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要知道要处理的事情太多了!
天一我几乎都没有去看他,因为看见他,我就想起他背后的意义,就想起自己许下了承诺,这些都是我不想去面对的。
包括那个战胜之后封给我的“骠骑大将军”称号,太讽刺了。
诸笑我也没有见过他,因为非梧还在,而我不想看见他的样子,那会让我想起自己有多愚蠢。
冉方回楠国了,如果他在,我会好好质问他,为什么不信任我。
其实我心里知道,我是说不出口的,我只能一味逃避。
连碧流,我也不想说话。我只需要他站在我身边陪着我,让我知道我不是一个人就行了。
“落,不要一直给自己压力,你最近确实需要好好休息。”山鸡这么对我说。
我也知道,但是碧宁去世所留下的,除了责任还是责任,是我身为碧家宗主无法推卸的责任。
碧宁,真的是一个完美而坚强的领导者。
除了朝廷事物还有家族琐事她都可以处理得紧紧有条,而我有碧管事撑着,只是刚刚接触了一点琐事,就已经头昏脑涨了。
真的就像冉方所说的,有碧宁在,我真的生活的很幸福。
而我过去,居然一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傍晚的时候,我去看了瑞修。自从碧宁死后,他就一直把自己关在福瑞园里没有出来过。
我进园子的时候,瑞修正坐在莲塘上的八角亭里。我走进去的时候,他正看着一株白莲发呆。
“五叔叔。”我轻轻唤他。
“落儿,你来了!”他转头看我,露出一抹恍惚却出尘的笑,一身白衣,飘飘欲仙。过去看见他时,是觉得犹如神祗,但是今天的他,就好像要乘风而去的样子,飘忽的马上就会不存在一样。
“五叔叔,你在看什么?”瑞修瘦了,憔悴了,不再象过去那样八卦,咋咋呼呼,变得安静的他,忽然让我觉得心酸的想要流泪了。
瑞修有转身去看那朵白莲,叹道:“我再看这一池莲花,过了盛夏,就只存下这三三两两的几朵了。落儿,你今年又不曾看见这满池花儿开放的样子,真是美丽啊!本想和你一同欣赏的,看来是又错过了。”
“没关系啊!五叔叔,明年,这花还是一样会开,一样会很美的。”
瑞修淡淡地笑了,“是啊!明年还是会开,但是人已不在了。”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五叔叔,您又在想母亲了?”我看着他,整个人笼罩在悲伤里。
瑞修笑着,说道:“是啊!以前,宁总会抽空和我一起赏花的。直到我用给镜影执行任务作为条件来交换天下奇药,才总是很少能够见到她。宁也劝我不要再为她找药了,因为那不过是石沉大海,没有效果的,而镜影的任务不是普通的危险,她担心我。可是,如果没有这样尝试过,就只有等死而已了。现在想来,真是傻啊!如果我可以多陪在她身边,多好?等到我想通的时候,宁已经……”
瑞修的声音哽咽了,原来这就是他总是不在府中的原因,原来他一直都在为碧宁求药。原来,一直我以为不愿意嫁给碧宁的瑞修是这么爱她?原来……恐怕,瑞修会自愿成为碧宁的影卫是因为打从心里深深地爱着她。
难怪瑞修在这个家里地位是特别的,原来如此。
他们这一辈人,把感情都埋得太深,但是真正瞭解之后才发现,冷漠背后是深刻,平静之后是锥心刺骨。
主人没有了,爱人也没有了,生存的意义也失去了,这样的瑞修以后要靠什么活下去?
“落儿,还记得你第一次来这里的时候念得那首诗吗?出淤泥而不染那首。”瑞修突然问我。
“哦,那是周敦颐的‘爱莲说’。五叔叔要听完整的吗?”
“恩,这是你那个世界的人做的诗?”
“恩。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皆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大概的意思就是说,水上,陆上各种草和木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人们非常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的,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贴近去轻慢地玩弄啊。 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宝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瑞修歪着头,有些不解,“这晋陶渊明是什么?菊花是什么花?牡丹呢?”
呃,这个世界没有菊花也没有牡丹花,更加不知道陶渊明。
“五叔叔,这菊花和牡丹都是花。菊花的花瓣呈现那种丝状,花序大小和形状各有不同,有单瓣,有重瓣;有扁形,有球形;有长絮,有短絮,有平絮和卷絮;有空心和实心;有挺直的和下垂的,式样繁多,品种复杂。有散风清热,平肝明目。用于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眼目昏花的作用。这陶渊明是一位文学大家。他有一首诗你肯定喜欢,你想听吗?”
