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客江湖按语:蓝大将军有罪被诛,下一个一定是何小眼。这是大明开国皇帝洪武大帝认定的理路。皇上的理自然是天上地上****皆应验的理,自然是至高无上,无可置喙的理,是真理,是死理——小说中这么说,这大概可以称之为时也命也】
第六节、蓝大将军
“你们看了周公公和英姑让张二叔送来的秘密情报,有什么想法?”何小眼一手拉住小儿子何不可,一手轻抚他的头,看着三个大儿子问。
“蓝大将军圣宠不再,圣心怨怒,皇上在重重敲打大将军了!”何有家开口道,“梁国公、凉国公,一字之易,一字千斤啊!皇上心冷心凉,他要警告蓝大将军,让蓝大将军冷一冷,凉一凉。这些年来,北边烽火迭起,蒙古大军经过二十几年休养生息,缓过气来,士马奔腾,攻城略地,扰边劫民。朝廷出兵征呐哈出,破古思帖木耳,将蒙古好不容易积聚的兵马一一击溃打残,让大明北边又得几年平静,蓝大将军居功至伟,大明当朝何人能出其右!可惜可惜,凉国公……”
“蓝大将军狂傲不羁,糊涂油蒙心,咎由自取。这些年来,我们都知道父亲多次劝谏蓝大将军,让他收敛内敛,让他平和低调,可他半句听不进去。父亲多次写信劝他效忠皇上,特别是要时时找机会让皇上明白自己的忠心无二,不要锋芒毕露;劝他莫居功自傲,要推功让人,尤其是要归功于伟大的皇上陛下,推功于敬爱的亲王殿下,分功于幕僚将佐,可他何曾听了一丝半毫!近来连父亲都懒得再劝了,劝也无益。在这样的皇上身边,手握重兵,身居高位,功勋卓异,蓝大将军居然这么张扬自负,这么无法无天,我看这人不是愚蠢,而蠢死,死蠢!这个人的年纪肯定长狗身上了,吃的酒肉全倒岩石上了,人脖子上长出猪脑壳了……”何有衣愤愤地叫起来。
“这么些年来,尤其是自胡惟庸逆案之后,稍稍出众的功臣老将都被皇上抄家灭族,流放驱逐尽,剩下的只不过蓝大将军身边的十余人而已,蓝玉早就坐在刀口枪尖上,这是三岁孩童都明白的事,可蓝玉就是不明白!药医不死病,这人哭着喊着拼着抢着去找死,真正气死人!你蓝玉不怕死,不怕抄家,可你一死,我们何家就保不住了……”
何有钱接口道:“蓝大将军纵横无敌,自认为大明缺他不行,皇上非他不安,所以狂傲得不知天地为何物,可惜这是老皇历,而今蒙古主力尽歼,几位能征善战大将或降或亡,要恢复与大明一战之力没有几年是不行了,北边无战事。北边无战事是大明之幸,百姓之幸,却是蓝大将军的不幸,也许也是我们何家的宿命……”
“蓝大将军骄纵不法,多蓄庄奴假子,横行地方,欺男霸女,强劫民产,弄得天怨人怒,连权贵勋臣、皇亲国戚他都敢压一头,踩一脚,胆子真不小!这还罢了,皇上念其功大也还罩住。他千不该万不该连皇上的权威也冒犯,去年北征凯旋,率部夜过喜烽关,守关将吏例行公事,询问几句,也就是迟开关门片刻,蓝大将军大怒,纵军破关杀将而入,恰好皇上派出的犒军御史夜宿喜烽关,也被乱军痛扁一顿,荒唐不荒唐!”
“回京后,皇上几次面斥其过,但蓝大将军嫌封赏过薄,整天叽叽歪歪,嘀嘀咕咕,怨气冲天,他这是硬要将脖子伸长洗净,让皇上砍啊!这人真真不可以常理度之,不是疯就是傻,更可能是又疯又傻!所以蓝大将军不死是没天理,没人性……”
“从周公公和英姑的秘信上看,蓝大将军死定了!”何有家幽幽地说,“皇上年事越高,猜忌心越重,他要削平皇杖上所有突出的尖刺才能心安心平。皇上忍蓝大将军很久了,凉国公的‘凉‘字也许是最后一次容忍,最后一次警告,不幸的是是偏偏碰上蓝大将军这等不识进退,不知死活的宝货!蓝玉这人偏执偏激,暴躁易怒,撞倒南墙誓不回头,他现在一则觉得皇家离不了他,二则认为皇家亏待了他,自负而怨怒,取死之道,离死不远矣!二弟说得对,蓝大将军一倒下,必定牵连到我们何家,我们已处险地,应立即想法自救!”
