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志者》 定君 着
第五回 少林轻功
杨宗豪将德修背下山后,边走边道:“大师,你走不了路,我背你回少林寺吧?”德修道:“此去少林寺有五十多里路呢,而且经过很多山路,我怕你受不了这等苦。”杨宗豪道:“五十里路算得了什么,四十多里路我都走过来了,也没什么。”
德修道:“可是这次是你背着一个人,而且你又已经走了四十多里路了。我看你还是把我背到一处人家那里去,然后你再上少林寺叫人把我抬回去吧。”杨宗豪豪迈道:“若是这等小苦头都吃不了,还上少林寺求什么艺呀。”
德修奇道:“施主,你此番去少林寺要学什么武艺啊?”杨宗豪想了想,反问道:“大师,你刚才和你徒弟打斗时所施展的武功就是轻功吗?”德修道;“是啊,”杨宗豪道:“既然少林寺会轻功,我去少林寺就是要学轻功。”
德修奇道:“什么?你要学轻功?为什么?”杨宗豪道:“我爸说练成轻功后,敌人就打不着了。而且出招迅速,往往能后发制人。”德修点头道;“你爸说的都不错,练成轻功是有这些优势。”杨宗豪道:“不过我学轻功最主要的还是想像武侠小说中那些侠客们一样可以飞檐走壁。”
德修笑道:“真是小孩子脾气,要知道轻功可不是这么好学的,轻功是气功中最难练的功夫。”杨宗豪“啊”的一声惊呼,因为他相信德修的话,他之所以相信德修的话是因为德修已经练成轻功了。德修说轻功难练,那就真的是难练了。
杨宗豪问道:“大师,轻功怎么个难练法呀?”德修道:“练轻功尤其是练外功,就像你现在这样,天天都得吃这样的苦,吃这样的苦三年之后,才算小成。苦想大成,得在五年以后。这还算是勤奋练功才有的效果,若是一般练习,五年才算小成,八年后才算大成。”杨宗豪听了,又是啊的一声长呼,喃喃道:“原来轻功这么难练啊。”
德修道:“轻功虽然难练,但只要是有志之人,迟早会练成轻功的。正所谓‘有志者,事竟成’。”杨宗豪应道:“对,有志者,事竟成。有志者,事竟成。”说完心下暗暗道:“不管轻功多难练,但总有练成的可能。不管吃多长时间的苦,我都要把轻功练成。只是吃点苦,又不会死人,怕什么。”
杨宗豪下定决心后,对轻功产生了兴趣,问道“大师,你能说一下轻功的历史吗?”德修道:“当然可以。”说完顿了顿道:“轻功在古代叫做轻身或轻举,含有飞升的意思,轻功是气功中的一种,是气功中最高深的功夫。”
“轻功伴随着气功诞生,有着悠久的历史。可追溯到以前的唐尧时代。当时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轻功被奉为理想的养身术,健身术、治疗术,长寿术,开慧术和成仙术。而市井的武士艺人,山野的江湖术士,谙然轻功者不胜其数。”
这时杨宗豪问道:“大师,你能举例说一下吗?”德修道:“好的,有—位名叫飞飞的十六七岁年纪练就了一身轻功。嗯,他的年纪跟你差不多大,一次跟他的朋友游玩中,由于两人发生口角,他的朋友用木棒打他,飞飞迅速灵活地躲闪,常常是离他的朋友的身子不到—尺远,始终没有击中飞飞本人。”
“等飞飞把他的朋友戏弄够了之后,他突然跳上了房梁。他的朋友就用石块砸他,飞飞在房梁上轻快的走动,轻敏得象只猴子,他的朋友所打的石块都没有击中他,他的朋友奈何不了他,只能干瞪眼,直跺脚。”杨宗豪听后,心道:“要是我也练成了轻功,我非得好好戏弄一下卢发芳等人不可。”
