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餐桌里的李见亮接过吴媛媛递过来一个大号瓷缸,上面印有西安机械厂建厂纪念的字样。这个他很熟悉,吴欢也有一个同样的瓷缸,是吴叔叔吴阿姨工厂发的。在中大,李见亮无数次接过吴欢用这个瓷缸给打来的饭菜。
吴媛媛在对面坐下,看见李见亮眼睛依旧不停地前后张望,心里知道他在看什么,小声道,“小刚下午有球赛,和硊硊都来不了。”
说完,看着对面微笑不语的李见亮,好一会儿,“宫本去上海了,她妹妹估计这两天就到,从日本替他带了不少东西,要交给他。他抱怨从合肥到上海比他妹妹从日本去上海还慢,为了确保不让她妹妹负重游学,他只有提前去了。”
“时间真快,她妹妹是来中国游学的是吗?上次机场说要再次来中国,这就在眼前了。”
“亮哥,你住在哪里?要不搬到科大这边的招待所来?”显然吴媛媛不想谈论前面的话题。
“这次我是在上海社科院历史研究室实习,这边有个课题讲座,我随队见识一下,住宿有他们统一安排的。”
“是吗,那应该还有几天吧,明天我没课,我让小刚。。。。。。”
“这边讲座已结束,后面的行程已定,明天或许要动身离开了。”
“是吗,这么急?”停了一会儿,继续说道,“原本想向你请教一下,申请去美国读研究生方面的问题。”
“以你的成绩,去哪儿都不是问题。但在生物物理这方面,日本很是领先的。”李见亮知道,她原本是有去日本留学深造计划的。
“我导师建议我去斯坦福。”
“哦,当然,斯坦福也是一个令人向往的学府。”
李见亮不知道这个话题如果继续下去会滑向哪里,略一停顿后,说道:“欢儿的东西,我留了几本书和她的这个,”说着,晃了晃手里的大瓷缸,“替我和叔叔阿姨说一下。”
这个话题,唤起吴媛媛对死去妹妹的思念,眼泪开始无声的滴落。
下午李见亮回到招待所田燕李燕都坐在一楼大厅,看见李见亮进来田燕起身迎上。
“你们什么情况?在这等谁呀?”
“就等你呀!是这样,黄局和朱主任这边这几天都没有安排,原则上同意我们陪同李奶奶去南京。由于我和李燕都可以开车,明天就让小张在这里休息,不用和我们一道,现在,就是你,明天如何打算,是在合肥休息一下还是和我们一同去南京?”
“我当然和你们一道了,不过,”说到这儿停住,两眼盯住田燕,半天没说话。
“不过什么呀?”
“不过,路上你们可不能那样喝酒了!”
第二天早上,三人开了车接了李奶奶从合肥直奔六朝古都南京。一路上老太太兴奋得不得了,不停的叙说他老人家记忆里的南京,李见亮发觉老太太记性真是好。从在娘家做姑娘的私塾往事说到嫁入三山门的婆家,也就是现今的水西门。婆家是开丝绸坊的,生意最好时在南京有五家铺面,曾经在风靡一时的中央商场一楼设过专铺。
出合肥时是李燕开车,开到半道李燕坐到后排陪奶奶改由田燕开车。自打田燕开车起李老太太就盯住开车的田燕不曾移开,坐在副驾驶的李见亮回头看着李老太太看自己的眼神,半晌明白过来,冲老太太直摇头,“我不会,这个,学校里没这个学。”
“也是,我们那时家里也就有包年的人力车,也没这玩意。”
一席话将车上其余三人都逗乐了。
中午到了南京,纪念馆接待人员考虑到老太太毕竟七十岁了,午饭后让三人在附近的宾馆休息,整个下午没有安排其他活动。这宾馆不仅条件好,据说是南京为数不多的五星级酒店,最重要的是距离纪念馆还近,在纪念馆的南面隔着水西门大街,走路也就十分钟不到,在宾馆的房间窗户里可以俯视整个纪念馆。直到晚饭后,纪念馆接待人员介绍了一下接下来的活动安排。
主要活动有两项内容,一是对李老太太的纪实采访,主要场景在李老太太生活的水西门一带,有纪念馆的专业人员与江苏电视台共同负责现场拍摄。二是李老太太捐献物品的捐赠仪式,有老太太当年的全家福以及与家人照片二张,这些照片都有人进行翻拍留底,给老太太保留了一套翻拍的照片作为纪念,还有就是一件丝绸上衣,据说李老太太当年逃出南京城时穿的就是这件衣服。
