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里, 夏侯玟沁有些咳嗽,虽是喝了茶水勉强压了下去,但那咳嗽的声音依然惊动了月儿。
第二天, 月儿起了个大早去熬冰糖梨水, 等到夏侯玟沁一起来, 就端到了她面前。
夏侯玟沁盯着那碗冰糖梨水, 一时愁肠百转, 这种时候,如果她在,有多好……可惜她没在, 所以,自己还得撑住, 也许……很快就能有她的消息了呢?
闭上眼大口喝着, 强忍泪水, 心中不住地有个声音在嘶吼着:你到底在哪儿……
月儿从没见过主子这模样,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或者该做些什么,只能也在心里跟着祈祷将军平安归来。
又是等了一天,依然音讯全无。
枝上花开,枝上花落,春逝, 夏至。
颜凌曦的事情, 似乎已经被世人遗忘了, 事实上大概并不是被遗忘, 而是所有人都不愿再提起了。如果她还活着, 怎么可能还没有被找到?如果她不是死了,她就一定是躲起来不想出现, 天下之大,若有心要躲,又怎能轻易被人找到?
这边晋国柳倾程、魏国林淮、楚国韩襄三路人马齐聚,约有十余万人,在赵国都城邯郸附近五十里处扎营了。
虽是临时组建的联军,但长期作战下来已经培养了绝佳的默契。而众将遵照柳倾惜的计谋而行,战战告捷,这使得她在军中有了极高了威信。但凡士兵,没有人不佩服她的。
联军在山脚下安营,但看那营寨,十分整齐,四周布满铁蒺,里面帐房密密,戈戟丛丛,旌旗不乱,人马无声,遥望中军,三面旗帜迎风飘扬,上书“柳”、“颜”、“韩”。
颜凌曦人虽不在,但众将士莫敢忘怀。
赵国大将梁齐,就是早前被颜柳二人合夥戏弄的那位,自打从边城败退,一路退回了都城。赵王大怒欲将其斩杀,有谋士进言道:“此时正是用人之际,陛下何不命其将功折罪?”赵王以为有理,便命了梁齐为先锋,死守邯郸。眼见联军一路取胜,即将要攻打都城了,又急忙向燕国求援,许以边城三座,求燕国出兵解邯郸之围。
那燕王素来仇视大魏,却也不想得罪晋楚两国,当初答应赵国出兵,也不过是趁机去突袭了魏国的桂陵,未敢与晋楚正面交锋。如今赵国又来请援,燕王一时拿不定主意了。
有大臣说:“三国与赵相争,我国若相救,势必也成为了三国打击的目标,不如不救。”
又有大臣道:“若三国联军攻陷邯郸,则祸难必然离燕不远了,还是救赵为好。”
“如此,便是不能出兵,也不能不出,这如何是好?”燕王情急。
这时,燕国军师开口道:“陛下稍安勿躁,臣有一计。魏国连年与我大燕开战,早前还夺我国数座城池,此仇却一直不得报。经此一役,那三国必然结盟,而依照魏皇的性格与实力,必然为三国之首,所以如果我们不去救赵国,那无疑等同于用赵国养肥了魏国,因此,不救不行。而现在三国伐赵,赵国还不到破败的时候,我们便去救的话,是我们代替赵国受打击,赵国享受安宁,而折损的是我们,因此去救也不行。”
“那到底该怎么办呢?”
“陛下先答应赵国的救援请求,以便安定赵国人心。赵国知道有援兵,必定会全力抵抗,联军也必定全力攻击,我们不如等到双方均疲累了,再引兵而去,不是更好吗?”
燕王随即应允,便命人回报给赵国使臣。
赵王知道燕国同意出兵,果然大喜。过了几日,忽闻有报来说三国联军杀来,在五十里外安营了。赵王闻报,慌忙预备迎战,梁齐道:“敌人远来必然疲困,我们就今夜前去劫寨,必获大胜。”赵王感叹:“好计!”于是吩咐诸军各自打点。
联军阵中,柳倾惜早有准备,她道:“赵军今晚必来劫寨,我们须要快作准备。”
众将略有迟疑,柳倾惜又道:“那赵王仅因晋国三公主出嫁一事便挥兵来犯,如此看来,他不是一个沉稳的人,如今兵临城下,他又如何能坐得住?”
众人不疑有他,便领命下去准备。
等到梁齐领兵前来之时,只见营中并无一人,便知道是中了计了,大惊失色,慌忙回马退出。只听一声炮响,接着见火光冲天,喊声动地,外面不知道有多少兵马杀来。
梁齐慌了,拔马落荒而逃。联军趁势杀来,赵军大败,梁齐奔至营门,早见门影里一个少年将军在火光之下,横枪立马高叫:“梁将军,这是要往哪儿去啊?”
梁齐一看,来人白袍银甲,一把银枪在夜色中闪闪发亮,那人的面孔在火光中忽明忽暗,梁齐大惊:“原来是你!”
