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仆二人转身出了门,绿萼又赶上两步,劝道:“小姐,咱们不如再去求求公羊先生吧,或者……或者找姨太太想想办法?”
“放你的心吧!管这么多不累么?”玉萱斥了一句,这个丫头什么都好,就是有时候未免太啰嗦了。
绿萼看出主子的不悦,只好讪讪的住了口。刚转过学院回廊,忽见那廊檐下站着一个锦衣玉靴的孩子,旁边有两个小厮陪着,那孩子还是嘟着嘴,一脸苦相。
看到这孩子,玉萱忍不住一笑,这不是她弟弟玉陵么?怎么跑到廊檐下罚站来了?
不用说,定是她早上换了马车,导致玉陵来晚,才会被先生罚站。玉萱漫不经心地走了过去,招呼道:“玉陵,你怎么在这站着?下学了,还不回家么?”
玉陵见了她,脸色一变,道:“你……你怎么知道马车不对的?”
“呀?”玉萱故作惊讶地瞪着眼,“马车不对了吗?姐姐是特意将好车留给弟弟的啊?莫非你早知道马车不对?”
“你、你、你……”玉陵气得直喘,“你别得意……”
玉萱突然俯到他耳边,低声道:“你若再声张,我就将你给马车做手脚的事儿说出去!到时候你不仅先生要罚你,太太也饶不了你。”
玉陵一听“太太”,如霜打的茄子般,立马没了声音,气鼓鼓地嘟着嘴。
玉萱又道:“你若肯听我的,必有办法让先生不罚你,恐怕明儿还要褒奖你的。”
“当真?”玉陵有些不敢相信。
玉萱狡黠一笑,道:“这个自然!可这次我帮了你,你不许再使手脚了!”
“哼!”玉陵愤愤不平,不置可否。
玉萱真是又气又笑,这么点个小孩子,竟还想跟她耍心机。可见他惨兮兮的样子,又有些于心不忍。
没一会儿,玉陵所在的习字班也下了学,当先走出一个素袍青带的儒者,一瞧便知是他的先生了。
玉陵站的脚都软了,刚想哭叫讨饶,忽见玉萱道:“弟弟!都是我不好,早上姨娘身子不舒服,原该我去照顾的,却不想连累你耽误了功夫,还被先生罚站。”
果不其然,那先生一听,不禁停住脚步。玉萱用余光瞥见,也不回头,只拿帕子擦着泪珠,“我知道姨娘平日是最疼你的,她身上不爽快,也总想着要瞧你,听嬷嬷说,你昨晚一夜没睡,只守在旁边伺候汤药,真苦了你了!”
玉陵和他身旁的小厮目瞪口呆,那表情别提多怪了,而玉萱在一旁装模作样,演的十分投入。
没一会儿,那先生果然走了过来,慈爱地拍了拍玉陵的头。
玉陵平日也顽劣惯了,先生对他态度从没这样好过,有些紧张地躲了过去。
先生赞许地看了他一眼,道:“百善孝为先,你虽来的迟了,到底事出有因。下次若有缘故,不妨与我直言。今儿是我错怪了你,明日定要给你个补偿。”
玉陵吞了口口水,傻傻地看着先生,不知如何回答,再一转头,发现玉萱冲自己眨了眨眼,带着绿萼走了。
玉萱的心情就别提多好了,那小屁孩儿看自己的眼神,分明只写了两个字:崇拜。
看他以后还敢不敢找惹自己?这样想着,又摇头一笑,真是白活了二十几年,怎么跟个小孩子过不去。
学堂里酉时下学,太阳还没落山,天际洒满了余晖,为万物笼罩一层金黄。
京城自古繁华,可那些杂耍的、说书的、叫卖的、走生意的都在外四层,高墙里只鳞次栉比的都是达官贵人的府宅,宁静肃穆,恢弘庄严。
自从来到这里,今日是玉萱第一次出门,她还真想看看大周朝的风土人情。便低声对绿萼道:“一会儿出了门,你自己上马车,挡着我从哪条小路逃走。”
绿萼一惊,颤声道:“小姐,你不会是怕被退学,要离家出走吧?”话里已带着些哭腔。
“想什么呢你!”玉萱弹了一下她的脑门,道:“我有事要办,晚些时候自会回去,记住,千万不许声张!”
