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于防御,终于进攻。异形践踏着人类的家园,我们除了防御和逃生外,还要拿起武器,尽一切可能将异形赶出人类的家园。
在与异形的遭遇战中,首先讲究的是轻装上阵。好莱坞大片和射击游戏绝对是你最差的导师。那只是娱乐,常常会给人一种错觉,就是身上的武器越多越好,恨不得将所有杀伤性武器集于一身,这会让你死得更快。
进攻要领
一、近战武器=自杀
异形引以为傲的武器是什么?不是锋利的爪子,也不是标枪一般的尾巴,更不是流着口水的内巢齿,而是腐蚀性极强的酸性血液。有着“移动酸性容器”美称的异形,无时无刻不让有机生物忌惮它们身体里的电解质,“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本领,颇具“七伤拳”本色。
异形这种本领使得所有近距离攻击通通变得一文不值,刀枪剑戟斧钺钩叉十八般兵器通通沦为纸上谈兵。近战武器攻击异形堪称史上最馊的点子,酸性血液不但能腐蚀你的武器,沾到身上更会融化你的肌肉,渗透至骨骼,即便侥幸存活,也要落个毁容甚至半身不遂的下场。
铁血战士曾经针对性地制作了防腐蚀的近战武器——腕刃,但这种科技是人类远远达不到的。况且,就连铁血战士也是在肩炮能量耗尽的情况下,迫不得已才考虑腕刃。因此,即便身边有称手的家伙,也绝对不要和异形打肉搏战,哪怕你是世界甚至宇宙格斗冠军,哪怕你拥有最锋利的大马士革刀。近战异形,无疑是人类通往地狱的一条捷径。
因此,放弃你那做工精美的刀剑吧,使用远程武器,是你最好的选择。
二、“禁止Reload”
这是所有现代战场上最基本的定律,当你冲着异形怒喷火舌的时候,要时刻留意弹匣里子弹的剩余量。
好吧,让我们详细讲解一下流程。人类对弹药耗尽的反应时间大约为0.4秒,也就是说,当子弹耗尽时,我们至少要扣动两下扳机才会意识到“没子弹”。接下来是一套电影里常见的熟练动作,退弹夹,拿出另一个弹夹重新装弹,拉动枪栓子弹上膛,继续开火,这个动作耗时大约4秒。从发现没子弹到重装弹药,总计至少耗时4.4秒,而且这是对一个老手而言。对于新手,对于那些拿着霰弹枪之类滑膛枪的弟兄而言,耗时无疑更长。
人类军团面对异形基本上都是近距离遭遇战,缓冲时间不多,4.4秒的耗时是致命的,没有密集的火力防线,异形很可能下一秒就冲到你面前,而你手中的家伙又不听使唤,意味着迎面扑过来的不是异形而是真正的死神。
因此一定不要在战场上换弹药,战场上禁止Reload。子弹用光,可以采用任何方式,包括更换武器或者寻求团队配合,甚至逃跑。无论哪种方式,都要比装弹时被扑过来的异形杀掉强百倍。
三、“二鬼拍门”
比战场上换弹药更加令人沮丧的是什么呢?那就是发现你子弹用光了。战场上发现枪里没子弹和弹尽粮绝是不同的概念,前者还可以重新装弹,后者是在遗憾地告诉你,你的枪已经变成了一堆废铁。
“二鬼拍门”,就是你必须拥有两种不同规格的武器。这两种武器要分清主次,选择不同种类,比如两支突击步枪只能加大你的耗弹量,是非常不科学的。一件主武器,比如突击步枪用于进攻;一件副武器,比如手枪甚至冷兵器,作为防身用具。重装子弹的时间至少三倍于换枪,当一种武器弹药耗尽或者需要装弹时,马上换备用武器,这比站在原地等着跟异形自由搏击强很多,大大提高了战场生存概率。
“第二次异形事件”中,蕾普利笔记记载:
“我拿了两件武器,M41A脉冲步枪和M240火焰喷射器,用黑色胶带将它们绑在一起,并在上面固定了一只手电筒。另外,我还拿了一条M40榴弹背带。”
