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东风(上)
曹操听完庞统的计策, 默然不语,只在帐中来回走动,脸色上神色莫测, 不知是喜是怒。
我望望他, 又望望在一旁云淡风清的庞统, 只觉得一股从曹操身上涌出, 直让人心底发憷的压力越来越深, 越来越沉,几乎快要将人压得喘不过气来,就算如此, 我也并非旋涡的中心,而那位身于中心的凤雏先生, 却似安坐于台风眼一般, 只微微扬着嘴角紧盯着曹操。
如今这种情况, 如果我没有及时提醒的话,哪怕曹操再是多疑, 也由不得他不信,毕竟,郭嘉已死,贾诩荀彧又都不在军中,谁会预料得到这是一个惊天阴谋呢?又有谁会算到这个时节赤壁会刮上一阵东风呢?曹操这一战, 有些势强轻敌了。
终于, 曹操停下脚步, 没想到的是, 他竟然直直盯牢了我, 说出一句我怎么也没想到的话出来,他问, “第三句话呢,第三句话是什么?”
我稍一怔愣,立刻回过神来,他问的是我刚才欲言未言的第三句话,我迎上他的目光,朗声答道,“第三句话就是,诸葛亮巧借东风,周渝火烧连营八百里。”
“什么?”胆大镇静如庞士元也一惊而起,直直的瞪着我,清朗的目光里全是不敢置信。
曹操脸上覆杂的神情一闪而过,随即又恢复了正常,施施然回到主位坐下,漫不经心道,“将你刚才所说的三句话重复一遍给士元先生听。”
我随着他的话望向庞统,心中竟有一丝不忍,如此精心的谋划,如此杰出的谋士,咬咬牙,我清晰的重复道,“第一句话是说:周渝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第二句话是说: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刘备两者俱得,却无法安天下。只可惜了卧龙凤雏两人俱不能为丞相多得。
第三句话就是:诸葛亮巧借东风,周渝火烧连营八百里。”
庞统听完,动也不动呆立当场,接着扬天一阵长笑,朝着我一揖到地,“没想到丞相军中竟有如此人物,一语道破孙刘两家计策,可笑庞统竟
以为天下无人也,既如此,丞相何必陪庞统作戏,欲戏耍庞统乎?”说到最后,竟疾言厉色如要呕出心血般。
曹操仍是不动声色,“操之心思,先生果真不知?”他问这句,声调并未有点点的提高,竟有一种直指人内心深处的力量。
庞统闻言,缓和了脸色,默然无语,半晌,才长叹一声,对着曹操亦是一揖及地。然后站在一旁,拢起双手,闭目不语。我在一旁,不禁暗暗赞叹,真是好傲气,好气节,好气度。
良久,帐中只闻几人的呼吸之声,我跪坐在旁,也是不知该说什么。
忽然,庞统睁开双目,直视我道,“统欲知识破我等之计策者何人也?”
我被他眼中射出的精光吓了一跳,心里涌上一股浓浓的愧疚之情,如果不是有熟知历史的我在此的话,他当可以留名史书的,何必弄到如此生死不知的地步?不知如何回答他才好,只好转眼望向曹操而去,曹操轻轻点头,“照实说。”
我亦点头,站起身来,也是深深一礼,“先生之计,文足以定国,武足以安邦,当世之内,足与先生比肩者,寥寥数人而已,刚才那三句话,实非在下所言,只是昨夜一梦而得知,有人托在下告知丞相而已。”
庞统脸色随着我说的话变化着,听到这里,插言道,“何人所托?”
“不知。”我答道。
“有何相貌特征。”
我装作深思一翻,道,“一青衣文士,面色略略有些苍白清瘦,眸中波光粼粼,气度风神俊郎,只是好象有些不足之症。”呵呵,一句话,我什么都说,却也什么都没说,他长相如何,就请君自行想象了。
刚听我说完,曹操猛地长身而起,“奉孝,果是奉孝!”
我在心底微微一乐,这可是你说,我什么也没说,表面上轻一皱眉,“丞相所言,可是颖川郭嘉郭奉孝。”
曹操点头,“刚才所形容,正应当是颖川郭嘉,不是奉孝,何人能一语道破如此精心之计策,必使某中计也!”言罢,轻轻顿足长叹道,“痛哉奉孝,哀哉奉孝,惜哉奉孝!”
庞统闻言,也是脸色一黯,智计到他那般地步,想必也是为痛失如此一个对手而分外惋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