“恩。”瑞修点点头,似乎被我勾起了兴趣。
我笑道:“那我们那屋里去,我写给你!顺便画个菊花给你。”
“好。”
今天的瑞修话很少,看起来傻傻的,但是我不喜欢看他坐在院子里看莲花发呆的样子,那会让我觉得我就要失去他一样。
失去了太多,变得害怕失去了。
屋子里一如既往的挂着逍渺散人的字画,那些对于瑞修来说都是珍贵的记忆。不过总觉得和上次来的时候间的有些不同。进门正对的不再是兰花图,而变成了一幅字。狂草,我一个字也不认识。
顺着我的眼神,瑞修看到了那幅字,轻轻叹道:“那是宁写的,很久以前就送给了我,但是一直被收起来,现在也只有它陪着我了。”
“那个五叔叔,帮落儿磨墨吧!”真是该死,无意中又勾起他的伤心事了。
“好。”
我在纸上挥挥洒洒,写下了那首饮酒诗。
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
欲辩已忘言。‘
写完了,在右下角的地方画上了一朵大菊花。要问我为什么会画菊花呢,这个原因说来还真是汗颜啊!不提也罢不提也罢!
反正就是形似就行了。
瑞修站在我身边,看着我写完这首诗,大叹:“好诗。这个人一定是个隐士。”
我点点头,回答道:“是的。陶渊明当时辞了官,决心隐居后所作。诗人通过描写农村的美好风光,展现自己闲适的生活和超脱的心境。 这首诗的语言平淡朴素,但又不失韵味。以毫不夸张的手法,用家常话写出沁人心脾的境界,显得自然而又耐人寻味。“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这句话把这首诗的语言特色表达得淋漓尽致。 以景为诗源,以情为诗缘,以理为诗尾。前四句的“心”与“地”正是主观精神与客观环境的关系。只要你“心远”,无论在何地都不会受世俗喧嚣的干扰。你,一边采着菊,一边赏着山,人景融为一体。日夕的山气,归还的飞鸟,构成一幅美好的风景。其中蕴藏着人生的真谛,不是语言所能表达。物我相融,意味无穷。 全诗清新自然,无任何矫情,写出诗人与世无争、怡然自得的感情。若是没有他超凡脱俗的品性,和对人生了悟明彻的心境,如何能有如此海阔天空的诗作。欲 人都有欲。人欲无忌,而人欲有异;人欲无边,而人欲有限。活到哪种年纪就有哪种欲望。无欲望便无希望。但欲因人生,人因欲使。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欲望,不同的欲望造就不同的人。立欲必正,验欲必果。人生如何,重在立欲。欲系福祸,各自把握。唯非分之欲是过。欲壑难填,莫坠其渊!”
“恩,落儿,你解说的确实很有道理。”
当然有道理,因为这是以前人家写的诗词解析嘛!在心里暗自吐吐舌。
“五叔叔,可喜欢这首诗?”
“恩,我非常向往那样的生活。”
“我就知道你会喜欢的。”
瑞修又继续问道:“那牡丹呢?”
“牡丹啊,则非常雍容华贵,很象凤朝的木芙蓉,但是要比木芙蓉大,花瓣更重叠,花式也更多,还有个关于姚黄魏紫的传说。”
“传说?”瑞修果然感兴趣,我没有忘记瑞修这个八卦男的本质,本性是不会轻易改变的。
“恩,传说。在我的世界里,自古以来就有“洛阳牡丹甲天下”的说法。这话的确不假,然而,在洛阳牡丹中,姚黄和魏紫却是最好最奇的两种名花。如果说牡丹是花中之王,那么,姚黄和魏紫便可称“牡丹之冠”。洛阳是一个地方,盛产牡丹。据说,洛阳的邙山脚下有个名叫黄喜的穷孩子,他父亲很早就去世了,家里只有他与母亲两人相依为命。黄喜为人忠厚,又有良心,由于家里穷,他很小就挑起了生活的重担,靠辛辛苦苦地上山砍柴卖过日子。每天才拂晓,黄喜便拿起母亲为他张罗好的干粮袋往扁担上一挂,然后手提柴刀告别母亲上山砍柴去了。 在上山必经的山坡路上有个石人。这石人究竟是怎么来的,当地人没有一个说得清楚。自从黄喜第一次上山看见它后,便每次上山都要与它打照面。离石人不远,有一眼山泉,常年不竭,清洌甘醇,黄喜上下山时,经常在这里解渴、洗涤。山泉旁边长着一棵绽放紫花的牡丹。这株牡丹长在这里究竟有多少年了,当地人也没有一个讲得明白。反正黄喜第一次上山时,它就长在那里了。与每天一样,黄喜总是早晨第一个来到这里,然后他不失童趣地从扁担上取下干粮袋,往石人颈脖上一挂,说:“石人哥,吃馍吧!”接着,他又走到山泉旁边,捧起几捧泉水浇在紫牡丹根部,说:“牡丹姐,喝水吧!”之后,黄喜才上山去砍柴。”