“二鬼拍门”使她在异形皇后的巢穴大发神威,扫平了所有异形卵,迫使异形皇后逃走。
四、熟悉你的武器
无论你选择哪种武器,首先要熟悉武器的使用方法,例如冷兵器中弓箭的拉伸和瞄准要领,还有各种枪械的操作方式,这就需要平日适当地练习。另外,天气和环境的影响、枪械的后坐力等因素也要考虑进去。即便时间紧迫来不及训练,也要抓紧时间弄明白如何让手中的杀伤武器发射出去。即便打不准,也比束手就擒强。千万不要出现异形来袭时,枪没有开保险栓无法打响这样尴尬的死亡。
五、不要让武器成为你的累赘
好莱坞大片和射击游戏绝对是你最差的导师。那只是娱乐,常常会给人一种错觉,就是身上的武器越多越好,恨不得将所有杀伤性武器集于一身。但现实中,尤其是面对异形这种上蹿下跳的生物,人类无论逃亡还是进攻,首先要具备的是灵活性,身负超重的武器还打算飞檐走壁显然是不现实的。科学研究表明,人体的负重极限是体重的两倍,如果负重行走,最多可携带与体重相当的物品。假如一个人体重65千克,要想行走的话,可以负重60~70千克。
殖民地陆战队的野外生存训练要背负30~40千克的武器装备和生存物资,这种情况只针对受过严格训练的特种兵。
对于普通人,1998年,英国科学家做了一个实验,选择了男女各11名受试者,分别背负自身20%~60%的重量,在平地行走40米。结果发现,随着负重的增加,双脚支撑地面的时间越来越长,步幅下降,下肢关节也随之发生变化。正常人最高负重为体重的60%~70%,而且男女在相同负重情况下差异明显。也就是说,一个体重65千克的特种兵,负重40千克可以进行较长时间的行走和作战。而对于普通人,这种重量只是刚刚可以移动而已,更不要说跑跳了。
关于武器的重量,一支未装子弹的M4A1突击步枪重量为3千克,美国海军陆战队标配子弹背包,可容纳500发5.56毫米子弹,重量大概为19.5千克。中国97式突击步枪空枪重量为3.35千克,500发5.8毫米子弹重量大约20千克。单单为一支突击步枪提供的“口粮”,就已经消耗掉了一个人最高负重的1/3,行走负重的一半。面对异形打算跑路或者追杀时,这些重量显然已经成为你的累赘。
因此在与异形的遭遇战中,首先讲究的是轻装上阵。一方面要注意后期补给,将大部分武器留在大本营或者藏匿起来,选择称手而轻便的家伙;另一方面,为了不使武器成为累赘,考虑到长时间负重行走容易脚底起泡、应力性骨折、腰椎间盘突出等损伤,应当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训练,增强体能和负重能力,同时要调整身体状态和步伐,注意负重背包的舒适性以及身体能量补充,以应对不时之需。
六、禁入巢穴
任何情况下,不要接近异形巢穴,那里是它们的大本营。深入敌人重地腹背受敌,不仅犯了战场大忌,而且在异形的包围下生还率极低。
这与异形闯入人类领地不同,它们是侵略者,力量高于人类。我们闯入异形巢穴,深入虎穴不说,巢穴中构架复杂难辨,通道狭窄,纵横交错,进去容易出来难。异形皇后正端坐产卵,行动不便,闯入巢穴将火舌一股脑儿地发泄在皇后身上,给异形来个“断根”,此举固然充满诱惑,但之前穿越异形海洋是非常可怕的。
因此遇到异形巢穴时,要集中火力进行摧毁,重型武器开道,实施远程打击,这样可以将人员伤亡降至最低,还能端掉异形的老巢,真正的“扼杀摇篮计划”。
七、识影寻踪
异形可以通过信息素甚至超声波追踪人类,导致我们无论藏在哪个犄角旮旯,都能被这些天生猎手发现,相当郁闷。但人类也有一个优势,就是异形通常夜间活动,白天藏起来养精蓄锐。利用这个优势,在白天大好时光展开反击战,逆向追踪才是王道。
瞭解异形的踪迹,通常在于以下两个方面:
