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之中,两个人若是失去了联系,那就可能这辈子再也见不到了。步入深秋,差不多快一年了,冉闵一直在想,王猛和祖瑶二人一定是幸福快乐的生活在一起,而自己和心爱的人相隔两地,形影相吊。最近似乎思念越来越多,冉闵拖着一天的劳累。回到府中,因为新晋游击将军,获准率领内黄郡府汉兵,所以冉闵得以可以在内黄操练。当他向自己的母亲讲明之前发生的那一切时,母亲才知道原来是一起演了一出戏。这才不多责怪他。出于为了本族立下军功的想法,冉闵每日都在操练汉军兵士,虽说汉军不如羯族骑兵善战,但是出于攻城夺城的考虑,比骑兵似乎更加顺手,所以汉军善守城,善攻城的特点也使得汉军在军中也有一定地位。冉闵不过今日冉闵听闻喜鹊在枝头叫,果然晚间回家便得到了一个好消息。
一个身着鲜卑族的信使在冉府前伫立,等到了刚刚牵马归来的冉闵。交给他一封信,原来是慕容如的来信,接到意中人的来信,冉闵喜出望外,向信使询问几句,还好信使懂汉语,这才明白,这次慕容皝派使者出使赵国,商议借兵攻鲜卑段部之事,回归龙城的如儿也是抓住机会,托使臣中从前父亲的亲信带信给远在赵国的冉闵。信使不负她所托,将信交给冉闵之后,就告辞离开了。至于信的内容,也只有冉闵看过才知道。原来自从慕容仁被奇袭落败而赐死之后,慕容如儿虽然贵为王族,却因为一向跟二叔慕容仁亲近,所以即使重归龙城,也被一向严厉的慕容皝所厌恶,所以如儿过得其实不好,但是她在信中却未曾透露自己处境不佳,一年就快要到了,虽然为燕王所厌,如儿拗不过思念,自从去年匆匆一别,无日无刻不曾想念他,决意再次渡海,与冉闵约在十一月初一相见。希望冉闵能到时候与之相见。与君之约,不见不散。
看罢信之后,冉闵也不知该说什么好,心中的喜悦无法抑制,得到意中人安然无恙的消息,心中再也不似之前一般坎坷不安。再者不日即将渡海与他想见。得到这等喜讯,他高兴得恨不得跳起来。也许是使者为了找到自己耽搁了些日子。约定的日子就快要到了。冉闵在家中嘱咐一番准备迎接贵客,把军中之事也安排妥当,便快马加鞭,向东海海边赶去。还好一路上日夜兼程,终于在约定的日子赶到了。在海边果然看到了等待已久的如儿,如儿一个人牵着朱龙在海边断崖处等待着他,海风很大,可她却依然毫无贵族的娇气,一直在此等着他。一人一马,伫立海边,如同一幅画一般。冉闵打远处一看见她,于是下马奔她而去。而她也如同感觉到马蹄声一般,回过头来,正好看见他。两个人的重逢,充满了无数的喜悦,冉闵冲到她面前将她抱起。久久不肯放下。
二人又是甜蜜缠绵了一阵,诉说彼此这段时间的思念,和这段时间发生的经历。如儿此次能来,一是因为朱龙马能日行千里,二是靠着父亲的旧部帮助,未曾向燕王慕容皝请示过,为了不辜负帮助自己的人,如儿答应过很快就回去,不让燕王知晓,以免追究起来。加之父亲慕容翰虽然在家族之中,在整个鲜卑慕容一支中都享有崇高的声誉,但是目前被迫在敌国段部,所以为了也不给父亲造成压力,所以此次重逢时间有限。如儿在燕国已经听说目前赵国和燕国算是私自结盟。若是这次会盟之后,要冉闵去辽东亲自向她提亲,已然等过了一年,那这一年可不能再错过了。两人也甚是珍惜彼此此次的相逢,在海边玩乐,登山望星星。观日出及海市蜃楼。两人之间的甜蜜和缠绵,今生也是难忘了。
又到了快要分别的时候,海边从辽东驶来的船如约在岸边等着他。慕容如儿牵着朱龙依依不舍的上了船,离了岸,越飘越远。如儿又掉下了眼泪。来年你可一定要来啊。而在断崖远望的冉闵也忍不住掉下眼泪。暗自决心明年无论如何,也要亲自去到辽东提亲。只要等这场战争结束了,自己一定会去找她的,将她娶回家。如儿有朱龙相助,一日行千里,回去的话也不会被发现。不过很快就要到冬季了,海上风浪过大,若是如去年般遇上数百年难遇的寒冬,海上结冰,无法行驶的话,看来自己和她的再次重逢只能等到明年初夏了。望着伊人随船远去,冉闵久久未曾离去。