我顿了顿,看瑞修听的津津有味,这才继续说下去。 “就这样一年一年过去了,黄喜已长成了一个健壮、英俊的大小夥子。但他仍然是每天砍柴、卖柴,勤劳朴实,心地善良。这一天,他又像往常一样,砍完柴后,来到石人面前,取下挂在石人脖子上的干粮袋,笑嘻嘻地说:“石人哥,你不吃馍,那我可吃啦!”吃过后,他又走到山泉边喝了几口泉水,接着又给紫牡丹浇了几捧泉水,然后再挑起柴担下山去。 这天黄喜砍的柴特别多,远看就像挑了两座小山,连扁担都压弯了。走了没多久,他感到有点累,便傍着山用根木叉支起柴担歇息一会。就在这时,一名姑娘从山上走下来,当走到黄喜跟前时,竟主动地提出要帮他挑柴。这下搞得黄喜很不好意思,一个大男子怎好让一个年轻娇美的姑娘家挑重担呢?便连连摆手不同意,急得连话也说不出来。姑娘见他窘成这样。不禁笑了起来,接着不由分说,便上前把柴担抢了过来,挑起来就往山下走去。不知怎么的,黄喜在后面徒步追也追不上。 就这样,姑娘一口气将柴挑到了黄喜家。这时,黄喜母亲正在竈前做饭,见到儿子领回一个美貌的姑娘,心里高兴得不得了,她连忙把姑娘让进屋里,又是让座,又是倒茶。但这姑娘不坐也不喝,就像来到自己家一样,袖子一卷,就下厨房,相帮老人一道生火、擀麪,什么活都干,一刻也不闲,把黄喜娘弄得欢喜极了。 饭后,黄喜去集市卖柴。黄喜母亲就拉着姑娘的手说起家常来。姑娘说她名叫紫姑,就住在邙山上,父母俱亡,家中只有她一人。听了这些,老人就更想要她做媳妇了。她将这心愿对姑娘一说,姑娘也就羞答答地同意了。从此,紫姑就在黄喜家住了下来。紫姑心灵手巧,做得一手好针线,她绣的牡丹活灵活现,就像真的一样。黄喜上街卖柴也顺便带点牡丹花刺绣去卖,总是一下子就被人买去。这样过了一阵子,家境就逐渐好了起来。于是,黄喜母亲就催他俩早日把婚事办掉。但紫姑却劝她不要着急,说再等一会,等到自己到黄喜家满了一百天,就正式结婚。 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紫姑有一颗宝珠,整天都含在嘴里,不如此她就不能正式成为凡人,她的原身即是山泉边那株紫牡丹。自从她踏进黄喜家愿作他家媳妇后,她就不仅自己含,还叫黄喜与她轮流含。她还一再叮嘱黄喜只可含着,不能咽下,否则,两人就不能结为夫妇。黄喜便间紫姑这珠子究竟有何妙用,她说它能提神强身,砍柴、挑担就会不感到饥饿和劳累。为了试验一下这颗宝珠的妙用,有一天黄喜砍的柴特别多,但他挑在肩上竟不觉得重,很轻松地便挑下了山。因此,他认定这果然是颗宝珠,每天都记得要含一含,而且,他还在心里默记着天数,一待含够一百天,便好与紫姑成亲了。”
我停下来,喘口气,瑞修等不及,赶紧催促我继续说下去。我笑笑,看他那个样子,好像有点恢复从原来的样子了。不错不错,继续加油努力。