1.区域定位
通过对异形习性的描述,我们瞭解到异形喜欢待在什么地方,擅长在什么地方筑巢。在所有异形事件中,通常会在这些区域发现异形的筑巢痕迹:
下水道
核电站
大型散热装置下方
医院
飞船货舱
这些地点都具有阴暗、潮湿、封闭、容易积温、地形复杂等共同点,是异形建筑老窝的理想场所。
2.定向追踪
异形不与外界进行热交换,意味着人类与异形发生遭遇战时,红外系统和热感应装置可以扔掉了,唯一能派上用场的就是动态感应器。该装置原理是根据轻微空气密度发生的变化来定位异形,但范围只有5~20米,也就是说,只有异形接近使用者时才会显现出动向。
除去科技手段,我们还可以根据一些常识定位异形,比如它们利用通风管道和排气设施中出没,可以大大缩小异形出没的范围。最重要的一点,异形时常“垂涎三尺”,地面、墙壁通常会留下异形活动过的蛛丝马迹。
●黏液。这是异形的体液遇到空气氧化后形成的胶状物质,只要发现这种黏液存在,就证明异形曾经来过这里,附近至少隐藏了一只异形,要立刻做好战斗准备。还可以追踪黏液方向,找到异形的老窝。
●腐蚀痕迹。当在地面发现酸血腐蚀的痕迹,小心,这是一只受伤的异形,走不了多远,很可能困兽犹斗。
八、双向被动
人类在进攻战术的选择中,是一种双向被动作战方式。
何谓双向被动?
首先异形感官能力高出人类几倍,对人类的行动了如指掌,但人类对异形的活动知之甚少,这是第一个被动。
其次,无论白天还是黑夜,异形的进攻和防御都是有针对性的,而人类的进攻和防御都是被动选择。假如发现异形动向,该区域就是进攻和防御的主要地点。但在没有发现异形活动的地方,并不意味着该区域就没有异形。人类制订进攻策略时比较盲目,这是第二个被动。
如何正确处理双向被动的作战方式,就是要将集团作战与游击队战术结合起来,将集团兵力分散成几个协同作战的小分队,采取地毯式搜索。而且在遭遇战中,异形通常是主动送上门来,也导致人类无法发动闪电战和偷袭战,因此高度的警惕和精良的装备必不可少。同时,要讲究团队内部合作和团队间的合作,互通有无,随机应变,这些都是人类一方的优势。只有充分利用这些优势,才能在异形遭遇战中看到胜利的希望。
九、制空权
制空权是近代战争中最关键的一环,在异形危机中是人类最大的优势,暂时没有发现会飞的异形,因此危机发生时,人类的最大优势就是制空权的掌握。
接下来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无论“外科手术”还是“地毯式”,唯一要顾忌的就是人类与异形的战略缓冲带。异形渗透至人类内部,如何在空袭中避免伤及人类,是个大问题。就算现代战争,空袭误伤率也不会归零。“二战”中,葬身于己方炮火的最高将领是意大利驻利比亚总督巴尔博元帅,在托卜鲁克上空被自己的高射炮击落。误伤无法避免,这是空中打击中最令人挠头的事情。
因此这里将该条目放在最后,是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作为平民,挤破脑袋般的逃生,是在逃离异形危机,也是逃离己方空袭。只有一点可以肯定,在人类大规模逃生阶段,集中轰炸人类撤离的区域,才有可能将误伤率将至最低。
杀伤异形基本参数
一、杀伤动能
“布维岛事件”中,艾丽莎·伍兹就用一把建筑用射钉枪近距离狙杀了一只异形。
“康尼森镇事件”中,一夥儿平民和科罗拉多州国民警卫队使用M4A1突击步枪打碎了几只异形的头部。