就像是做了一个很长很长很暗的梦一般,王猛醒了过来,却发现瑶儿伏在他身边睡着,她的脸色苍白了许多。王猛起身将她抱起放在牀上,自己则下去试图照看她,不过一阵急促的咳嗽却将瑶儿惊醒,过于担心王猛安危的她睁开眼睛,试图用手去抚摸他的脸,这才发现王猛已然醒来。看到自己身上的毛毯,瑶儿也是无限感动,一把抱住王猛,二人此次近似经历了一次生离死别,所以那不舍和感激,比任何时候都要来得强烈些。王猛虽然睡了很久,但是却似乎一直惦记着瑶儿和母亲,看到瑶儿在身边,尽管憔悴,却安然无恙,依稀记得自己最后一次见到母亲时的情形,母亲可好,瑶儿低头含泪不语,王猛知道母亲定然已经遭遇不测,可是自己却如何能苟活于世。瑶儿也只得将实情告知,自己当时没有办法,只得将母亲简单安葬起来,匆匆将他带到罗浮山,求师父救治,方才能复苏于世。当下又将再次去往西凉之行求法也说了出来。王猛心中一时无法接受母亲过世的消息,自己在世已然孤身一人,瑶儿抱起他,两个人都是孤行于世,从此相依为命。
自打王猛苏醒之后,瑶儿带他见过师父之后,每日和他一同调息,也为了他身体复原每日陪伴。只是似乎自从王猛体内的土龙珠被那大祭司和那貌似姬干二人合力强行夺走之后,身上所修习的龙拳似乎也没有了之前的威力。王猛记得之前姬干所传授之时,曾告诉过自己,这龙拳的独特之处在于他所需气劲悉数由体内的龙珠所发。身体和龙珠和谐融合之后,会爆发出无比强烈的灵力。魂魄之一也会慢慢与龙珠合而为一。这样的同步越高发出的威力也越大,龙拳尤其的特别在于他不止是阳刚,无坚不摧,还在于其空虚之力。省却了任何世间拳法的蓄势再发,而是招式之中无需蓄势,直接可发。这样任谁的速度也不可能快过他只需一半的招式。而如今龙珠一旦被剥离,龙拳的威力也是大打折扣。王猛毕竟是一个年轻血气方刚之人,由绝世高手变回普通人,心颇有不甘。瑶儿也察觉到他的心情不好,也只得静静陪他,一点也不向之前的她。
王猛不止一次和瑶儿讨论过他的疑惑,按理说任谁都无法进入他的护身气劲,但是那大祭司和姬干合力之下,似乎龙珠的护身气劲并未发挥多大的抵抗,让他们轻易的攻入,并夺取了龙珠。对此二人能给出的唯一解释,除非那与王猛使用同样招式的那人正是教他龙拳的姬干,因为姬干作为龙珠的前任主人,也是融合了魂魄进入了龙珠。否则以龙珠不可能轻易将气劲大开,以致大祭司能够袭击自己,将龙珠以奇异手法夺走。那么说来,那蒙面人必然是姬干,只是据自己三人所见及冉闵所说,姬干败落的赌注使他已然消失,离开这个世间。那这一切到底怎么回事呢?百思不得其解,二人也只得作此解释。
不过王猛怎么也不知道祖瑶这丫头心中所想。虽然离得很近,可是姑娘家的心思,作为心思细腻的王猛并不是不清楚。虽然他知道祖瑶对他的好,两人行将定亲,只是母亲新过世,自己也只得压抑住对瑶儿如洪水般的爱慕。要为母亲守孝三年,三年之后才能娶亲,才能娶瑶儿过门。三年该是多么漫长。相信瑶儿为了自己一定会等。还有母亲过世,为了救自己,瑶儿也只是草草葬母。自己还未到坟前祭拜。等身体康复之后,一定要回去将母亲好好安葬,母亲入土为安,她生前的最大的心愿是和父亲葬在一起,可这如今乱世。自己一定要完成她的心愿。
