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阳光虽然强烈,但是空气中还是依然残留着些许凉意。
在地里劳作着的人们,虽然天气还有些寒冷,他们却是满头大汗,但是几乎没有人或是因为辛苦的工作而抱怨,大家心里都在期盼着一个好收成。
“林跛子,地里活忙完了?”大老远的,一个黝黑的汉子看着向村里走去的一个一瘸一拐的人问到。
“哈哈,张老四啊,都忙完了,孩儿他娘做好饭了,这就回去吃饭。”跛子道。
“我说老林啊,你们家孩子也大了,你这腿脚平时就少往地里跑了,让孩子干就是了。”黝黑的汉子边说边向地里走去。
“我就是腿有点不利索,一把子力气呢,能帮点就帮点。我就先回去了,你忙你的吧。”
林跛子笑着对那汉子道。然后一瘸一拐的往家走去。
村子不大,大概有百十户人家,临近中午,每家每户都传出饭菜的香味,林跛子闻着气味也顿觉有些饿了,不觉加快了脚步向家走去。
推开门,只见桌子上已经摆好了饭菜,一个三四岁的孩童正趴在桌边,眼巴巴的瞅着桌子上的食物。
“哈哈,小兔崽子,整日就知道玩耍,还饿的这么快,快去叫你母亲,这就吃饭了。”
林跛子放下手中的农具,脱掉了外面的衣衫,一上午的劳动已经让衣衫上满是汗水了。
这时,一位中年妇人端着一盘菜从后院走了进来。“孩儿他爹,累坏了吧,说了不让你干,等大娃儿从镇上回来再干,你偏不听。”
一家三口坐在饭桌前,开始享用这不丰盛但却美味的饭菜。
这个小村叫做林家村,而林跛子一家就是世世代代住在这里的,妻子王氏是隔壁村子嫁过来的,十分贤惠。林跛子本名叫林立,因年少时在山上玩耍不慎摔了腿,虽然救治的及时,但是终究不能痊愈,留下了病根。林立和王氏共育有三个儿子。大儿子叫做林山,今年十七,人很老实,也很能干能吃苦,家里的农活基本都是他来干的,因为今日去了镇上买东西,中午就赶不回来吃饭了。
二儿子叫做林水,今年也已经十五岁了,两年前家里一个远房亲戚把他介绍去镇上一家铺子做夥计,由于林水天生伶俐,再加上农家孩子的朴实肯干,很快就得到了掌柜的喜爱。
最让林立和王氏发愁的就是这小三子了,今年还不到四岁,由于是老年得子,全家都对这孩子宝贝的不得了。林家夫妇也没什么文化,由于是第三个儿子,索性就起名叫做林三,大家都叫他小三子。林三年幼,整日玩耍,每日和村里的半大孩子们一起疯闹,一回家就是满身泥土,看的王氏是又爱又恨。
“小三子,慢点吃,吃完锅里还有,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多吃点,今后跟你大哥一样壮,好有力气干活。”王氏边说边向林三碗里又夹了些菜,看着狼吞虎咽的林三,眼睛里充满了母爱。
由于二儿子林水在镇上当夥计,待遇不错,每月回家探亲时总是会给家里留些钱财,加上大儿子能干,几乎把田里的活都包了。林立和王氏也在家里养了不少牲畜,所以林家在村子里家境还算不错,每隔几天都能吃顿肉食。
林三自小就活泼爱动,在村子里也是个小霸王,端的是惹了不少麻烦,由于少年天性使然,加之林三父母朴实友善,更是经常接济一些穷苦人家,村子里的人也不会打骂林三,反而经常弄些果子之类的与他吃。
前个月,林三同大哥林山一起去镇上给家里买东西。这可是林三第一次去镇上,二哥也请了半天假,带着他们在镇上逛了一番,中午更是去了一家小酒楼吃了一顿。林三第一次来到镇上,看见宽阔的大路上车水马龙,着实兴奋的不行。逛了些店面,见过的,没见过的,可把林三看的是目不转睛。
自那以后,林三却不像往日那般调皮,只是偶尔也和夥伴们玩闹一番,却收敛很多,大部分时间里都在家坐着,眼睛望着屋顶发呆。
王氏刚一开始也不甚在意,但见林三日渐玩耍的少了,以为孩子懂事了,便从后屋里翻出一本薄薄的书,让林三拿着看,林三哪里会认得字。
村东口老李家,李老爷子今年已近七十,年轻时在镇上做过夥计,后来又当了掌柜,也学习了些文化,认了些字。现在年事已高,回家养老。
这日,王氏带着林三便来到了李家。
“李叔,最近身体还硬朗吧?小三子,快叫李爷爷”。王氏道。
“爷爷,爷爷。”林三叫道。
“哈哈,小三子真乖。”李老爷子边说边从后面柜子里拿了些糖果给了林三。
