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静谧的夜晚,几个驴友在户外欣赏满天繁星时,忽然,一道闪亮的火光划破天空,众人欢呼雀跃,纷纷对着它许愿,他们不知道那根本不是传说中既美丽又能带来幸运的流星而是刺向东京的一柄利剑……
凌晨两点,位于东京的美国大使馆地下情报中心灯火通明,上百名美国的情报人和军事顾问在向日本传递着美国获取的中国情报,同时与远在关岛的东亚危机处理中心保持着联系。就在这时那根重大2000公斤的金箍棒从天而降穿透几十米的地面和钢筋水泥墙体后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大爆炸,从天而降的金属棒带着高温在撞击地面时发生爆炸,其产生的巨大压力把美国情报官撕成碎片甩到墙壁上。爆炸将金属棒中的铝热剂散播开来,高温又将他们迅速点燃,铝热剂开始燃烧产生冲天大火,将烧焦的尸体在墙壁上烤化,形成恐怖的人形图案。大火造成4500℃的高温,掩体中的美国人转眼间就被引燃,他们还没有来得及挣扎更为不幸的事情就发生了:指挥室里的自动灭火装置自行启动,喷出了高压水龙,大水和密封的高温交汇将水烧开,将受伤的人全部烫死。含有金属钠的铝热剂见水就发生了爆炸,产生的冲击波自下而上将整个美国大使馆抬了起来炸成了碎片,留下了一个方圆一百多米深七十多米的大坑,所有人全部被击毙还包括驻扎在这里的四名日本联络官。
为了击毙日本军阀阶层,对日本首相官邸地下指挥所、日军统合幕僚本部地下作战室的的攻击选在了白天。巨大的爆炸让日本首相官邸化为灰烬,几乎无人生还,日本的行政运作彻底瘫痪,各地方政府只能自行决断。唯一让人感到遗憾的是,谷村当晚因从防卫省返回途中遇到车祸没有按时返回,幸运的逃过一劫。包括大田在内的核心幕僚也侥幸逃生。但是日军统合幕僚本部就没有这么幸运了,整栋建筑被炸塌,人员损失超过了1000人,整个军队的军令系统彻底瘫痪。巨大的爆炸没有让日本人产生恐慌,习惯地震的日本人不知情况,以为有发生了地震纷纷跑到大街上,当有人看到首相府已经尽是瓦砾时才意识到发生了什么。
由于航天军对日本主要城市实施了大规模的轰炸,电磁脉冲炸弹摧毁了城市通讯基础设施,而海军则使用“蛟龙2号”深海潜水器切断了日本的海底光缆,日本的光纤通讯和互联网全部中断。本来可以联系本州、四国、九州、北海道四岛的卫星也在开战之初就被航天军使用自杀卫星击毁,日本政府没有及时的发出信息,日本国民陷入了一片恐慌。
当一个现代人生活在没有互联网、没有电视、没有广播、没有手机的环境下,就会本能的陷入一种恐慌。很快就有一种传言说,东京遭到了小型核武器的攻击。日本人由于福岛核电站事故早就
谈核色变,一时间东京两千万市民蜂拥出城。甚至日本天皇也被这种谣言说左右,仓皇出城。民众见到天皇出逃,更加坚信传言的真实,于是整个东京陷入了一片混乱。所有的大街上,汽车挤成一团,仓皇逃命的人们不时为了抢路而相互殴打。恰在此时,他们撞见空军执行“天火”计划的轰炸机羣……
美国人由于驻日大使馆被炸,彻底断了和东京派驻机构的联系,在东京的通讯也由于中国的电磁攻击彻底中断,但他们的侦查系统却吃惊的发现,韩国和俄罗斯正在对日本的对马岛和北海道发动猛烈的进攻。美国一时间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而不敢轻举妄动。
就在中国展开行动的同时,16日晚11时,日本北海道地区依然漆黑一片,初春的严寒又给这最黑暗的时刻平添了几分凛冽和肃杀之气。当人们钻在暖和的被窝里呼呼大睡之时,俄罗斯空军的一批图波列夫-160战略轰炸机已经从远在西伯利亚的基地悄悄起飞了,它们利用夜幕的掩护,绕过北方四岛,从北海道的南面进入,在凌晨零点对札幌及根室半岛、齿舞羣岛的日本基地进行了大规模轰炸,与此同时,俄军部署在国后岛上的远程火炮也向知牀半岛方向发出了怒吼,一枚枚炮弹划着优美的弧线,跨过根室海峡,在知牀半岛上化为一道道耀眼的红光。152毫米双管“联盟”自行火炮以每分钟16发的射速将炮弹倾泻到日军头上。巨大的爆炸声震破了午夜的沉寂。
