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林青定睛一看, 脸色也难看起来,原来是来了不速之客了,张林明夫妇。
张林青皱着眉头, 看着广奇夫妇;用无声的眼神问他广奇, 为什么把他们两带过来。
广奇恨死老婆了, 就是她口风不严, 把二叔开公司的事透露出去的。结果张林明就找上门了, 三番五次的央求他带他们找二叔,找五爷爷。
广奇咬紧牙关,怎么都没松扣;没想到他的好老婆又一次拖了他的后腿, 直接把人带过来了,自己是跟着追过来的。
没想到这么巧, 二叔他们正好今天回来。这下好了, 二叔要恨死自己了。
焦建霞其实带着幸灾乐祸的心里把人领过来的, 她嫉妒方美琴,一个下乡人, 凭什么找了一个有本事又有钱的好老公。
张林青现在可没时间跟广奇说什么,只皱着眉头看着大哥夫妇:你们来有什么事??
张林民夫妇本来是跟张林青吵架来的,自从半年前张林明在单位天天被人穿小鞋,那个时候他就想找老二算账了,几次找到上次老爹住的地方, 都没等到人, 别说老二了, 连老爹都不知道搬到那里去了, 扑空了几次, 终于有次让他遇到了大姐,可大姐夫妇跟了锯嘴葫芦似得, 问什么都不知道,这不这次运气好,遇到广奇媳妇了,被朱文兰三言两语就把话给套出来了,还帮他们领路,带上门了。
张林明一见到老二,立马改变注意了,他不打算找老二算账了,而是一脸献媚地问道:“老二,听说你开公司了?”
“跟你们有什么关系?”张林青毫不客气的说道。
“老二,你这话就外道了,咱俩一母同胞的兄弟,再怎么说,我是你大哥,俗话说的好,长兄如父,长嫂如母,你怎么能如此不尊重我们呢,来了这么就连杯茶水都没有。”张林明恬不知耻道
张林青被气笑了:“滚!有事说事,我不想听你废话,再说废话不要让我再看到你们。”
朱文兰拉了把老公对二叔子道:“爹妈呢,好久没见爹妈了。”
反正不达目的,这夫妇两说什么也不肯走,人家要看老人,做儿子的自然不好拦着。
“广奇,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不要挑战我的底线,他们怎么来的你给我怎么弄回去。”张林青把火发到广奇身上
广奇多少知道二叔的脾气,忙拉着张林明夫妇走人,焦建霞第一次看到张林青发火,被吓懵了,踉跄跟着老公出门。
张林明夫妇不肯走,大骂张林青有钱了看不起人,要告他□□。
李建芳和李建华两姐妹快2个月没看到小外甥了,本来在2楼陪着外甥们玩得正高兴呢,听到吵闹声,连忙把小外甥托给月美;忙下楼看怎么回事。
结果看到有人在大骂姐夫,姐夫和姐姐脸色铁青的看着来人;忙过去帮忙,广奇在前面拉,两姐妹在后面推,一直把人推到围墙的大门外关好大门才回来。
张林青赶走老大夫妇后,坐在一边生闷气;他知道今天的事情没完;老大没在这里讨到好,肯定会闹到老爹面前倒是又是一阵闹腾。
张林青不禁扶额叹息道,不是他不帮老大,实在是老大是个没出息的,付不起的阿斗。
他不禁想起上辈子八十年代末期,张林青往江南卖芋头,他带着大哥一起做这个买卖,他上辈子骑着自行车驮着2筐芋头,都是过江到江南卖的。
而他的好大哥呢,为了省时省力,都是直接在江北就卖了,隔着江不但经济相差好多,江北个方便都差江南好几倍。
张林青在江南卖一车芋头,利润高达400多块,而大哥在江北卖,是比张林青卖的块,回去的早,可是一车芋头的利润才70~80块;为此张林青不知道说了张林明多少次了,可惜他仍是如此,得过且过,沾沾自喜。到处宣扬。
搞到最后,大家都知道贩卖芋头很赚钱,村里的人都开始贩卖芋头,做这行的人多了,生意自己就赚不了那么多钱了,再加上这个东西是有季节性的,贩卖芋头赚的越来越少了,大家看辛辛苦苦又赚不来几个钱,后来都不做了。
张林青后来也没再做贩卖芋头的生意,他该贩卖味精了,这次他再也没拉他大哥一起做了,实在是搞怕了,带着大哥一起做生意没赚到钱不说,还宣扬的到处都是,在那以后无论大哥怎么求他带着一起做生意张林青都没同意。
张林明后来还是搞起了老本行,做瓦工,到处打零工去。如果张林明是个能吃苦耐劳的,做瓦工也能赚钱,向后世搞镶贴的那些瓦工做的最好的一天可以赚几千块,不会这个也没事,只要砌墙本事好,一天出去做工也能弄过300块钱一天