杨宗豪又问道;“大师,你能再说一个例子吗?”德修道:“可以,山东临清州的张成因行走如飞出了名,他能日行千里。—次朝庭官员命他到京城去,常人来回一趟要走半个月,可他来回只用了三天时间,就是好马也赶不上他呢。”杨宗豪听了,心道“好厉害,我要是练成了轻功,去京城就容易多了。”
杨宗豪又道:“大师,你再给说一个吧。”德修道:“那就再给你说一个吧。汉臣张良,在帮助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建立了汉室政权以后,功成隐退,相传张良的晚年是在练轻功中度过的,学练轻功已到了‘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的地步。”杨宗豪听了,心道:“原来张良隐退是学轻功去了。”
杨宗豪意犹未尽,又道:“大师,你再给讲一个吧。”德修道:“会轻功的例子讲上三天三夜也说不完的。”杨宗豪道:“这是最后一个了。”德修道:“那好,那就再说一个。这可是最后一个了。嗯,唐代肃宗的重要谋土李泌,在协助唐肃宗平定安史之乱后,不满当时朝政,—气之下周游名山,专心养神练轻功,练就的轻功堪称‘奇绝’。”
德修说到这儿,停了下来,杨宗豪忙催道:“大师,怎么个奇绝法?”德修继续道:“天宝八载,李泌在表兄郑叔则家不吃不喝多岁,身轻能站在屏风上,被人称为轻功大师。并能引指使气吹烛可灭,每导引骨节皆珊然有声,时人谓之‘锁子骨’。”杨宗豪听了,口中念念有词道:“身轻得能站在屏风上,而且还能引气灭烛,真是难以置信。”
杨宗豪听了,问道;“大师,那轻功是怎样产生的呢?”德修道:“关于轻功的渊源,武术界历来共认:以佛家轻功和道家轻功为最深。道家一个显着的特点是追求得道成仙,正是这种幻想和追求,促使他们寻求升天的方法,从而形成了自己轻功的习练方法和理论。佛家轻功产生的基础在于佛家的禅修。禅修也称修禅,参禅,禅学追求的是一种超脱万物和现实的佛法境界。正是这种追求才产生了佛家轻功。”
“少林轻功属于佛家轻功,是轻功中最高深的功夫,少林轻功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广泛吸取了各朝代民间军旅以及各门派轻功的精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轻功体系,成为少**功中最高深的功夫,少林轻功既是一个独立的功夫体系,又渗透于其他武术之中,如少林拳术、少林棍术之中,是其他武术发挥的基础和保证。”
“少林轻功代代相传,古往今来每一代少林弟子都有人练就了一两手轻功绝技。在一代代严师的训练下,涌现出了一个个轻功超羣、武功卓越、行侠仗义、除恶扬善的着名武僧。如北魏时代的稠禅师,能跃身至梁,踏墙急行。宋代的洪温和尚,能飞檐走壁,如履平地。”
德修接着道:“嗯,就说一下贞方大师吧。贞方大师云游路过安微芜湖市时,走在一个—尺宽的木板桥上,谁知这是贼人事先设好的专门断路抢劫财物用的。走在中间时,前面还有—个青年书生和他相距—步远。此时羣贼在岸边猛拉绳子,板桥落入水中。
“就在前面青年即将落水的一刹那间,贞方大师一把拉住青年,纵身蹿过离岸一丈多远的河心,放下青年,全身竟然没有沾上一滴水。尔后,他伸手抓住拉绳子的两个贼人手腕,经审问方知这贼人干了不少坏事,害了七、八条人命,贞方大师—气之下捏碎了这二人的手腕,叫他们从此做不了坏事,为地方除了一大害。”
德修接着说道: “还有一位叫贞俊大师,轻功卓着,他高兴时可以纵身蹿上千佛殿的房顶,连续蹿上跃下百来回呢。”杨宗豪听到这里,不由得痴了,彷佛看见几位前辈高僧正在施展各种轻功绝技。杨宗豪心道;“要是我能练得跟贞俊大师一样可以跃上千佛殿那该多好呀。”