这是俄军向北海道守军发起总攻前的火力准备。
北海道就位于日俄争议的北方四岛对面,面积8.3万平方公里,人口500多万。它地理位置非常重要,西临日本海贴津轻海峡与本州毗邻,南对太平洋,东靠鄂霍次克海,北隔宗谷海峡萨哈林岛相望,为控制两海峡的战略要地。近百年来,俄罗斯一直期望能够建立完整而安全的太平洋出海口,而不用像现在这样在宗谷海峡受制于人。因此一直把牢牢地控制太平洋出海权作为它的重要国策。这也是俄罗斯答应对日作战的重要原因。
在几百公里外的釜山,韩国集结了一支规模庞大的海军。他们正在开往对马海峡,这支舰队的核心就是韩国海军的旗舰“独岛号”两栖攻击舰。
由于“汉拿山”计划成功的将日本驻守对马岛的大部分兵力都调往了其他地区,因此对马岛上防守力量非常淡薄。驻守此地的日本海军战斗力在韩国海军编队面前简直不值一提。
在编队抵达之前,韩国空军的40架F-15K战斗机倾巢而出,对岛上的日本目标实施了精确打击。
俗话说无风三尺浪,可是4月17日的天气却非常不给力,原本预报晴空万里的海峡,突然间乌云密布,挂起了大风。海面上涌浪非常厉害,进攻舰队近
百艘军舰被大浪冲的东倒西歪。连舰在直升机的起降都成了问题。
韩军第3集团军司令崔太贤看着恶劣的天气忧心忡忡,他走到甲板上想想看看海面的情况。他还没有站稳,一个士兵就向喝醉酒一样跌跌撞撞地冲向舷边,一头撞崔太贤怀里。一看自己撞到了集团军司令,士兵刚想敬礼道歉,但还没来得及站直身子就赶紧捂着嘴,跑到船边狂吐。
崔太贤本想发火,后来一想也就算了。本来士兵们跟着他已经够倒霉的了。这三万多人全是陆军,哪里受的住海上的大风大浪。他定睛一看,周围几条船的船舷上全是晕船呕吐的士兵。尽管自己没有晕船,但看着满船萎靡不振的士兵,他的心情非常糟糕。最令他生气的还是进攻对马岛的作战计划。本来整体作战规划崔太贤倒没有太大的意见,但是作战任务的分配方案让他大为不满。崔太贤是从韩国第九师师长的位置升任集团军司令的。第九师就是大名鼎鼎的韩国王牌军“白马师”。这支部队曾与中国的“万岁军”三十八军在白马山交过手。多年来,崔太贤的部队一直是当主力中主力,这回却担任了掩护任务,心里自然是不服气。
韩军第4集团军的主攻方向是下对马岛,其任务是攻击日本海军对马防备队本部然后控制382公路攻占对马机场,并沿382号公路迅速南下,占领严原港。并派遣一部攻击日本海军下对马警备所和对马市政府。
而崔太贤指挥的第3集团军任务就要简单很多,他负责进攻日本海军上对马警备所,控制上对马岛就行。而那里除了几个村镇和自然保护区几乎没有什么。
对这样的安排,脾气暴躁的崔太贤窝了一肚子的火。在进攻的区域安排上,第4集团军全是战略目标,而他则是荒山野岭。
在崔太贤看来,整个对马岛作战计划好像是为了成全第4集团军。当惯了主力的崔太贤可没有胃口给别人打掩护。为了作战大局,进攻行动的总司令韩国陆军副总参谋长全友桓不得不给崔太贤做思想工作。就这样他才闷闷不乐指挥部队向上对马岛进攻。
让全友桓最担心的倒不是崔太贤的态度而老天爷的态度,出发时的风平浪静走了一半老天就开始不那么和蔼,虽说恶劣的天气能够迷惑日军,但是同样也会给装备上岸和人员登陆带来问题。舰船又是一阵摇晃,全友桓透过舷窗看了看乌云密布的天空,他心里一直打鼓:这样的鬼天气能登陆吗?
就在他头大的时候,作战参谋拿着一份文件急匆匆的跑来:“将军,好消息。气象部门报告午夜时分,天气将转晴,大风也会停止。”
全友桓一听,高兴的几乎从椅子上跳起来。他接过参谋递过的气象信息,从头到尾仔细的读了一遍,悬着的心才算放到了肚子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