修习一旬之后,葛洪每日对王猛的身体切诊,他的身体回覆速度也是不错,因此瑶儿也颇为欣慰。又一日,瑶儿将王猛带到罗浮山的一处瀑布前,陪他散心。王猛虽然心底还是十分的抑郁,已经尽力不让瑶儿察觉,瑶儿心似冰雪,也知道他心意。王猛一时难忍心中烦闷,在瀑布之上练起了拳法,虽然龙拳依旧阳刚无比,可是使出来的威力和昔日不可同日而语。对着瀑布之上的水流,也只是打出数个小漩,心中被无比挫败的王猛收拳之时跪在瀑布之下的顽石上,忍了许久的眼泪也留了下来。发泄心中的愤恨。母亲之亡,与那人有莫大的联系,可偏偏他又将自己所恃的龙珠给夺取。这仇该如何去报,实力差距太大,想不到办法的王猛只得跪倒在地,猛捶巨石发泄。
瑶儿在一旁看着,七分明白这男人心中所想,也是十分的难受,走到猛儿面前,抱着他的头,默默的告诉她自己知道他的心情,一切都会有办法的。也许是上辈子就确定的缘分,也许是两人所服的瑶草之用,两人今生的心已然定下。作为一个汉人,母亲亡故,守孝三年。祖瑶不是不知道,也不曾提及,也是怕让王猛为难。也罢,就当自己二人一同为母亲守孝。三年之内,二人也要好好的商量对策,如何去为母亲报仇,并抢回龙珠。远在凉国的姜青他们不正在积聚天下五行之力吗?到时候一定要那昆仑邪教的大祭司血债血偿。
听着王猛哭诉自己现在无能为力,既不能抢回龙珠,又不能为母亲报仇。祖瑶也明白只能听着他心底最深处的声音。不过瑶儿忽然想起来,那往生镜的镜灵所说之事。如果说王猛的前世是诸葛武侯,那么既然现在身上有诸葛武侯的一魂的他,若是能得到武侯前世的智慧,那不是也很好吗,至少可以让现在的他看到希望。于是瑶儿将王猛体内的魂魄之事告诉给了他。但是却独独省略了自己为了救他换去自己一魂之事。自己不希望让王猛知道自己所付出的代价之后生出更大的愧疚,也不希望他为这个更加难过。更加加重他的无力感。为此自己还对师父葛洪约定,自己有生之年也不将此事透漏出去。
王猛听到瑶儿告知的这个消息,果然喜出望外。真的没想到自己前世竟然是两百年前天下闻名的诸葛孔明。再三确认之后,祖瑶刻意省略招魂的细节,王猛深信不疑。若是如此,也不枉是因祸得福。如今能获得孔明的前世魂魄。若是真的如同孔明那般能够通晓五行,天文地理,玄门八卦无一不精。深得安抚天下民心,扶危济世。如果能做那般的英雄该是如何,比之武勇天下也另有一番作为。祖瑶一番劝说,王猛的信心也由此被祖瑶鼓舞起来。虽然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和新魂融合,但是自己自从苏醒之后也是感觉总是有一个奇怪的深邃的眼睛看着自己一般,那种奇怪的感觉,因为过于无稽,或许是自己的幻觉,也没有跟瑶儿说过。如今瑶儿告诉了自己这般缘由之后,王猛才明白原委。若是如此也好,心怀天下,才是一个真男儿的胸怀。若真能救天下汉民于乱世,也不枉自己学武的初衷。王猛因此也从悲伤之中好转。过了不到半月,也不知瑶儿从何处弄到一本奇书,似乎是昆仑奇书“阴符经”,似乎也是昆仑圣物之一,由西王母保管的天书。王猛也得以清心,每日窥探天机。
佛曰众生平等,这也是佛教在赵国所以如此流传的一大原因。在这个时代南道北佛似乎已经成了定数。这个乱世的时代,没有平等二字可言。生如此艰难,百姓不如死。也幸亏佛图澄的努力,使得赵国准许佛教流传和寺庙的兴建。因为生存压力之大出家避世躲避徭役的人不计其数。而苦苦在世间支撑的人只盼能够春天种粮秋天收割。虽然大部分的粮食都被征收做军粮。毕竟还能维持口粮活下来。不过近几年,自从石虎登基为赵天王之后,大兴土木。百姓徭役沉重。已经有很多人生存不下去,卖子卖女卖身为奴,以图在乱世之间存活。这几年,内黄冉府就收容了不少难民。冉闵也将这些难民中身体素质稍好的人征入族兵。而作为这一族目前的主心骨的冉闵。必须建立军功才能维持这一切。否则自己能否在乱世生存都是难事。