只听得德修继续道:“若说轻功练得最为出色的莫过于达摩祖师了。达摩祖师的轻功出神入化,达到了蹬萍渡水地步。” 杨宗豪不解道:“什么叫蹬萍渡水?”德修道:“蹬萍渡水就是人踏在江里的浮萍上渡过江去。”
杨宗豪听得张大了口,难以置信,道:“这,这是真的吗?”德修道:“相传是这样的,嗯,如今少林寺碑廊内还立有达摩祖师‘脚踏芦叶过江”的石画像呢。”杨宗豪心道:“等到了少林寺后,我要好好去看一看那幅石画像才行。”
杨宗豪想后接着问道:“大师,我有一事不明,望能明示。”德修道:“有什么问题尽管问。”杨宗豪道:“一个人有一百多斤重,怎么能够蹬萍渡水呢?”德修道:“这就是轻功的奇异之处所在了。”
德修说完问道:“你听说过杭州西湖有一个‘虎跑泉’吗?”杨宗豪道:“杭州西湖倒听说过,虎跑泉就没听见过了。”德修道“如果你把一枚铜钱放在虎跑泉的泉水面上,就会发现铜钱浮在水面上不会下沉。”
杨宗豪奇道:“真有这种事吗?”德修道:“是的。铜钱能浮在水面上,是因为虎跑泉的泉水浮力很大的缘故。”杨宗豪不解道:“为什么虎跑泉的泉水浮力会那么大呢?”德修道:“这是因为虎跑泉的泉水已经被磁化了的缘故。”
杨宗豪想了想道:“想必虎跑泉流经之处埋藏有磁石了,所以虎跑泉的泉水才会被磁化了。”德修道:“正是。普通的天然水一旦通过一定强度的磁化,就会发生奇异的变化。如水面浮力会增大。。。”
杨宗豪突然悟道:“我知道了,人之所以能浮在水面上,是因为水面浮力增大的缘故。”说完,紧接着又道:“不对呀,普通江水怎么会无缘无故给磁化了呢?”德修道:“是人体这块磁石把江水给磁化了。”
杨宗豪半信半疑道:“啊?人体?”德修道:“正是,每一个人都有生物磁,都是一块生物磁石,只是轻功者的生物磁比平常人要强得多,可以磁化江水。磁化了的江水浮力大增,轻功者就可以浮在江面上了。”杨宗豪道;“是什么使得轻功者的生物磁比平常人要强呢?”德修笑道:“这就是气功的神奇作用了。”杨宗豪恍然大悟道:“哦,原来是这个样子,”
杨宗豪念完又疑问道:“可是轻功者能上房越房,这又怎么解释呢?该不会也能空气给磁化了吧?”德修道:“我先给你讲一个故事吧。有一位妇女抱着一个小孩在街上行走,突然一匹受惊的马朝她冲了过来,在这千钧一发时刻,她来不及思考,也不允许她有任何的思考,她居然一下子跃上了街旁的房顶。”
杨宗豪听到这儿,将信将疑道:“这是真的吗?”德修道:“是的,她跃上房顶之后,长长舒了口气,等她回过神来时,不禁吓了一跳,原来此时她已身在一丈多高的房顶上。她平时爬到一丈高就害怕,更何况是跳上去了,她怎么想也想不明白自己是怎么跳上去的,别人也想不通。”
杨宗豪道:“连我也是想不通。大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德修道:“人体是一个可练的万能体,人体有着许许多多的潜能,当人在危急时刻,平时做不到的事都能在此时不自觉的做到了。”
德修说到这儿,问道:“嗯,我来问你,当你被别人追得十分急迫时,前面有一道一丈多宽的鸿沟,如果在平时你可能会畏缩不前,会停步绕路,但此时你不知道从哪来的胆量和力量一下子就跳跃过去了,你有没有这经历过这样的事?”杨宗豪道:“情形跟这事差不多吧。”
杨宗豪道“当时追我的不是人,是一条狗。”说完两人哈哈大笑起来。两人笑了一会儿后,德修道:“像这种能量平常每个人都存在,这是人体潜在的能量,是下意识的能量,只不过这种能量对于平常人来说未必自觉地认识到,自然也不会自觉的将它开掘出来了。”