这两起事件的共同点,就是证明了地球武器,无论枪炮还是冷兵器,都可以对异形造成伤害。而究竟多大杀伤力才能贯穿异形那磷酸盐组成的外骨骼,一直都是维兰德异形小组研究的课题。异形的外骨骼最厚处为胸腔,达到10毫米,最薄弱的头部仅有5毫米,而外骨骼的布氏硬度为6~7HBW。研究人员曾经指出:“异形并不是坚不可摧,它和我们人类一样,只要贯穿外骨骼,破坏它的肌体组织,就会造成神经性创伤。”
研究表明,自动步枪、渔叉枪等武器射出的子弹或者尖锐物体,不考虑要害部位情况,使人类丧失战斗力的子弹落点动能最小为78.5焦耳,而贯穿异形外骨骼的最小动能大约为80焦耳。注意,打穿外骨骼并不代表异形的死亡,只是使它们遭受创伤。
二、致死能量
一颗子弹、一枚气钉击中异形的前额部位,就可以杀死它们。但是异形行动极为敏捷,在战场上,如果不是撞大运或者近距离狙杀,是很难打中要害部位的。
“致死能量”并不是单纯的动能叠加,虽然异形杀伤动能与人类相近,人类武器可以穿透它们的外骨骼,但异形的生命力极为顽强。一颗子弹命中人类的胸腔很可能导致死亡,而命中异形的胸腔,异形至少还会保留80%的战斗力。这就需要人类耗费相当比例的弹药才能将一只异形完全杀死。
分析异形突发事件案例,发现大部分人类军队和平民在遭遇异形时,都采用“盲打”这种方式,冲着异形狂泻子弹。这种方式相当耗费弹药,根本无从考证有多少子弹打在了异形身上,精确考证异形究竟命中多少枪才会死。
2004年的“康尼森镇事件”中,生还者凯莉是用一支装满30发子弹的M4A1打死了两只异形,平均下来,杀死一只异形耗费10~15发步枪子弹。除此以外,研究人员还对其他几起异形事件中的武器使用率进行了分析,得到
的结论与凯莉的描述大致相同。因此,除去击中要害部位,在一定距离内,杀死一只异形需要耗费8~13枚子弹。
上帝保佑,希望在遭遇战中,无论撞大运也好,还是射击准确也好,能击中异形的要害是再好不过的了。
三、安全距离
贯穿异形外骨骼除了能使异形受伤,还会使它们血液四溅。由于异形外骨骼包裹了内部集体组织,使得异形好比一个装满浓酸**的罐头,子弹进入异形体内被腐蚀之前造成的创伤面和空腔效应,会使得异形体内压强倍增,血液从伤口处喷射出来。在它们身上多开几个孔,甚至会导致异形身体局部炸裂。这与子弹打断人体的动脉血管是同一个道理。
“第四次异形事件”中,据生还者之一约翰纳透露,当时他使用一把“史密斯·威尔斯”手枪贯穿异形头部,造成异形头部后延炸裂,肌肉组织四处飞溅,“异形炸裂后,周围3~5米的区域到处都是酸腐蚀物体的‘咝咝’声”。
另外,异形的尾巴攻击也是要考虑的因素。成年雄蜂异形的尾巴大约2米,战斗异形、铁血异形、异形皇后的尾巴更长,一只倒挂在4米高的仓库天花板上的雄蜂异形,可以用尾巴给下面行走的陆战队员来个“开瓢儿”。
因此人类与异形交火时,要与异形保持一定的距离,这个距离被称为“安全距离”。除了采用重型武器轰炸产生的断肢满天飞之外,单兵对战异形时,防止血液溅到身上、防止异形尾巴攻击的距离为3~5米,安全距离取最大值:5米。
注意,“安全距离”并不是绝对安全。不要以为时刻与异形保持5米以上就会一切应对自如,5米并不是一个生死界限,只是一个相对安全的理论值。遇到禁卫异形甚至异形皇后,离它们越远越好,同时不要忘记,异形还有“喷酸”这一远程攻击手段。
四、有效杀伤距离
任何武器都有固定的射程,考虑到空气阻力和环境影响,考虑到异形的外骨骼厚度,最大射程很可能达不到贯穿异形骨骼需要的杀伤动能。因此要考虑武器的“有效杀伤半径”,在这个距离内攻击异形,可以对异形造成有效伤害,同时也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攻击,节约弹药。