三三八年春,慕容皝遣使来赵,打听军队出征的日期。后赵王石虎准备攻击段辽,已招募骁勇善战的士兵三万人,全部拜授为龙腾中郎。适逢段辽派段屈云进攻赵的幽州,幽州刺史李孟后退保守易京。石虎便任命桃豹为横海将军,王华为渡辽将军,率领十万水军由漂渝津出发;又任支雄为龙骧大将军,姚弋仲为冠军将军,率领步兵、骑兵七万人为前锋,前往讨伐段辽。冉闵也随军出征。这也算是冉闵的第一次真正出征。他相信自己这一年时间花了很多气力训练的族兵一定会让其他人大吃一惊。
三月,燕王使者回到棘城。,慕容皝与石虎互相呼应,亲自领兵攻克段部北部的数座城。段辽准备追袭他,慕容翰说:“如今赵的军队在南边,应当集中力量抵御,却又要和燕王相斗!燕王亲自为帅前来,士卒精锐,假如万一失利,又怎么能抵御南边的强敌呢!”为上次煮熟的鸭子飞了之事一直记恨慕容翰的段兰,在段辽面前发怒说:“我前次被你所误,以至于成为今日的祸患,我不再上你的当了!”于是率领手下现有的全部士众追击。慕容设下埋伏等候他,大败段兰的军队,斩首数千级,掳掠民众五千户、畜产数以万计返回。
后赵王石虎势如破竹,长驱直入到达蓟,段辽所任命的渔阳、上谷、代郡地方长官全都归降,攻取四十多个城镇。北平相阳裕率领民众数千家登上燕山自相拒守,众将领惟恐他成为后患,想要攻击他。石虎说:“阳裕是儒生,珍惜自己的名声气节,这样做不过是耻于投降,不会有什么作为。”于是绕过燕山,段辽因为兄弟段兰已经战败,不敢再迎战,带领妻子、宗族和当地豪强一千多家,开始逃亡。临行时拉着慕容翰的手哭泣着说:“没采纳您的建议,自取败亡。我固然是咎由自取,让您丧失安身之处,我为此深感惭愧。”慕容翰无处容身,也只得向北投奔宇文氏。辽东三强之一的鲜卑段部就这样败亡了。
段辽的左右长史刘羣、卢谌、崔悦等人封存府库向石虎请降。石虎派将军郭太、麻秋率领二万轻骑兵追袭段辽,在密云山抓获段辽的母亲、妻子,斩首三千级。段辽单骑逃往险要之地,派儿子段乞特真向后赵国奉呈上表,并献上自己视为宝贝的坐骑,石虎这才接受段部的投降。石虎进入段辽的王宫令支宫,对将士们论功封赏各有差等。把段国的二万多户民众迁徙到司州、雍州、兖州、豫州。士大夫中有才能、德行的,都予以提拔。阳裕到军门前请求归降,石虎责问他说:“你过去身为奴虏逃走,今天身为士人前来,难道是知晓了天命,想逃匿而无地藏身吗?”阳裕回答说:“我当初侍奉王浚,不能有所匡助,投奔段氏,又不能保全。如今陛下天网高张,控制四海,幽州、冀州的豪杰无不望风归从,像我这样的人比肩接踵,因此我并不特别惭愧。我的生死,惟听陛下裁决!”石虎喜悦,当即拜授阳裕为北平太守。
察觉到慕容皝居然和自己一向水火不容的晋国,决议笼络慕容皝,四月初三,晋朝廷使者便到达辽东,任命慕容皝为征北大将军、幽州牧,兼领平州刺史。平州刺史本就是燕国世袭。而新增的幽州牧,则是晋国打的小九九。让他与目前已然实际控制幽州的石虎拼个你死我活。在解除了段部这个心腹大患之后,并不信任石虎的慕容皝接受谋臣的建议,毕竟石虎如此兴师动众,分水陆两路出兵数十万。而目前段部已名存实亡。而石虎却依然没有退兵的意图,看来是另有所图。因此慕容皝将大部队收缩至本土防守。而果然不到半月之后,在这次征段部的会战之中获利最大的石虎的贪婪无厌的本色尽显无疑。
后赵王石虎藉口慕容皝没有会合后赵的军队,而是独自攻击段辽,又独自占有掳获的民众和畜产,因而举大军继续北征慕容皝。慕容皝收到这一险恶军情,立刻调集军队严加设防。后赵此次前来攻燕的军队有数十万人,前燕国民众大为恐慌。慕容与羣臣商议之后也只有先坚固防守燕国本土,而不久前刚刚占领的段部的数十座城池则因为民心不稳也不停的再次归降,不过这次的对象自然是石虎。石虎派遣使者四处出动,招纳、诱降各族民众,共获得前段部及燕国总计有三十六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