邺城的冬天永远都是早早便至的,一夜落叶,一夕忽冷。萧瑟之气尽显。
曹操都邺之后,这座城却是繁华更甚从前。来往的人流也多了起来,达官贵人,车水马龙,是要与那天子之都许一教高下之势。
懿德之事,不得相阻。人言可畏,竟是有一传言说是我甄宓从中搅局,阻碍曹子建前去营救,让一位公主成了尼姑,大好年华尽失。可支持这一说法的只是少数,大多是许都皇宫里的皇亲国戚。一说将我奉为了活神仙般得人物,求情开恩,拉着曹子建,大度相让,求曹子建娶得懿德,曹植不肯才叫懿德伤心意决,削发为尼。
无论是那种,我都是喜欢的。懿德或许是那一时之气,终有一日会后悔。
我不是活神仙,亦非圣人。我也只是一女子而已,再者,一寡妇而已。我虽是替她难过,也只是为了她那芳华而叹。是非对错,都是自己酿得的苦果,即便日后她后悔,也是自己尝得。
这些我不对别人说过。只与华佗说得。
他为曹操治疗头疼之症,恰是立冬,曹操赏赐些棉絮至“洛仙居”。华佗便一齐前来。
听得我言,华佗深深的眼眸更是笑意渐现,“丫头,老头子或许也喜欢那时悬庐里的少妇,或许那时有些愁思,却是想做甚便做甚,认定了便去做;却是要比现今要好。”
他一转酒壶,饮了一口,酒意之下,青年模样的他却是老者风范,说不尽的长心重语,“哪像现在的你,不知自己的心思为何。诺诺而为,人家说得便是什么。”
临走之时,也不忘提醒着我,“丫头,趁着曹操婚嫁决定未定下来,好好想想心中之事。”
“你不去想,并不代表他不在。”
我送他,此次却是不再拂开他的话,只道,“记住了。”
仔细收拾好衣物,将曹操赏赐的衣物整理分配妥当。方得空闲,正巧碰着郭嬛前来。她虽无名份,却是曹丕屋里的人,这是人人皆知的事。
多日不见,她倒是更加妩媚,举止间不甚风情。只见她款款而来,笑将道,“姐姐倒是好情致,日日闲散庭院。”
剩下的教婵娟整理了去
,拂开道,“哪里有得什么好情致?”
懿德事后,像是隔了层什么,总教我们不能坦诚相见,也有些许疏远。思及此,心下又是一阵难过。
郭嬛妙目一闪,知我心中抑郁难疏,便打趣道,“姐姐或可知晓,阿薇即将成亲?”
这几日想着懿德为尼的事,又跟曹植较着真,倒真是不曾关心过曹薇的事情。竟是要成亲了么?想起那白玉公子,望着曹丕满是深情的目光。不觉轻叹,不知是该为她高兴还是难过。
“阿薇心念着何晏,或可是好事。”我只幽幽道来,她或许不止何晏对曹丕的感情,我便也不会说出来的。
郭嬛娥眉一转,笑起掩面,却是脸颊一红,“妹妹倒是看出来了。那何晏是出名的白玉公子,想来大人也是不愿‘肥水流至外人田’。”
院里一树蔷薇,却已凋零,只剩突突枝桠,迎风吱吱作响。
她举止皆有种道不尽的情思,“阿薇与他,或也是男才女貌,又是青梅竹马。如今终成佳偶,确实是好事呢。”
她言语间虽是为了曹薇高兴。那断续流露出的丝丝悲戚愁思,却是叫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不禁为之一怔,却是一晃眼的功夫,又是瞧不见了,但见她言笑晏晏,复又凑趣着说些好玩的妙闻。
不觉觉着眼前这个女子,也是心思缜密的女子,不容小觑。
闲聊半会,郭嬛便欲离去,方一出门,见庭院榕树树叶已落尽,只徒留枝桠暗哑,冬风中静默无常。
郭嬛回首瞧瞧我,又是卿然一笑,移步至那榕树下,微微屈身细瞧着什么。
我不解她在干嘛,也是疑惑,便跟着她上前去。她玉葱样的素手伸出食指,轻轻拿开一片片枯萎的榕树叶,小心拨开最上面的一层残叶沙砾。
我似乎知道了什么,又是不敢相信到底是怎样。只静静看着她的一举一动。
忽的指尖停留了,细细在那方小地上慢慢摩擦着。忽的笑将起来,“真真是奇了!”
她抬手转过脸来,也不管指尖薄薄的土灰,拿过我的手,便是探到那土面上。我指尖摸着这细细的土砾,凹凸不平,又是有些生冷,因着土砾
极碎,所以摸将起来又是有种软软得感觉。
我不解她为何这般,笑问,“嬛姑娘是在作甚么,倒是叫我云里雾里似的。”
郭嬛不说话,只轻轻按着我的手引我拨着那方土。忽的一下,有微微刺着得感觉,再触碰上又极是柔软,心中也不禁跟着一阵柔软绵绵。
她已经将手撤回,我极是小心地将那边的细小沙砾轻轻拂开,渐渐地,渐渐地,那方淡淡的土黄色间显出点点白色,夹着丝丝缕缕的绿。
她的声音在我耳边缓缓而来,“郭嬛身在福州的时候,只听人说过金盏银台或可再发新枝,只是倒是从未见过。”她伸手虚指,笑道,“要不是我亲眼瞧见,倒真是不敢相信。”
恍如一丝暖阳入了心田,在细瞧那土里,当真是粒小小的芽儿从土里的茎块处冒出。虽是那小小的嫩芽,却在心里犹如有曼曼藤枝绵延展开,紧缠心间,犹是温暖如初,仿若可以看见那已亭亭净植在水中的白花金盏,暗香浮动。
郭嬛见我欣喜,立在我身后,声如微莺,我仍是听得清清楚楚,“金盏银台再发与否,时人只说是要看那花主人是否有情。若是……若是当真有情思,这花便会起死回生……姐姐,是不是一个好征兆呢?”
她的话确乎是听得的,不禁心弦一紧。思量着她的话,也温柔的看着这娇小的芽。可能太过用心,我只一味儿地看着这又发新芽的水仙花,倒是不知郭嬛是何时走的了。
“小姐?小姐?”婵娟在一旁轻声唤着,我才回神过来。原来婵娟见我送郭嬛久久不回,正想着或可是去卞夫人处瞧瞧。正想出来寻我,却不想我就在院子的榕树下,她笑着探过脑袋,“小姐瞧着什么,竟是这般入神?”
只见她探着脑袋,细细看了半晌,低呼一声。忽的抬起头来,明亮的眼睛圆睁,尽是惊讶欢喜,直欲跳起来,笑道,“小姐!小姐!这这,可是那水仙花!真的发芽了?太好啦!哈哈哈,三公子苦心便是不负啦!”
щшш¤ тт kān¤ ℃O
几日来的阴郁之气终于在这一刻逸散开去,忽的一阵平静。眼前是那细培之下的嫩芽,与婵娟快乐的笑脸。
轻呼一口气,便是暗暗下定决心。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