不同武器的有效杀伤半径不同,不过所有武器的有效杀伤距离都具备一个共同点,就是子弹飞行的速度越快,产生的动能越大,穿透力越强。因此,攻击异形时,在保证自身的安全距离的前提下,距离越近,对异形造成的伤害越大。
远程火力:单兵热兵器
对于攻击异形的远程武器来说,热兵器远远要比那些依靠人力发射或者投掷的远程冷兵器强很多。从中国隋唐时期发明火药开始,再到核技术,热兵器的普及改变了战争规则,改变了世界。当地球抵御外来物种入侵时,热兵器便是关系到人类存亡的决定性力量。
一、手枪
短小精悍的手枪是人类最好的自卫武器,拥有火力强、携带方便等优点。
1.转轮手枪
转轮手枪在民用枪械市场上是最受欢迎的枪种。如果你的队伍里有一名警察,转轮手枪的出镜率相当高,虽然当今世界不少国家都用自动手枪取代了转轮手枪作为警用手枪,但转轮手枪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仍然得到广大警察和平民的喜爱。
2.自动手枪
自动手枪如今逐渐取代转轮手枪成为军警民用的首选武器。自动手枪经过不断改进,哑火率大大降低。而且自动手枪操作简便,装弹时间也很短,一个经过训练的人换弹药的时间为4秒左右,因此在异形遭遇战中,拥有一把自动手枪,生存率无疑会大大提高。
3.使用策略
●除去奥地利格洛克18这样的全自动手枪外,手枪仍以“点射”为主。考虑到异形的敏捷度和外骨骼厚度,攻击异形时要更近一些。
●根据不同距离掌握好射击节奏,一来可以提高命中率,二来能够节约弹药。当目标处于20~30米时射击精度不佳,最好不要快速连发,两发子弹之间要有一点停顿;当异形处于10米左右或更近时,要求使用者快速连续扣动扳机,采取连射的方式射杀异形。
●由于转轮手枪体积较小,很多人认为转轮枪威力不及自动手枪,其实这是一个错觉。转轮手枪规格不同,威力也就不同。小号枪如电影中常出现的“点三八”威力不佳,大号枪如“蟒蛇”则威力强劲。转轮手枪最大的特点,就是普遍能够发射大威力子弹,如“麦林弹”,是一个“全能射手”,而自动手枪只有“沙漠之鹰”等少数大口径枪械才能兼容该类枪弹。
●由于转轮手枪没有退弹功能,所有火力都提供给了弹头部位,导致后坐力很大。着名的史密斯·韦森公司M500转轮手枪,发射弹药与“沙漠之鹰”相同,威力和后坐力却是后者的两倍。因此无论口径大小,转轮手枪射击时最好采用双手持枪,才能提高射击精度,而自动手枪则没有这种特殊要求。
●自动手枪乃至大部分自动枪械子弹打光之后都会“空仓挂机”,转轮手枪却没有这种“善意提醒”。初学者扣动扳机枪不响的时候,才会意识到自己已经弹尽粮绝。因此,对于初学者,自动手枪要比转轮手枪更实惠一些。
二、突击步枪
现代战争中的主流单兵武器,也是人类军团对抗异形的主要攻击手段。突击步枪因射速快、火力足,能为人类提供最好的火力保护,但普及率同样是个问题。
●为什么突击步枪能成为抗击异形的主要武器呢?因为突击步枪通过调节发射模式,可选择单发和连发,可攻击一个点,也可攻击一个面。由于异形善于偷袭,突击步枪最好放弃单发模式,只有在弹药不足的情况下才考虑单发。
●一般而言,使用者需要采用“三连发”或者“五连发”这种点射方式攻击异形。点射的距离不宜过远,对于一个未经过训练的射手,很难打中20米外的移动目标。这就需要当异形接近时,瞄准它们椭圆形的头部。常规下5~10发子弹就可以打爆异形的天灵盖,即便打不准,也会使异形行动力降低。
●扫射是一种看似火力强但不实用的方法。突击步枪的弹匣容量并不支持扫射这种模式,这就需要集中火力对付其中一只逼近的异形。