“李叔,小三子也大了,整日玩耍的也少了,我和孩儿他爸商量了一下,打算让他认几个字,别像我一样大字不识几个。所以想来麻烦您老了”王氏道。
“嗯,不麻烦,不麻烦,我整日在家也是闲着,既然如此,你每日就让小三子过来吧,老头子我也有人解解闷。”老爷子笑着说。
“还不快谢谢李爷爷,你日后就每天来这读书认字,我也省心了”。王氏道。
随后,王氏把林三留在了李家,又交代了几句,无非是让林三好好认字,别给李爷爷添麻烦之类的。一面又多谢了几句李老爷子。
时光飞快,转眼半年过去了。林三倒也十分听话,几乎每日都到李老爷子家里读书认字。李老爷子却也对林三十分喜爱,一是因为林三确实好学好问,努力读书。二是这林三非常聪明,教过一遍就记住了。王氏见林三这般热爱读书,便又遣林山去了镇上买了几本书交予林三。林三十分欢喜,每日学完回家也会抱着书读,不认得的不懂的就记下,第二天询问李老爷子。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去,平平淡淡,林家一家子也过的其乐融融。
话说这一天下午,林三正在李老爷子家读书。这时有人在外敲门,老爷子年纪大行动不方便,林三便起来去开。
门开来,见一白袍老人,面孔陌生的很,却不是本地人。老人说是旅人路过此村,口渴了讨些水喝,正好李家在村东第一家,便来叨扰。
李老爷子让林三去泡了碗茶,便打量起此人来。只见此人一身白袍,年龄和自己不相上下,却是一头白发挽成髻子,一副仙风道骨的模样。
不一会,林三就把泡好的茶端了过来,递给了白袍老人。老人接过茶,正想感谢两句,话未出口,却一直盯着林三看,这一阵把林三看的坐立不安。暗道,“这老头可真奇怪,莫非我身上长出花来了?”
白袍老人看了一阵,眼里精光大放。
“老哥,这可是你家孩子?”白袍老人发觉林三被看的浑身不自在,便转头对李老爷子道。
“我哪里有这般聪明伶俐的孩子,林三是村里老林家的儿子,只不过平时在我这读书认字罢了。”李老爷子道。
“我可方便见一下孩子的父母?”白袍老人问道。
李老爷子心里暗自奇怪,不知道这老人何意,却又不好回绝,便叫林三带着白袍老人回家去。
林三心里也是暗自纳闷,不知这老头要做什么,又心想这老头看起来慈眉善目,也不像坏人,于是就别了李老爷子,往家走去。
白袍老人跟着林三到了家,见到了林三父母,说明了来意。林三自顾自的在一旁听着,只听这老头说什么“弟子”,“灵根”,“修道”之类的话,却是一头雾水,不甚能听懂。
白袍老人啰啰嗦嗦的说了很久,林三就见父母脸色阴晴不定,时而皱眉,时而忧虑,时而苦恼,时而迷惑。
过了好久,白袍老人终于告一段落,看样是说的口渴难耐,自顾拿起了桌上的水就喝了起来。
只见林三父母四目相对,也不言语,像是在思考着什么。林三在旁边越发的不自在起来。从刚才白袍老人与父母的谈话中,隐隐约约听出来这个白袍老人是四处游历途经这里,看上了自己,要收自己为徒。收徒就意味着林三要离开家乡,离开父母和哥哥,独自和这老头去遥远的地方。林三心里十分不舍,但又莫名的有些向往。顿觉不知所措起来。
过了半晌,林三的父亲像是有了决定。起身与白袍老人一起往后院走去。而母亲王氏依然有些迷茫,楞在原地,不知想些什么。
林父与白袍老人来到后院,但见日头已快西落,一片晚霞浮在空中,心中不免又踌躇起来。
白袍老人像是看出了林父心中的不舍,开口道:“施主不必如此,普通人中有灵根者万不足一,令郎这是天大的造化啊。而且还是水灵根,同我一样,我年事已高,一生未收徒,令郎来我门下,既是我关门弟子,我必已亲子待他。”
林父不语,又自顾在院里徘徊。
白袍老人又道:“再说修仙之人寿命非常,遨游于天地之间,轻王公,慢诸侯,不比做一辈子农夫来的快哉。跟我修仙又不是和你们永无相见之日,他日修炼有成,我自会让他回来与你们团聚。”
良久,林父终于下定了决心,目不转睛的对着白袍老人道:“道长既然如此说了,为了我儿前程,就请带他离去吧。但是他日我儿若是修炼有成,务必使他多回来见见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