杨宗豪道:“那练功者能将人体潜能开掘出来吗?”德修道:“是的。人体潜能在气功的作用下,在练功者有意识的开掘下,就能够不断的被激发出来,并受到支配,这就表现为常人不可理解的上房越墙的轻功了。”杨宗豪道:“原来如此。”
德修道:“轻功得以产生,除了人体磁场和激发能量两方面原因外,最重要的是练功者能入静。”杨宗豪不解道:“入静?”德修道:“入静是禅学的基础,禅学主张‘静虑修心,外息诸缘,明心见性’,以观壁坐禅的方法使人心逐渐趋于安静,坚定,达到无为、空净的状态,达到一种超脱于万物和现实的佛法境界。”
德修接着道:“练功者达到高度入静之后,也就是达到‘无为、空净”、超脱于万物和现实的佛法境界后,可以体验到痛、痒、凉、暖、涩、滑、轻、重八种感觉。痛如针刺、痒如虫叮、凉如水绕,暖如火烤,涩如盐渍,滑如油润,重如压物,轻如飞絮。”
“在重的感觉时,整个身体增高,肢体粗壮,甚则顶天立地;在轻的感觉时,感到身体在缩小,缩如孩童,轻如飞絮。只因入静是产生轻功的原因之一,因此,少林祖师和先辈们十分重视静功练习。入静是轻功之门,是轻功的内功修炼方法 。”
杨宗豪问道:“轻功也分内功和外功吗?”德修道:“是的,少林轻功是内功与外功紧密结合的结果。内是指对气血,内气,精神的修练。外是指对皮肉、筋骨、劲力的锻炼。在少林轻功中,内功与外功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作用,互为依存,相辅相成的。”
“没有深厚的内功基础,不会入静,不会运用意念,呼吸和内劲,轻功不会形成。同时,练轻功要用力,用意,用神,消耗体能,如果不知内功锻炼的方法储能,以内养外,长期消耗下去,身体就会受到损伤。只有内功练得扎实,自感精力充沛,才能做到意到气到,气到力到,达到意念,呼吸,劲力的和谐统一 。”
“当然,没有坚实的外功,筋肉疲软,劲力不足,经不想摔打,轻功也不会产生。少林轻功是以外练见长的功夫,如果不重视外练,不会用力,用劲,轻功劲力是不会增长的。因此,习练少林轻功要特别重视内功和外功的结合修练,不可偏废。要做到拳禅一体。”
杨宗豪奇道:“什么是拳禅一体?”德修道:“拳,狭义上是指少林拳术,广义上是指少**功;禅,是指佛教禅学,在佛门中称禅修,是少林弟子每且练功、修持的方法。拳禅本无直接的联系,但在少**功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在“武以寺名,寺以武显”的相互联系和影响下,形成了相互制约的传统“拳禅”体系,成为习练少**功的显着特点。”
德修继续道:“所谓拳禅一体,简而言之,就是“禅修”与“拳修”结合的方法。习练少林轻功的每—步,都要贯穿拳禅一体的原则。通过内功练习,通过集中神思排除杂念,进行调心、调息、调身的练习,逐步达到认识自我、虚怀若谷的思想境界;通过修心养性,培补元气、修炼武德,达到“智,仁、勇”,拳禅合一的境界。”
杨宗豪道:“智,仁、勇是什么意思呀?”德修道:“所谓‘智’,就是通过禅修、拳修,启发习武者的智慧和灵性,正确感知自己的功力和潜能并使之得到适当的发挥,同时不断提高对武艺和思想境界的追求。”
“所谓”仁”,是指道德修养的程度。通过对拳、对禅的不断理解和修炼,培养爱国爱民情操,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行为规范。所谓“勇”,是指在任何情况下,为了正义要临危不惧,见义勇为等。”
