些物质的东西,但至少看得出来她有没有那份心。
这世上每一个人都是母亲怀胎十月辛辛苦苦生下来的,母亲的恩情已经不能用一两句谢谢就能道清的,也不是用万能的金钱能够衡量的。亲情就是血浓于水的改变不了的事实,我们能够生活在这个世界,不管贫穷还是富有,不管家庭境况如何,都不是我们能够决定的。有些父母会说不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我也承认起跑线确实对孩子有一定的影响,但是真正影响的是他们自己内心怎么想。如果一个人学不会知恩图报,那么她平时的行事风格就会有缺陷,导致生活会很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