●突击步枪还有一个优点就是有枪托,当你犯了“战场上装弹”这种错误,恰好又有一只异形近在咫尺,就需要你立刻挥动枪托猛击异形的头部,将异形逼开一段距离。利用这个时间差,你可以完成装弹或者逃跑。虽然这种方式是非常危险的措施,但仍然要比坐以待毙值得一试。
三、狙击枪
与异形交火时用狙击枪并不是一个好主意,因为中距时异形移动速度快,在瞄准镜里根本瞄不准它的身影,远距时善于隐藏的异形又不会在光天化日下大摇大摆地等着被爆头,而近距时,大部分半自动狙击枪强大的后坐力使得狙击枪不但打不准,反而成为你的累赘。
●最好配备动态显像瞄准镜,即便没有这种高级装备,配备一个夜视瞄准镜也可以,否则狙击枪只能当半自动步枪用。而且同机枪类似,反器材狙击枪只适合阵地防守。
●假如没有以上两种装备,那就要凭运气了。首先要熟悉异形的习性和行动方式,瞄准它们喜欢攀爬的位置,将其击杀。
●一块空旷的场地是狙击枪威力发挥至最大的场所,因为空旷区掩体较少,可以发现较远的异形,但异形似乎不太愿意在这种地方出没。
●一旦遭遇近程战,就需要放弃瞄准镜,把狙击枪当作大口径步枪用。一般12.7毫米狙击枪对异形造成的伤害是致命的,只要打在异形身上,完全可以将其打个“透心凉”。一击必杀是狙击枪的优点,堪称“战场杀手”。
四、霰弹枪
霰弹枪因为其大口径和霰弹威力成为近战武器之王。面对异形时,这种武器可谓毁誉参半,一方面该枪近战威力大,另一方面是霰弹枪的装弹方式够人喝一壶的。
●霰弹枪旧时被称为猎枪,可以发射霰弹或者大口径高能独头弹,但由于其滑膛枪的独特供弹和射击方式,发射独头弹射速低,不如突击步枪甚至半自动步枪方便,因此霰弹枪还是老老实实地走传统路线吧。
●霰弹枪可以装鹿弹,对付异形弹丸越大越好,尤其是大号弹丸,每一发所产生的动能都与手枪子弹相当。近距离无须考虑精度,只要对准异形,完全可以在其身上开几个洞,整个世界都清静了。比如双管猎枪,威力大得惊人,声音足以震撼整个异形老巢,甚至会产生“无上装表演”这种现象。
●不要拿着霰弹枪在中远距离和异形硬拼,幻想着霰弹枪能打击多个异形。距离稍远,霰弹的杀伤力分散,不足以贯穿异形的外骨骼。使用霰弹枪最好是在拐角或狭窄地形,近距离截杀异形,注意不要让酸血飞溅到身上。
●霰弹枪的容弹量小,装弹时间又特别长,导致弹药总嫌不够,应当与其他武器配合使用。
●霰弹枪大部分为半自动式,只有少数采用全自动式。比如AA-12自动霰弹枪,使用弹鼓供弹,不但拥有极强的近战能力,甚至能发射小型高爆榴弹,在中远距离战斗中也能发挥压倒性的作用,但巨大的后坐力是该枪最大的缺点。
五、火焰喷射器
异形怕火,因此没有比火焰喷射器更能在异形战场上发挥威力的了。但是火焰喷射器同样有战术要领,才能将该武器的最大功效挖掘出来。
●火焰喷射器的燃烧剂瓶装的是汽油,这是一个常识性错误。军用火焰喷射器油料中含有大量黏合剂,比如稠化汽油,火焰温度高,而且黏附力强,一旦黏附在异形表面,就会造成持续性的火焰伤害。
●异形持续遭受火焰喷射器的攻击时会产生“硬直状态”,因此持续喷射火焰是短时间内杀死异形的有效方式。
●火焰喷射器的持续喷射时间跟燃烧剂瓶的容量息息相关,一般大容量的储罐可达18升(分别装在三个储罐内),但持续时间不长,重量也相当可观,“二战”中着名的35型火焰喷射器重量高达40千克。因此火焰喷射器也可采用“点射”的方式,对准异形,黏合剂会使火焰与异形来一个长时间亲密接触,“点射”几下,异形宣告死亡。
●火焰喷射器射程不远,属于近程武器,使用火焰喷射器持续攻击异形时,需要注意走位和躲避。
●由于异形外骨骼的结构,持续喷射火焰相当于给它们持续加温。一般而言,持续喷射火焰4~5秒的时候,异形的外骨骼还未烧化,但体内的酸性血液已被加热至沸腾,这样异形就相当于一个危险高压罐,会发生炸裂,血液会飞溅到安全距离以外。因此要做好应急措施,持续喷射3秒时要后退,以免溅上酸血。