德修道:“习武者尚德不尚力,力虽足以伤人,而人未必心悦诚服。唯德者,力虽逊于人,而人必贴然。武德为先,次武者,是习武人应遵循的根本,武德之优劣,是预测一个初学者能否学到真功夫的标准。”
杨宗豪觉得有深奥,转而问道:“大师,你给我讲讲练成少林轻功后有什么用吧?”德修道:“好吧。少林轻功是以实战为原则,实出进攻意识。在实战搏斗中,以机动灵活,闪战自由,主动进攻,功效奇特见长。”
“如面对敌情时,可以在相距数步之处眨眼功夫跌至敌人身体近处,突然发招制敌;在与敌搏斗中,可以做到:敌不动我即击到敌身,敌微动我则防护森严,敌来攻我则毫不费力地拔架一旁或纵力跳跃丈外或腾空数丈,闪开敌人进攻。”
“敌我功力相等时,我既以消耗敌人体力,搅乱他的心绪,寻找战机,以实发、迅疾、强烈的招式猛烈进攻,将敌人击倒。在向敌人追击时,可越过悬崖深涧,越过高的障碍物,迅伦无比地擒拿或制服敌人;”
“敌强过我时,我可闪战腾挪,封闪避躲,蹦高跌矮,行南走北,走东过西,与敌周旋,大量消耗敌人的功力,尔后寻机搏斗,将敌制服。敌向我追击时,我可飞快逃跑,免受灾害,等待时机,向敌进攻击。”
“敌身居高处时,我可纵身上墙或上屋顶或上树与之搏斗。在未摸清对方意图和底细时,可利用轻功潜入隐蔽处予以侦察或试探对方功力。总之,学会少林轻劝;在实践中可以应付各种复杂局面,起到得心应手的作用。”
德修说到这儿,杨宗豪请求道:“大师,我能跟你学轻功吗?”德修道“这个要看寺里方丈答不答应了。我们少林寺里有规定:传授外人武功得经过方丈答应才行。”杨宗豪问道:“那方丈会不会答应呢?”德修道:“一般都会答应的。”
德修说完,又道:“到时候由贫僧来举荐你,方丈肯定会答应。”杨宗豪高兴道:“谢谢大师。到时候我一定会好好练功的。”德修道:“不用谢,你现在帮了贫僧的大忙,应该是贫僧谢谢你才对。”杨宗豪道:“没什么的。”
德修看见杨宗豪累得满头大汗,道:“施主,你累了吧,先休息一会吧?”杨宗豪道:“还不算累。”德修道;“要是累了你就先停下休息一会,不要紧的。”杨宗豪道:“不,我要赶快背大师回少林寺疗伤。”德修感动道:“谢谢施主还挂念着贫僧的伤势。”
听了这话后,杨宗豪突然悟道:“哎呀,我怎么忘了呢,大师受了伤,我应该少跟大师说话才是。”德修道:“没事的,没事的,不说话,一路上岂不是闷坏了吗?”杨宗豪道:“不说了,从现在开始不说了。”
就这样,杨宗豪背着德修继续向少林寺走去。在累得实在走不动的时候,杨宗豪才将德修放下休息一会。只休息一会,又背起德修上路了。虽然德修曾劝说可以再休息一会,但杨宗豪却说早到就早可以治伤。德修拗不过杨宗豪,只好随他的意了。
走到中午时分,远远看见路旁一块幡布,上边写了个“酒”字,是一间小酒店。德修道:“施主,我们到那间小酒店休息一下,顺便吃了午饭后再走吧。”杨宗豪道:“好的。”不一会儿,两人就到了小酒旁。
店老板是一位男青年,看见有顾客上门,忙招呼道:“客官,您里边请。”当见到杨宗豪背着一个僧人,忙问道:“哎哟,这位大师怎么了?病了吗?”杨宗豪答道:“大师受伤了,走不了路了。”店老板哦了一声道:“原来如此。”
店老板接着问道:“两位要来点什么?”杨宗豪问德修道:“大师,你想吃点什么?”德修道:“出家人不吃酒和肉,其他就随便上点吧。”店老板又问杨宗豪道:“这位公子呢?”杨宗豪道:“那就随便上点素菜吧,青菜,豆腐,竹笋,蘑菇都行。”店老板应道:“好咧,请稍等,这就来。”