“然后啊,时间日复一日过去了,黄喜含珠已含了九十九天,再过一天就将期满了。这使他兴奋不已,满怀喜悦地期待着明天的到来。 第二天,黄喜仍与往常一样上山砍柴。当他走到石人面前时,竟喜不自禁地对石人说:“石人哥,我明天就要与紫姑成亲了,你为我高兴吗?”说完,他对石人笑了笑,又来到泉水边,想把这喜讯也告诉那株紫牡丹听。但他一想又不对了,自从与紫姑相识后,他就没再在这山泉边见到那株紫牡丹。当时他还以为是谁把它挖走了,心里好几天都不高兴。现在他又想起了这事,不禁脱口问石人知道不知道他那牡丹姐姐究竟给谁挖走了?现在何处?没想到他这一问后,石人居然说起话来,说:“就在你家里!” 黄喜大吃一惊,一边后退,一边惊问石人怎么会说话。这时,石人就对他说,那个紫姑就是紫牡丹变的,她是个花妖精,要你含珠子是要吸干你身上的精血、元气,今天是最后一天,明天你就将没命了。对石人这番话,黄喜不大相信,他觉得紫姑不会害他,但他又想到那株突然失踪的紫牡丹,心中也不由有些害怕了。黄喜便再三追问石人说的话是不是事实,石人仍一口咬定是事实,并对黄喜说:“你要活命还来得及,那就是回家后把那棵珠子吞下去就行了。”
“然后呢?他是不是真的把珠子吞下去了?”瑞修忙问道。
我嘴角的笑容更大了,说道:“黄喜是个忠厚老实之人啊,他将石人的话信以为真,一回家,紫姑又要他含珠子,他就不管三七二十一将珠子咽下去了。紫姑一见,脸色立刻就变了,人也差一点晕倒。黄喜娘连忙搀扶住她,并连声追问儿子这是怎么回事?黄喜是个孝子,也从来不知道说谎话,他便将石人不久前讲的话一五一十地全说了出来。 听了这么一说,紫姑什么都明白了,原来黄喜上了石人的当。接着,紫姑一边哭,一边讲真情。原来,那石人是个石头精,它见紫姑貌美,便起意霸占她为妻。紫姑不从,石人仍死死纠缠她,但因紫姑有那棵宝珠增加法力护身,故石人只得无可奈何。而且,只要紫姑、黄喜含这颗宝珠满了百天,结为夫妇,那石人就更无计可施了。但现在黄喜已将宝珠咽下了肚,不仅紫姑失去了护身之宝,而且黄喜也将死去,这样,石人就可施妖法胁迫紫姑从他了。 一听此话,黄喜大梦初醒,后悔不已,满腔的悲愤更促使他要找石人去拼命。这时,紫姑便指点他带上利斧去,要一下将石人头劈开,再将头中一部无字天书取出抛向空中用,那么,天神就会惩罚石人。 于是,黄喜马上提起斧头就上山。到了石人那儿,他用尽全身力气朝石人头上劈去。劈开后的头中果然有本无字天书,黄喜取出书就用力朝天上抛去,顷刻间,头顶就出现一道闪光,接着一声霹雳,将石人击得粉身碎骨,七零八落。 这时,黄喜肚中的那颗珠子开始作怪了,烧得他心里十分难受,就像一团火焰要从他咽喉中冒出来。他赶忙喝了几大捧山泉,但仍烧得难受,无奈,他只得纵身跳入泉水中。没想到他只在水面上打了个旋,便立刻被水吞没了。 不一会,紫姑也从山下跌跌撞撞地赶来了。她一见黄喜已投身山泉,便也跟着跳了进去。 一段日子之后,这山泉旁边突然长出了两株奇异的牡丹,一株开黄花,一株开紫花,争奇斗艳,相互辉映,人们闻知后,都纷纷上山来观看、欣赏,都说这是黄喜和紫姑的化身。 也不知过了多久,这山泉边的两株牡丹分别移植到了洛阳城里姚家和魏家的花园里,从那以后,人们便管姚家的黄牡丹叫“姚黄”,而将魏家的紫牡丹叫“魏紫”。一直到现在,这两种牡丹还是洛阳牡丹中的极品呢!”这个故事是我在洛阳读书的时候听来的,那时候每年到了四月份就会有牡丹花会,洛阳牡丹园,国色牡丹园,离我的学校很近,所以那时候经常会去光顾。除了买了牡丹花籽,但是从来没有重活过之外,其他时候会跟着工作人员四处转悠,也学到了不少东西。
故事讲完了,我再看向瑞修,他居然哭了。
“五叔叔……”
晶莹的泪滴就这样顺着他白皙的脸庞滑下来,那眼中满是哀切。
“五叔叔,怎么了?你别哭啊!”我慌了手脚,晕啊!早知道我就不讲这个故事了。
瑞修一愣,赶紧掏出手巾擦拭泪水,笑着说道:“你看我这是……他们最终都没有能够在一起。他们变成了花,为什么还要把他们分开呢!”
“呃,这个……这个是故事嘛!”
“可是……”
我今天又发现了瑞修的小,秘密,原来,瑞修对于爱情的理解还这么单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