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美国华盛顿特区和北京差着13个小时,当中俄韩三国开始动手的时候,正是美国的早晨。
由于事发突然,美国总统沃森根本没有想到三个国家居然会对日本同时动手。当他起牀后,正准备吃早点的时候,他的贴身秘书急匆匆来到他的身边告诉他:“总统先生您只能简单吃点早餐了,出大事儿了。”
沃森非常吃惊,以为中东又出了什么乱子,仔细一问才知道原来日本出了更大的乱子。日本仅有的三个邻居,正在联手打它。
这回沃森根本没有心情吃早饭了。
他问助手:“为什么打?”助手摇摇头:“总统先生,事发突然,谁也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
“快把国务卿找来。”沃森有些着急,他无法忍受自己变成一个睁眼瞎。
正在说话间,国务卿匆匆赶来。
“你总算是来了,到底是怎么回事?”
国务卿叹了口气说:“三国政府今天早上七点,分别通过新华社、俄通社、韩联社发表声明称,鉴于日本国内的法西斯主义重新复活并且在领土问题上大肆侵略扩张,三国援引联合国宪章第五十三条、七十七条和一百零七条之规定,对日本宣战。三国一致认为只有彻底消灭日本国内的法西斯主义势力,正义得到伸张,才能考虑收兵,否则三国不会对日本单独媾和。”
“什么?他们援引敌国条款对日宣战?”
“是这样的。”
沃森之所以这样吃惊,是因为三国找到了打日本最合适的理由。作为日本盟国的美国还不能说什么。
原来这《联合国宪章》的敌国条款非常有讲究,是当年反法西斯同盟国为了约束德、意、日法西斯国家专门设立的。当年法国戴高乐担心德国人重走一战后的老路而专门设立的,没想到今天倒是给日本人用上了。《联合国宪章》第一百零七条写的明明白白:“本宪章并不取消或禁止负行动责任之政府对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本宪章任何签字国之敌国因该次战争而采取或受权执行之行动。”
说白了,以后各国再想动手打架,必须经过联合国安理会的授权,都是非法的。但有例外就是二战中的战胜国将来因为第二次世界战争遗留问题要对战败国采取行动,爱咋地就咋地,因为咱这宪章管不着。
再说明白点就是日本如果在历史和领土上在犯贱,战胜国可以随便抽它。
现在三国因为二战遗留问题打日本那是理所当然,美国也不好说什么。
“总统先生,还有一个问题。”
从国务卿的口气中,沃森一听就感觉到没什么好事儿。
“什么问题。”
“中国炸了我们驻日本的大使馆。”
“什么,中国居然敢炸我们的大使馆。有人员伤亡吗?”
“中央情报局在大使馆地下有一个情报中心,他们
负责搜集情报并与关岛的东亚危机管理中心联系,在中国的轰炸中,情报中心无人幸存。我们已经向他们提出了强烈抗议,并要求中国政府解释。”
“中国政府解释说,已经告知美国政府迅速撤离人员包括外交人员。并且美国政府已经宣布大使馆闭馆了。中国军方发现日本人利用大使馆建筑从事军事活动才予以轰炸的。”
沃森听后恨得牙痒痒。中国的说辞比当年美国轰炸中国大使馆时的藉口要充分多了。中国现在这么一说,倒堵的美国人没话说。
沃森想了想倒也不着急介入,反倒是想看看弄清局面之后再做打算。
东京
车开到首相官邸,那里已经是一片废墟。逃过一劫的谷村立即反过味来,他知道这是中国的斩首行动,下一波的攻击可能马上就会开始。但是东京所有的通讯已经完全中断,他立即着手恢复指挥系统,怎奈市内的军政机关都已被摧毁,他马上想到去别的地方重新建立指挥中心。
为了抵挡可能的进攻,他唯一能够派出的人就是和自己同车而回的助理防卫大臣佐贺贞一。佐贺被派往东京以北的立川要塞奉命恢复与全国军队的联系,并建立指挥系统。
佐贺建议谷村和自己一同前往,但谷村执意要去皇宫见天皇,并带天皇撤离。佐贺只好先行一步。