“小姐……”绿萼一脸为难,拉着她的手怎么也不肯放。
玉萱知道这丫头又要啰嗦,当下板起脸, “别废话,按我吩咐的做,你说露了,瞧我不掌你的嘴!”
绿萼吓了个哆嗦,心想小姐只好了两天,到底还是原来的性子。 只好不情愿地点点头,服侍这样的主子,实在讨不来一点好,只让她做这种踩钢丝的事儿。办成了,被夫人太太发现,难免一顿板子,办不成,又要招她的斥责。
玉萱见她愁眉苦脸的,又握住她的手,安慰道:“放心,过了戌时我就回来,不会出什么大事儿,你且先回去,叫马车从小门里进去,婆子若发现了,就说我肚子不舒服,如厕去了。”
“知道了,小姐。”绿萼没法,只得钻进印着武宁侯府印的马车,马车刚一动,又掩护玉萱逃走。
玉萱跳下车,眼见绿萼着急的对她挥手,虽不敢出声,口型分明是:小姐,你一定早点回来。 玉萱眨眨眼,连忙拍着胸脯保证。
直到学堂里的人走得差不多了,玉萱才从柱子后探出头,顺着小路向外四门走去。
出了内城墙,真真如换了个世界。冲耳的都是叫卖声、呼喝声、锣鼓声、喧闹声,眼前亦是琳琅似锦,热闹纷繁。有卖糖子儿的、捏泥人的、扎窗花风车的、表演吐火的,舞龙舞狮的……绵延成阵,一望无尽。
玉萱也在书上或电视上看过古代京城,却都不如亲眼所见这么生动。三三两两的行人结伴成羣,在街上穿梭,穿着花红柳绿,各色时兴的衣裳,公子们或摇着摺扇,或抱着鸟笼,道不尽的逍遥自在。
玉萱随便在几个小摊前问了问,大概对银子有了概念。一个泥人一钱银子,一碗麪五个铜板,那么一两银子大概值一千多块钱,自己欠了蔡文雅四十八两,足足有五万!
想到这,玉萱才真真头疼。虽说谢灵运、陶渊明的诗文造诣一定能胜过蔡文雅,这笔账抹掉的概率很大,可谁又知道公羊羽的品味呢?万一蔡文雅的诗真和了他的意,这四十八两银子自己到哪弄去?
从家里要肯定是不行了,就凭周氏的性子,非又得拿来说事儿不可。至于林氏……瞧她平日的吃穿用度,也不像还有闲钱的样子。
玉萱不知道林氏有多少嫁妆,可嫁妆就算再多,也都是林氏的梯己。何况府里上上下下,需要打点的地方又多,自己万不能给林氏添乱了。
想到这,玉萱又四处打量,不知这外四门,能不能找到生财之路。
玉萱沿街走了一阵,京城里除了餐馆、绸缎庄、金玉堂等寻常的铺子外,最多的竟是诗文馆。这些馆子都修建得雕梁画栋,古香古色,从门外一瞧,就带着浓厚的文化气韵。
玉萱观察了一阵,往来也有不少小媳妇子进去,看来不是什么腌臜的地方,便也提了裙子,走进一间名叫“春寿”的文馆。
进了门,只见馆中分上下两层,挂满了名诗名画。中央摆着一张圆案,上头大大小小挂着木牌,随着人流微微晃动。一个白衣文士站在中央,左手拿着名册,右手不断变换桌上的木牌。楼上楼下各开这八扇槅门,门上前飘着缕缕薄纱,印着水墨,缥缈灵动,晃晃如世外仙境。
桌前围了不少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穿着打扮俱都不凡,看来不是寻常之辈。玉萱前脚刚进,一个眉清目秀的小厮便迎了上来,笑道:“姑娘请进,姑娘是玩诗词,还是古文对子?”