他的好大哥倒是好,做了几十年的瓦工,一直混着100块钱左右的日工钱一天,他还做一天工,歇2天,可想而知家里的生活是多么拮据。
张林青想到老家有句老话说的好,惯养忤逆儿啊,他大哥就是生生被爹妈宠坏了,立不起来付不起的阿斗。
方美琴看着老公做在3楼阳台上生闷气,怕他气坏身体,便怂恿儿子去闹他爸爸。
张林青看到儿子,脸色总算是好起来了;方美琴看老公终于不板着脸了,就在一边小声安慰他。
张林青看着娇妻小儿都陪伴在身边,渐渐高兴起来,彷佛刚刚一切不愉快都没发生过。
他自己也想通了,今生起点比前世高太多了,何必为不相干的人生气呢,让关心自己的人担心。
想通了也就不生气了,站起身拥着娇妻小儿洗洗睡觉去了。出去玩了这么久了,公司的事情得操心起来,还有他们夫妇也快开学了,实在没时间矫情。
不过通过这件事,张林青再次看清楚身边的人,广奇他是不准备再重用了,他还是和上辈子一样,白眼狼,无论你对他怎么好,只要触犯到他的利益,他都会咬你一口。
他们三兄弟,只有春奇忠厚老实,为人也厚道知道感恩。
张林青想着,他把他们2兄弟都带到今天这一步,也对得起他们兄弟了,今后的路还是各走各的好。
一夜好眠,张林青吃完早饭去了公司投入了繁忙的工作中去了。他注册的属于他本人的外贸公司,最近非常忙,公司接了很多国外的单子,大多要求购买国内的丝绸,刺绣,瓷器、还有各地的特产等等。
度假回来后,他几乎天天都跑外贸局,公司的销售人员则是到全国各地采购去了,服装公司的事情几乎全都落到王世成身上。
好在王世成也不抱怨,乐在其中;不过他本人大算进军房地产市场了,他打算趁着老板最近不忙,游说老板囤积魔都的地。
张林青在王世成的提醒下,想到了不但要拿下魔都的地,还有首都的地,他个人打算把手上的流动资金都用于首都四合院的购买。
其实他还有一个想法,他打算90年代初期把老婆孩子都送出国去,上辈子他听女儿和儿子提过,觉得自己不适应国内填鸭式教育方法,读书读了那么多年,连个兴趣爱好都没有,觉得人生非常单调。
这些话当时自己听来,没什么感觉;就觉得儿女嫌弃他没用,没钱给孩子培养兴趣爱好,再加上在小地方长大的,也没地方去培养。
现在反过来想想,他对儿女关心太少了,每天就琢磨怎么赚钱了,几十年如一日,他的生活何尝也不是没有意义??
听说国外是边学边玩式的教育方式,这辈子有条件了,已经要让儿女们去体验一把。
开学了,丈母娘留在下乡照顾儿子和老伴了;张林青和方美琴又得去读书,很少能分出精力来照顾孩子;想着孩子都已经一岁半了,夫妇两商量把孩子送到家附近的一家托儿所。
因为夫妇两都在读书,也没个工作,还是托人找关系才进了这家托儿所。
这个时候的托儿所可不是前世那些参差不齐那些民办高价、低价托儿所,收钱不说,对孩子不是打就是骂,遇到不打不骂的就算是阿弥陀佛,烧高香了。
虽说那个时候有了监控也不能免了这些打骂;后世新闻经常有这方面的报道。这个年代的托儿所阿姨都非常负责的,对孩子都非常好,有时候家长们没时间接孩子,阿姨们都会把孩子带自己家中,当自己的孩子一样教养。
所以张林青对这个时候的托儿所,是非常放心的。方美琴有些舍不得,有些担心。张林青给她出了个主义,让她有时间就来个抽查,来个出其不意。
事实证明方美琴的担心没有发生,孩子们在里面即有人陪着玩,又能好好吃饭不挑食,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是非常快乐的。
很快她就把心思放在学习上了,今年是大二了,学习任务非常紧张,这学期她要考中级会计师,等到大三时候再考高级会计师。
80年代国内是没有注册会计师这么一说,这都是以后跟国际接轨了,才慢慢出现的,不过听老公的意思是非常希望自己将来哪怕去了政府部门,也要把家里公司的帐都接手。
不过工作生活学习再忙,方美琴还是抽出时间关心小姑子的学习情况,以及两个妹妹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