“哈哈哈!”颜凌曦大笑,“哎呀,想不到我来得正是时候,早前说过子时便来取将军项上人头,如此,到了这话该兑现的时刻了。”
梁齐心中一凛,挺矛朝颜凌曦而来,颜凌曦举枪来迎,两般兵器盘旋,八只马蹄来往。
魏军阵中有人高喊,“快看,是大将军!”
一时间,阵中沸腾起来,魏军越战越勇,喊声震天,赵军节节败退。
二人战了约有三十余回合,梁齐敌不过颜凌曦拔马欲跑,颜凌曦早料到他有此意,起身踏了马背,一个纵身,抽剑一挥,那梁齐顿时身首异处。
联军阵营欢呼起来,赵军更被杀得丢盔卸甲、落荒而逃。
林淮见了颜凌曦,激动万分,单膝跪地拜了一拜,魏军士兵见状,也跟着跪下,林淮道:“我等幸不辱命,一路攻下数座城池,如今大将军归来,不日便可攻下邯郸城。”
颜凌曦忙扶他起身,说道:“我不在的这些日子,有劳林将军了。”
楚国将领韩襄是第一次见颜凌曦,早听说过魏国颜大将军的威名,却不料原来也是一个美少年。这一仗,打得漂亮,韩襄也为之折服。
颜凌曦正奇怪一直没看见柳倾惜的身影,问了士兵才知道,她早回了营帐。
颜凌曦掀了帘子进去,见柳倾惜正提笔写着什么。
柳倾惜看她一眼,轻声道:“你来了。”
颜凌曦问:“你早知我会来?”
柳倾惜笑了笑,“因为你是颜凌曦,不是别人。你虽然嘴上说着不想再介入这些,心里也想着怎么样去逃避。可是你始终还是放不下,不是么?”
“你果然最瞭解我。”家、国、天下,哪是说放就能放的呢?
那日柳倾惜走后,她接连几天几夜未能阖眼,把她从出生以来所有的事情又都仔细回想了一遍,父兄惨死换来的荣耀,她不能轻易放手;与夏侯玟沁的情愫,她不能轻易忘怀;潇湘姐姐对她的恩情,她不能轻易辜负。她不在了,便守不了这个家,连家都守护不了了,又如何去谈国、天下?于是她又披上戎装,奔赴而来。奈何新买的坐骑没有死去的箭羽行得快,所以才出现得迟了。
柳倾惜把写完的书信分别装进了两个信封里,喊了门外士兵进来,嘱咐其日夜兼程送出。
接着二人又谋划起接下来的对策。
柳倾惜的那两封信,收件人不是别人,正是夏侯玟沁和潇湘。那信上只有一个“颜”字,落款:晋国柳倾惜。
夏侯玟沁收到这信的时候,恰好魏军的军报也到了,说大将军已经回了军营,安然无恙。夏侯玟沁忙把消息带回颜家,众人悬了几个月的心,这才踏实下来。
若说单只是知道颜凌曦安好,夏侯玟沁也不会放心,毕竟战争是那么残忍与凶险的一件事,她曾经差一点失去了颜凌曦,但因为柳倾惜的这封信,她多少还有了些安慰。听颜凌曦说过柳倾惜是晋国第一才女,而柳倾惜的这封来信,恰好说明她与颜凌曦在一起,有她在一旁帮扶着,夏侯玟沁也觉得这一仗,必胜无疑。
夏侯玟沁又想去找颜凌曦,不光是夏侯南烈,连颜家人也都拦着。
夏侯南烈怕她有危险,又怕她偷跑,便命人严密看守着。夏侯玟沁起先不服,吵闹着非去不可,直到赵沂找到她,开解了她一番,才作罢。
颜家最早看出公主对颜凌曦的感情的,便是赵沂。当初公主刚嫁过来的时候,她也替公主可惜,可是后来她发现公主经常去祭拜颜凌曦,经常为了颜凌曦落泪,她便已猜到几分。后又见颜凌曦因着相见却不能相认而痛苦着,也曾为这两人难过了好一阵。后来公主偷去了桂陵,再回来,又有诸多变化,便觉这桩婚事,其实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如此,两人便可名正言顺地在一起,如若不然,便也是酿了悲剧收场。
“我明白你现在的感受,但你现在去,她又要分心了。且不说路途遥远,这路上会有多少凶险,就是你安全到了那,她也不会放心。”
“那我能怎么办?”
“等。”赵沂缓缓道,“就好比当年,我以为杨展已经死了,心灰意冷的时候,却突然收到他的密信,他叫我等,我便相信了他一定能够带我走,就那样一直等了下去,最后他果然来了。而柳家小姐特意写来这封信,不也是要叫你宽心么?所以你不妨就这样等下去,等她得胜归来。”
夏侯玟沁沉默了,她其实也怕颜凌曦会一走了之,现在颜凌曦回到了军中,很快,也会回到她身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