立川要塞是防御东京的交通枢纽,有两条铁路主干线在此交汇。一般人并不知道,这里同时也是日本的国家备用指挥中心,就在立川要塞地下420米深处日本建有“末日指挥中心”。这项秘密工程于冷战时期动工,直至冷战结束后第二年竣工,当年便投入使用,历时15年,用去500吨炸药,挖出花岗岩110余万立方米,总重量达数百万吨。在地下指挥中心上,日本又修建了立川要塞,由要塞区警备司令部负责管理,驻扎着守军1.2万人。即可以保卫地下指挥中心,又可以控制进入东京的铁路枢纽。
要塞外部防护层厚度为24—36米的花岗岩,外敷钢筋混凝土。内部有交通道,从北口经中央通道至南口全长达1600米。四通八达,从中央通道通过两扇防护门,人员和车辆可分别进入车辆入口通道和人员入口通道。人员通道分叉通到主体坑道的战位。
要塞内,设有旋转火炮76门,全部由自动装填机供弹,射速极高。火炮射击区域的所有障碍物已经全部清除,正前方是一片平坦的开阔地。要塞的近前是火炮射击的死角,这里安置有火箭布雷器,可以在十分钟内,在要塞墙体周围150米范围内,抛洒地雷2000枚。与此同时,要塞设有明暗碉堡136个,相互掩护,没有射击死角。另配有射击孔480个,可以供士兵使用步枪、火箭筒或者反坦克导弹攻击敌人。最具有创意的是,这座要塞还安装了对空警戒距离超过360公里的相控阵雷达和海军舰艇上使用的导弹垂直发射系统,备弹396
枚,具备极强的防空能力。
要塞与地下指挥中心连接,由作战坑道、设备与供应坑道及口部系统组成。作战坑道防护层厚度为420—525米,出口铁门为25厘米厚钢门,备有大量封堵设备和物资,一旦坑道受损可以紧急撤离,并用器材封堵。为方便人员进出,它的排风通道和竖井可作为人员备用出入口,供内部工作人员紧急出入或转移。可以抵御10万吨当量氢弹直接攻击或100万吨当量氢弹空爆轰击。
日本本身就是电子工业强国,这个地下指挥中心自认采用最先进的大型计算机系统和电子通信设备,全面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和信息可靠性;完善各种建筑物、电子和电气设备的抗震和防电磁脉冲等措施。
由于日本地震频发,特别是1995阪神大地震后,日本对指挥中心进行了完善,指挥中心内的主要建筑物坐落在1300余根大型弹簧上。每根弹簧高1.2米,直径60厘米,用直径为7.6厘米的钢材绕成,重约690公斤。建筑物下面还装有液压或橡胶减震器,能使建筑物的震动或摆动迅速稳定。
这些建筑物均采用9.5毫米厚的钢板外壳屏蔽电磁脉冲。除采用建筑物整体抗震和屏蔽电磁脉冲措施外,计算机和电子、电气设备还采取各种局部抗震和屏蔽电磁脉冲等措施。经多次加固改造后,工程的抗震、防电磁脉冲及三防措施等均达到相当完善的程度,至今仍然是日本最先进、最坚固的地下指挥中心之一。
指挥中心分七个区域,用于日常办公和物资储备,建筑总面积为20000平方米。设备与供应坑道防护层厚度为360—420米,由5条坑道组成。其中设备用水贮水池可贮存1650万公斤水,人员用水贮水箱可贮存550万公斤水,油库可贮存140万公斤的燃料用油。动力设备坑道内装有柴油发电机、空调设备、用水分配装置、空气和水的回收装置等。在与世隔绝的情况下,可以独立运行一年。
佐贺一到达立川要塞,立即组织防御。并带领参谋人员进入地下指挥中心试图恢复与全国军队的联系,重建指挥网络。
立川要塞区警备司令栗田之助将军奉佐贺的命令,向周边地区派出了大量的侦查兵,控制交通要道,侦察消息。同时,一个通讯连被派出,向无法联络的部队口头传达佐贺的命令:就地展开,加强防御。
地下指挥中心,虽然终日不见阳光,但是内部的工作与生活环境还是比较舒适。去年刚整修过的餐厅和厨房,让身心疲惫的参谋人员有了放松的机会。佐贺在指挥中心转了一圈后发现,指挥中心内部钢结构加固,所有的设备都放在专门的柜中,室内配备空调和灭火泵。地板下配备有卤化物防火系统和中心真空系统等。设施完备,储备充足,这更加坚定了他继续顽抗的信心。
此时,中国的空军正在对日本中心城市展开大规模轰炸。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