●火焰喷射器不仅可以烧死异形,还可以用来摧毁异形的巢穴和异形卵,因为它们都和异形拥有同样的物质成分。
六、单兵爆破型武器
诸如雷管、榴弹发射器、RPG火箭筒,甚至单兵反坦克导弹这些武器,就像在其他战场上一样,无论投掷型还是火箭驱动型,其巨大的威力往往会起到一锤定音的效果。
不过在异形战场,由于异形的高度敏捷和分散战斗,热感和红外激光制导又全无用武之地,这类武器对于异形的杀伤力要降低不少。因此单兵爆破武器的主要用途在于攻坚,破坏异形的巢穴。至于点杀,想要依靠这些武器炸烂异形显然不太现实。
1.雷管
●异形不是丧尸,后者会对扔出去的雷管的声波频率和发光标示灯产生浓厚的兴趣,飞蛾扑火。异形则不然,它们眼中只有人类,基本不会被声东击西的方式干扰。只有信使异形智商较低,还保留着宿主的本能,比如“第三次异形事件”中,那只信使异形就被发烟棒所吸引。
●异形战场上,雷管或者手雷这些投掷型武器爆炸后的破片,或多或少会对周围的异形产生伤害。但除了信使异形,没有异形会老老实实待在原地。
2.榴弹发射器
同投掷型的雷管类似,与突击步枪合为一体的附装型单发榴弹发射器,能够做到火力进攻和大面积破片伤害效果,是异形战场上的主要单兵武器。
●榴弹发射器采用火药高压激发的发射方式,命中率当然要高于手抛型手雷,但精度依然有限,通过准星调节的发射方式想要给移动迅速的异形造成大面积杀伤相当困难,还不如扔一颗手榴弹来得实惠。因此要尽量避免用榴弹发射器攻击异形,最好还是用于破坏异形巢穴和掩体。
●枪挂式榴弹发射器发射方式不一,采用迫击炮式的抛物线发射方式射程较远。国产LG1-I型35毫米枪挂式榴弹发射器最远射程可达500米,而像步枪那样平射被称为“非正确发射”,最远只能打到35米甚至更近,而破片容易伤到使用者。
3.RPG火箭筒
曾经在基地组织中叱吒风云的RPG,在异形战场上同样优越感十足。同以上几种武器类似,火箭筒命中成年异形的机会不大,但对于禁卫异形、异形皇后这样的高等异形,RPG可以收到点杀的效果。
●高等异形的行动虽然迅速,但体积过大,转身比较慢,硕大的头冠非常招风,极容易成为进攻目标。攻击高等异形最好不要与它们正面冲突,因为火箭弹虽然飞行速度为294米/秒,但初速很低,加上距离远和异形的敏捷,一旦放空炮,短时间内,你手中的RPG只能当金箍棒用。
●攻击异形时要采用迂回战术,最好绕到背后或侧翼打埋伏。虽然异形感官灵敏,对人类的伏击很容易察觉,但在集团作战中,多方火力支援,偷袭也不是没有可能成功。距离要选择得当,太远不易命中目标,太近容易伤到自己,50~80米最佳。瞄准高等异形臃肿的身躯,发射火箭弹,如
果命中目标,就算不死,也会身负重伤。
●你只有一次机会,发射后无论命中与否,你都会暴露目标,没有时间去二次填装火箭弹,生死在一线间。
七、射钉枪
“布维岛事件”中,艾丽莎用一把射钉枪近距离刺穿了一只异形的头部。那么实战中,射钉枪这种非军用器材的威力如何呢?
●射钉枪的原理与军用武器类似,射击时扳机击发射钉弹底部产生火药燃气,将射钉打入建筑物内,杀伤力虽不如一般枪械,但足以杀死人类。稍加改造,比如加长枪管提高初速和填装火药增加动能,射钉枪的威力也会增加,可以射杀50米开外的水牛,威力不容小觑。
●射钉枪的威力不如枪械,射击距离相对要近一些。
●细长的射钉射入异形体内,会在前端造成一个非常微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