何有衣点点头,说:“其实我们心里都清楚,真正的源头是皇上。皇上处心积虑,用心险恶,一定要将功臣宿将荡除干净!胡惟庸逆案前后,十年诛杀三万余人,都是赫赫功臣名将啊!其中又有几人是真想当皇帝谋反的?现如今这些人都被冠以谋逆罪名,尸骨无存,永世不得翻身。所以即使不是蓝大将军,不是自取其祸的糊涂蛋蓝玉,也逃脱不了最后的命运——只不过时间迟早的问题。皇上要削刺,刺有何罪?刺又何奈!可叹的是我们何氏一门,父子忠勇,效忠大明,浴血沙场,功业卓绝,最终难逃宿命,父亲深谋远虑也……”
何氏兄弟心中一寒,阴冷入骨,脖子边一凉,似乎洪武大帝的利剑已带着劲风逼过来,压过来。
蓝大将军掌天下兵马,位高权重,手底下集中了大明朝能战善战之将。何小眼号称“沉默的百胜将军”,无论是资历,能力还是战绩,毫无疑义稳居第一。所以何小眼毫无疑义就是蓝大将军的爱将,就是蓝大将军的人,所以如果蓝大将军谋逆反叛,何小眼必定也是反贼,所以蓝大将军有罪被诛,下一个一定是何小眼。这是大明开国皇帝洪武大帝认定的理路。皇上的理自然是天上地上****皆应验的理,自然是至高无上,无可置喙的理,是真理,是死理。
大明立国以来,一羣羣一夥夥一批批杀逐朝臣,用的就是这条真理。运用这条真理的时候,就不存在你何小眼是忠于大明还是忠于蓝玉的问题,这样的问题没有人去想,更没有法司官询问,因为这个问题根本就不存在。至于何小眼终极目标无非是为何家保根留后,是忠于何氏家族,更不值一提了。
何不可拉住父亲的手,他听得似懂非懂,但他明白这些话题过于沉重过于血腥,他茫然地看着父亲和三们哥哥,一语不发。何小眼微阖双眼,原本就几粒绿豆大的眼睛更是找不到影了。
何有钱看了默然入定的父亲一眼,冷涩地说:“其实宫中送来的秘报,威胁最大的是太子虚弱多病,皇上龙马精神这一条,这才是致命的……”何有家,何有衣专注地望着三弟,何小眼也睁开双眼,静静地听。
“蓝大将军形迹,皇上削刺的决心,我们早就瞭解,也准备了一些应对手段,预设了几个补救措施,父亲深谋远虑,不会船翻才抢水靠,山崩后才跳脚跑。我想单是这两条消息,父亲决不会惶急到如此境地。现如今形势有变,新的变数出现了。英姑长居深居,仗个人心智,执掌宫正司,自有非凡之才,加之女性特有的敏感,她决不会在这个风声紧急关头传递无关紧要的情报,所以我断定这份情报是在告诉我们,太子活不过皇上,更明确地说,就是皇太子身体状况很差,在世日子不会太长了。”
何有家何有衣悚然一惊,醒悟过来,轻轻点头。
何有衣说:“有道理有道理,英姑传来两个消息,第一个梁国公改凉国公,出自皇上机心暗动,已是绝密情报,得之不易。她将日常所见,司空见惯的皇上与太子的身体状况列于其后,明明白白地点醒我们注意这二者之间的联系,太子未及登大位而崩,朝廷必有动荡,但不知对何家是喜是忧?”
“忧,大忧!”何有家急急地说,“如太子崩逝,皇上会让谁承继皇统?”
“自然是立皇太孙朱允炆。皇后亲育五子,除太子外,秦晋周燕四亲王。按长幼序,秦王最长,按军功论,晋燕最重,尤其燕王豪迈卓异,胸襟过人,能征惯战。如果兄终弟即,恐怕隐患无穷,也许皇上闭眼之时就是萧墙战乱之日。立皇太孙于法于理顺天应人,平衡于众亲王之内,顺应大臣心愿于朝,这是必然之势,也是利国利民之选!”
“是啊,皇太子宅心仁厚,他能接登大位,就能尽力劝阻皇上大开杀戒,皇上定会给他几分面子,留给太子几分人情,让大臣对太子感恩戴德。同时,皇太子老成持重,居太子位久,皇亲大臣皆以主人视之,不敢轻慢,洪武大帝也会放心一些,留几根刺给儿子当武器用,因为皇上相信太子镇得住就会收敛些杀气。但如果太子早崩,皇权交皇太孙,皇太孙年幼威薄,皇上疑忌之心日涨,削刺之心日重。到那时,天下再也没什么力量能遏阻皇上手中的剑大砍大杀,流血千里了!蓝大将军危矣,何家危矣,这才是最危险之处啊!”何有家继续分析。
“两位哥哥所言极是,由此可见,蓝大将军不能见信于皇上,皇太子不能命长过皇上,勉强维持的朝廷各方 势力均衡将被打破,皇上猜忌之心难测,为皇太孙定会狠手削刺,铲除当今最强也是惟一的军事首领蓝大将军集团,势所必然。蓝大将军已是砧上死鱼,我想皇太子归天之日就是皇上挥剑削刺之时。所以我们何家已处十分危险境地,我们要尽快设法自保!但愿皇太子能多活些时日,多留些时间给我们,甚至能活到登基掌皇权,给我们何家带来新的生机。如今我们只有祈求仁慈的天神护佑太子长命永昌!”何有钱总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