店老板走后,杨宗豪觉得脚掌胀痛难当,于是脱下鞋袜来查看,当脱下袜子后,在一旁的德修看见了,啊的一声惊呼,道:“施主,你看你的脚都走得长水泡了,我不能再让你背了。”杨宗豪轻松道:“没事的,一点都不痛。”德修道:“施主,你不用瞒贫僧,都长水泡了,怎能不痛呢。”
德修说完又道“这样吧,你先去少林寺,然后叫人来接贫僧就是了。”杨宗豪道:“大师,我说过要背你回少林寺的,我怎能说话不算数呢?就算这些水泡都破了,我也要把你背回少林寺。”
德修感动道:“施主,你这是何苦呢?”杨宗豪认真道:“我一向都是这样的,只要认准做一件事后,就要坚持到底,直到成功。”德修点头道:“施主不怕吃苦的勇气令人佩服,而坚持到底的韧劲更是令人钦佩。嗯,施主将来一定能出人头地的。”杨宗豪道:“谢谢大师吉言。”
这时店老板将菜端了上来,又摆上几个馒头,道:“二位请慢用。”德修问道:“老板,这饭菜总共多少钱?”店老板道:“不多,一百文钱。”德修往怀里摸了摸,却发现身上没带铜钱,道:“老板,我现下身上没带银两,明儿我给你送过来怎么样?”
这时杨宗豪道:“大师,我带有铜钱,我来结账好了。”德修道:“施主,我已经麻烦你不少了,我怎能再让你出饭钱呢。”说完对店老板道:“老板,我在少林寺出家,法号德修,,,”说到这儿,店老板道:“大师原来是少林寺的高僧呀,那饭钱就不用给了。”
德修道:“这,这怎么可以呢?”店老板道:“我们众乡亲受少林寺恩惠太多了,这顿饭也难以报答万一呀。不用给了,不用给了。”说完竟自走了。德修走不了路,只得干坐着道:“老板,老板。”店老板却不回头,走进了店里边。
德修喃喃道:“这老板也真是的,这么客气。”杨宗豪奇道:“大师,店老板说众乡亲受少林寺恩惠太多,这是怎么回事呀?”德修道:“其实也没什么,都是一些少林寺力所能及,微不足道的小事。” 杨宗豪追问道;“到底是什么事呀?”
德修道:“也就是一些举手之劳的事情,比如少林寺附近的村庄受了旱灾,粮食减产,我们少林寺就拿出粮食去接济他们,又比如哪家受了火灾,财物被烧,我们僧众就拿出衣服,棉被等物品给他们,这些事情都是些芝麻绿豆的小事,也亏得他们还记在心上。”
杨宗豪道:“大师,你们帮众乡亲这么多,众乡亲应该感谢你们的。”德修道:“连施主你也这么说,真是折煞我们出家人了。” 杨宗豪看着前面这位少林寺高僧,心里越来越敬佩,心道:“德修禅师轻功了得令人佩服,而行侠仗义更是令人尊敬。”
一会儿,两人吃完午饭,杨宗豪背起德修又要上路了。临走时德修向店老板表示谢意,店老板客气道;“这是应该的。”说完又关心问道:“大师需要我帮忙吗?”这时杨宗豪道:“不用帮忙,我一个人就行了。”德修道:“是啊,有这位小夥子帮忙就行了,你帮忙了,谁来照看生意呀。”店老板想想也是,道:“那就一路保重了。”
杨宗豪上午走得脚上的水泡都大了,现在接着又赶路,不一会脚掌那些水泡被磨破了。水泡破后,里边汁水流了出来,弄得袜子都湿了,而且水泡破后,水泡里边的新皮与鞋子直接磨擦,疼痛难当。不一会杨宗豪痛得汗流满面。
德修看见后,忍不住想劝说几句,但知道劝说也是无用,只能用袖子帮杨宗豪擦汗。杨宗豪则咬紧牙关,一步一个脚印向少林寺走去。当累得实在走不了路了,他就放下德修来休息一会,稍一恢复力气,他又背起德修上路了。德修看着眼前这个年轻人,心中暗赞道:“此等人不练轻功则已,练必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