玉萱一愣,这诗词对子还能玩么?也不知是怎么个玩法?
小厮见她衣着考究,生得又如瑶池仙子一般,自也不敢小瞧,道:“左边玩的是诗词,楼上的客官出题,写上阕,然后将所限韵律和题号写在木板上挂着,您接哪个题便直接取了木板,让我们记下,随后写出来,由我们场子里的文官点评,若比出题人写的还好,您胜,设题时出的银子便归姑娘所有,若是输了,要也要按数目赔的。”
玉萱一听,觉得这到有意思,没等那小厮往下说,就道:“好,我就玩诗词!”
“好嘞!”小厮应了一声,将玉萱引到左边的圆桌前,又道:“姑娘先玩着,只别忘了,无论输赢,馆里要抽一层的利钱。”
“知道了。”玉萱点了点头,这馆子占地两层,加上每日的招待、笔墨,费用想必不少,抽一层到也应当。
一楼接题的约有七八十人,而楼上出题的,是一个槅门一间,只有七八个。想必出题人都是才华横溢,惊世绝艳之辈,否则也不敢丢人现眼。
桌前围着的人大多只是看看,未必有多少人真敢接题。玉萱心中忖度,如此看来,一天能成交的题目也就几十个,能支撑这么大个门前,想必题目的开价不低。
玉萱虽已有了准备,等看见面前的木牌,还是吓了一跳。
想不到这些题目,最少开价也在十两!看来这文馆,还真不是一般人来得起的,难怪尽是些穿着考究,器宇不凡之辈。
此处的词牌与玉萱所知的并没有什么不同,题目上有浪淘沙、水龙吟、临江仙等。这些题目若出了妙句,可能无人敢接,两个时辰之后,价格也跟着上涨。
若过了十五天还无人获胜,题目会被送到其他文馆,同时挂着。三个月之后还没人胜,当朝一些士族显贵也许会召见出题人,若被看中,收为幕僚,飞黄腾达便指日可待以。
据说本朝的户部尚书林文渊,当年便是以一首“凤凰台上忆吹箫”在文馆中声名大噪,最后被靖王引荐,一路坐到尚书的位置。
所以说,这出题之人为的不只是眼前的利,更多的还是日后的仕途。
木牌以金字塔的形式排列,最下边的价格最低,越往上层越少,水平也越高。
玉萱看了底下的几个,虽也是佳作,却自认不如自己,赢了也没什么趣味,随后往上看了几排,出于好奇,便直接看了最顶端的牌子。
牌子上写着“浪淘沙”三个字,而价钱竟已标到了五百两!
玉萱有些心跳加速,五百两,这得是什么档次?至少也证明这首词在文馆里挂了整整两个多月,还无人胜过!
玉萱对着木板上的数字,一眼就看到了题目。这首词价钱最高,自然挂得最为显眼,悬在大厅正中央,字体也比旁边的大了许多。
主持的文士见她只盯着最顶上的木牌,笑道:“姑娘,上边的牌子题目难,先接下边的牌子也是一样的。”他这样说,到并非瞧不起玉萱,只是怕客人退缩,对他们来说,当然是接的越多越好。
玉萱并不理他,只看着那条幅上的半阙词:
“细雨染轻绡,古寺风摇。廊前花乱竟春宵,缘是当年携手处,又惹寂寥。”
虽只半阙,却真个勾出肃穆苍凉之感。细雨轻绡,廊前花乱,可这繁华景色都因当年与君携手,物是人非,而今徒剩寂寥。
不知为何,这半阙词竟似写到了玉萱心里一般,她呆呆站着,痴痴看着这牌子,心潮涌动,亦不知生了多少惆怅。
“姑娘,您要接题么?”场中文士见她傻站着,既不接题,也不说话,只怕她耽误了别人的位置。
玉萱回过神,道:“要接,我就接最上边的那首浪淘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