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朱主任和小张离开,三人也随即下楼,李见亮提着四瓶在曲阜买的孔府家酒一路跟在双燕后面,出门走了很久也没有坐公交,李见亮正有点纳闷,却见双燕走进路边一家蛋糕店,一会儿就提着一盒大蛋糕出来。此时,李见亮方才知道,今晚是李燕奶奶的七十大寿。
原来,李家老太太七十大寿正日是农历正月二十三,今年的三月十日。当时李燕正在执行“指南针”行动不在身边,老太太坚持要等孙女回来再办。这不,下午李燕路过自家小区,回去打了个招呼,李燕爸爸听说女儿可能还要出差,当即决定,那就今晚在家里,邀请李燕的同事一同参加,热热闹闹的给老太太操办这七十大寿。
中国人操办此类喜事最重要的形式就是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吃一顿丰盛饭菜。果不其然,李见亮和双燕进门的时候,李燕爸妈还在厨房忙活,田燕很是乖巧,进门喊了声奶奶生日快乐,就走进厨房帮忙,被李燕爸爸给撵了出来,一则厨房太小容不下多人,再则已然拾到的差不多了,这样双燕一同过来陪奶奶说话。
此时,李家老太正和李见亮聊得开心,一个劲夸李见亮聪明,有学问。老太太小时候家境富裕,上过二年的私塾,特别喜欢读书的有学问的人。今年春节没少听孙女聊这位,知道不少李见亮的事,老太太这时正夸李见亮了不起,一个人能同时听两位先生授课。李见亮明白这是老太太理解的他的双学位。
“奶奶,我那不是事,简单。没您厉害,”李见亮一边嗑瓜子一边凑近老太太,“还是您厉害,您一人和我三人聊天,都不打转的。”一句话把老太太逗得乐呵呵的,李燕在奶奶身后,冲李见亮竖了个拇指。
“还是有学问的人会说话,我们家燕儿就是没听他爸爸的话,多读几年书,唉。”老太太念念不忘当年李燕不顾家人反对一心当兵的事。
田燕一旁乐道,“你这马屁拍的,一会儿老太太看上你,留你做他孙女婿。”
“奶奶,这小夥儿会说话吧?让他给您做孙女婿,您老可乐意?”
老太太一点不含糊,“我当然乐意,就怕有人会哭鼻子,找我要人啊。”
“奶奶,还是您最痛我,就这么说了,让她一边哭去吧。”李燕也不含糊,一边帮腔,满屋欢声笑语,一浪高过一浪。
晚餐张罗的异常丰盛,满满的一大桌菜,田燕抢先将带来的孔府家酒开了两瓶,和李燕一起给大夥儿斟酒。这时,李见亮发现,整个桌上六个人,就他和李燕妈妈酒量弱,就连寿星老太太也不含糊,看见李燕给自己斟酒,一点都没推辞,就连一旁李燕爸爸也是一个劲的说,“今天高兴,老太太喝点。”
“喝点?就你那点酒量,还好意思说?当年你爸娶我那会儿,接亲当晚就给我灌倒了,洞房里在我身边趴了一宿,净说胡话。”看来一家人酒量都遗传自老太太。
“就是,奶奶,您端杯子,我们共同敬您,祝您身体健康,长命百岁!”
除了李见亮和李燕妈妈,其余四人都喝干了。李燕爸爸喝干酒杯后,吧唧嘴唇品味到,“好酒啊!”
这位合肥四中的语文老师感慨道,“这孔府酿私酒可有近千年历史了,今天也是有幸,粘老太太的光。”
听说三人路过曲阜没去孔庙,连说三声可惜!
“这孔老夫子,可不仅是天下读书人的祖师,孔孟之道,儒家的奠基与发扬光大者也。其思想理念可以说是全世界的财富也不为过啊。远的不说,就说咱中华这个‘孝’,孝字,‘耂’从上、左包围‘子’此字早见于商代,但核心内涵就源于此二人。”
“老爸,这孔子孟子是一个朝代的人吗?”
“他们二人不是一个朝代的,相差一百多年呢。那为什么把儒家学说称为‘孔孟之道’呢,这里面还有一个关键人物。”李燕爸爸边说边给身旁的老太太夹了个麪筋肉卷放在碗里。
“叔叔说的是不是《中庸》的作者?”
“还是读书好呀,知道的就多,这杯酒,叔叔和你喝。”
“我也是偶然看到的,我敬您!”李见亮连忙站起。
“好,那你给我们介绍一下这位《中庸》的作者,如何?”