纪念馆与江苏电视台的人员准备工作做得很细,考虑的很是周全,整个活动进展得很是顺利。虽然如今的南京城水西门早已不是当年的景象,但老太太到了现场,回想当年的情景时依旧如在眼前,神情飞扬,用电视台的人话说,老太太镜头感特好。原本第二天进行的捐赠仪式,在老太太的坚持下,双燕提出能否在下午就进行。纪念馆陪同的医务人员对老太太身体状况进行了检查,可能是老太太由于精神极度亢奋,人的免疫系统潜力全被调动起来,整个人身体状态的确很好。于是纪念馆领导同意当天下午就进行了剪短而隆重的捐赠仪式,捐赠仪式后,纪念馆安排专人陪同大家一同参观了南京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老太太看得很认真,很多照片与解说人员的讲解又激起老太太对往事的回忆,所以这个过程时间有点长。
李见亮参观纪念馆犹如他看书一样,目光所看耳力所及无不尽收于心,同时速度还快。于是他不知不觉中将众人甩在了身后,好在田燕也觉得围在老太太前后的人太多,也就一直跟在李见亮身边。这时,看完所有的展区,他二人率先走出室内展区,来到室外一处卵石地面,一面站着闲聊一面等候大家出来。
三月的南京,天气依旧冷峭,不知是清冷的天气还是平日纪念馆也是这样,整个纪念馆参观人员很少。此时,在展览馆室外这个小广场上除了李见亮田燕二人外,只有一个年轻的妈妈带着自己的孩子在不远处。孩子大约三四岁,眼睛很大、很亮,也很灵活,在妈妈周围来回折腾,手里捧着一瓶健力宝,不时的送到嘴边仰头喝着,但李见亮从外形和衣着上看不出是男孩还是女孩。
此时,孩子已将手里的健力宝饮料罐彻底地倒向自己的小嘴,就这样看神情也没喝到多少。小孩似乎想将手里的饮料罐递给妈妈,小孩的妈妈虽然面带微笑,却摇了摇头,目光转向不远处的垃圾桶,小孩在妈妈的鼓励下向李见亮这边垃圾桶的方向走来。可没走两步,眼睛又被路旁的卵石吸引,手里的空饮料罐也滑出了小手,滚向路边,小孩扭头看自己的妈妈,妈妈依旧面带微笑,原地站着,轻轻的挥了挥手。小孩转回头,走向自己滑落的饮料罐,可依旧没走两步眼睛就看到了别处,脚步却没停下,最后一步不偏不倚正巧踩在那只空饮料罐上,脚下一滑,自己一屁股坐到了地上,那只空健力宝罐已被踢到一旁,小孩挺不错居然没哭,但一身的冬衣显然束缚了敏捷性,半天仍撅着屁股没爬起来。恰在此时一路过大人,伸手拾起那只饮料罐,递给正艰难直起身子的孩子,孩子看了看来人,本能的摇了摇头,那来人似乎也发觉是只空的饮料罐,在孩子面前夸张的摇了摇,慢慢伸手丢进了路边的垃圾桶,扭头友好的冲孩子笑笑,转身离开了。
田燕也被这小孩一路萌动神情所吸引,一直定神看着,此刻回头对李见亮说,“八成是男孩,你看。。。。。。”话刚说到一半,李见亮脸上表情下了她一跳,听到的话更令她内心一紧。
“是他,针!”
田燕快速的扭回头,路的尽头已无人的身影。
“向左,那个方向!”
田燕已奔向那路的拐弯处,李燕正好搀扶着奶奶也出了展馆,“燕儿!怎么回事?”
田燕边跑边高举右手,晃着,“指南针!”
双燕和李见亮先后跑到纪念馆大门,门口空无一人,不远处的街面上,行人与车辆都很少,一切都显得平静、有序。
“怎么发现的,确定吗?”李燕看着依旧在扫视街面的田燕。
田燕收回目光,转脸看着李见亮,李见亮已恢复情绪,肯定的语气面向二人,“我确定,是他。”
“李燕,你留在这里,我向雷处报告!”
雷公武接到田燕从纪念馆打来的电话,三秒钟的震惊后,即可命令道,“你们控制好现场,注意!动作要隐蔽,我立即联系江苏省厅和南京局支援你们,我今晚会赶过来,保持联系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