“这是孔子的孙子,名叫孔伋,字子思。他也是孔子学生曾参的学生,孔子的主要学术思想由他传给自己的学生再传给孟子而得以发扬光大。”
“由此,最终完成了对中华民族影响最为深远的二位哲学家的思想传承,这可是我们民族最为宝贵的,有待开发的财富,没有之一!”
“燕子就是应该多读几年书的。”老太太念念不忘。
“奶奶,我敬您,我明天起辞职上学去。”
“就你嘴贫。”李妈妈一边给老太太夹菜一边登了女儿一眼。
“对了,老李,别光顾着说这些,那南京纪念馆来电话的事,和燕儿说了吗?”
“呃?什么事,没听爸说呀。”
“你们看,这高兴地,差点把大事给忘了。”
原来春节期间合肥电视台上门给李奶奶录的那期有关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节目播出后引起很大的社会反响,特别是位于南京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得知后,通过合肥电视台联系到李奶奶的儿子,也就是李燕的爸爸,认为李奶奶当年的经历很有史料价值,想请李奶奶去南京有可能的话在南京实地做一次回访记录。同时,对当年的那些物品,特别是全家福照片等,有一定的史料价值,询问是否有意捐赠等。
李燕爸爸回家和李奶奶一说,老人家别提多高兴,当即满口愿意。但由于学校新学期已开学,李燕爸爸又是毕业班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不想因为请假耽误了教学工作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这事就这样搁了下来。
田燕倒是爽快,刚听完事情个大概就说道,“李叔,这事好办,这事您要是放心,就交给我和李燕了。”转脸冲李燕一仰脖子,“我俩陪奶奶去,如何?”
“你们要是能去,那是太好了!只是南京纪念馆那边一直在问,估计他们也有点着急了。”
“燕儿,我们刚到合肥,不知下一步是啥任务,能腾出时间吗?”
“今天朱姐不是说了吗,她还有事没完,让我们再等她几天。这样,我们明一早去见你们黄局,问问。顺便请个假。”
这事搁在李奶奶心里有些日子了,一直没解决,今天听这俩孙女如此一说,更加高兴,又喝了两杯。好在后面大家连哄带骗,李燕爸爸和双燕加快端杯频率,李见亮貌似被氛围感染,也连连端杯,将剩下的酒消化完了,没让老太太再多喝。只是害苦了李见亮,出了李燕家一路吐到招待所,回到招待所更是翻江倒海,吐个没完没了,害的双燕在招待所房间里忙活了大半宿。
第二天一早按约定,田燕李燕一同去市局见黄副局长。因为知道李见亮要安排吴欢遗留的行李,特意叮嘱司机小张留下。李见亮在招待所前台给科大吴媛媛寝室打了电话,还不错宿管阿姨问明白后离去半天,话筒里传来吴媛媛的声音,“你好,那位?”
“我,李见亮。”
“亮哥,真是你吗?你在哪里?”吴媛媛明显提高了音量。
“我在合肥,欢儿的东西我带来了。”
“是吗?在哪里?什么时候到的?”
听得出来,李见亮的到来很让吴媛媛意外且高兴。最后两人在电话里商定,还是李见亮中午去科大,因为一是二箱行李都挺沉,吴媛媛自己肯定是没法单独来弄。二是今天吴媛媛上午下午都有课,只有中午有空,而李见亮的确也说不好,什么时候离开合肥,甚至明天在不在合肥都难说。李见亮让吴媛媛通知一下吴刚等人,大家都一起见见。
中午,当李见亮提着二箱吴欢的行李,出现在通向科大女生宿舍的那条小路的拐角时,吴媛媛看见远远地就跑了过来,可能是跑得过于急促,平坦的小路上两次差点摔倒。
箱子挺沉,李见亮没有让吴媛媛帮忙,将吴欢的小提琴递给吴媛媛拿着,在与宿管阿姨协商后,李见亮将二箱行李提进吴媛媛的宿舍,由于时间不早,也不及整理,二箱行李被塞进吴媛媛的牀下。
“先放这儿吧,回头我慢慢收拾,我们先去吃饭吧。”
李见亮跟在吴媛媛的身后来到学生餐厅的楼上,一个叫科大东苑餐厅的地方,所谓的东苑餐厅也是学生餐厅的一部分,相对楼下的学生餐厅这里品种少点,地方小点,一般同学都不上来,这里的好处就是人也少点。这点李见亮很满意,因为他知道别说和吴媛媛坐在一起吃饭,就是和她一路走在校园里会受到何等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