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李艳云、白玉仙她们看到人扛马驮,带回来那么多粮食,高兴的不得了;赶紧张罗着给战士们做饭。秦连长带领战士们,向窝棚里搬运粮食。三个瘸腿的战士,一个
站岗一个跟着做饭;另一个老邱牵着马匹向窝棚后面走去,看到李成明过来,笑道:“营长,我以前给财主喂过马,这些马就交给我饲养吧,我保证把它们喂得膘肥体壮,滚瓜溜圆。”
“好啊!就归你喂养了。”
听到二人说话,秦连长凑过来笑道:“老邱你当官了,这六匹马也算一个连,你
就是连长。”
秦连长和老邱是这里年龄最大的两个人,都已经三十好几了,平时好开一些玩笑。老邱笑道:“秦连长,你刚才听营长说了吧?今后你还得溜须我,否则要想从我这儿牵走一匹马,没门!”
李成明看着他们说笑,走进了伙房的窝棚。李艳云看到他进来,高兴地说道:“说实话,以前我最担心的就是粮食,这下好了;你们是怎么搞到的。”
还没等李成明回答,那边白玉仙说道:“怎么搞到的?还不是鬼子送给咱的;是不是,哥。”以前白玉仙一直“小龙,小龙哥”的称呼李成明,后来李艳云批评了她几句;现在干脆就叫一个字“哥”了。白玉仙没等俩人回答,又说道:“姐,你以前说我哥是英雄,我还不服气呢?现在看来还有那么一点英雄气概。”
李艳云凑到跟前,悄悄笑道:“那么,明天就嫁给你哥算了?”
白玉仙小脸一红,悄悄回道:“嗯,值得考虑!”说着俩人笑了起来。夜餐是两大盆嘎达汤,这是李艳云她们最拿手的美味佳肴了。大家狼吞虎咽,一会儿功夫把两盆吃了个精光。说了一会话,各自散去。
队伍在密营歇息了几天,李成明把李艳云和秦连长找到了一起;对二人说道:“好久没有听到主力部队的消息了,是不是出了什么问题;我想亲自到长白山区探个究竟。你们守着密营,没有特殊情况不要主动出击;鬼子连吃了两个败仗,正在搜寻队伍呢,我们要小心为上。多则一个月,少则十天半月;我一定速去速回。”
李艳云一听,急了:“长白山那么大,你到哪儿找部队呀?我看就在这儿等着吧,早晚会有消息的。”
秦连长也说道:“是啊!还是再等等吧?”
“老秦,你想想看;咱们队伍进入长白山后,时不时还听到这儿,那儿打仗的消息;可是,我已经有半年没有听到消息了;你不感到奇怪吗?”
秦连长寻思了一会儿,说道:“话是没错,可是也不能自己冒险哪?要不这样吧!我和你一起去。”
“那哪儿成呢?这里一旦有什么动静,艳云姐怎么应付了呢?我以前不是随师长去过几次抚松吗?松江河,慢江那儿我熟悉着呢!就这么定了,你们放心吧!”李成明说到这儿,像想起了什么?轻轻对他们说道:“为了稳定军心,对同志们暂时保密,就说我到那儿开会去了。你们也别闲着,每天都进行一些训练;不仅可以提高战士们的军政素质,呆久了也可能出现什么纰漏。”
看到李成明说得坚决,俩人只好说道:“那么好吧!”
第二天,李成明只身出发了。听说营长要到长白山开会,战士们纷纷到窝棚外送行。李成明向送行的同志们一一握手,跨上战马一挥手,疾驰而去;白玉仙眼圈一红:“哥,快去快回!”说着拼命挥手。
李成明策马疾驰,日夜兼程,躲避着鬼子伪军的进剿和密探的眼线;历尽千辛万苦,长途跋涉四百多里,第六天来到了抚松县重镇松江河。他在城外转悠了半天,没有贸然进城。重新进入森林,翻山越岭来到了松江河东面的慢江。慢江是个大村,那里驻有伪军一个连。李成明也没有进村,他们沿江岸慢慢寻去,看到一处较为开阔,
就骑马趟了过去。爬上陡峭的江岸,重新骑马向原始森林里钻去。向南走了四五里地,爬到一道山岗;李成明骑着马兜了一圈,走到林子边缘观察起来。前面是一片苞米地,这里的气候要晚一些,现在还没有耕种。地头是一条小溪;小溪的对面是四十多栋用原木搭建的房屋。此刻,正冒着炊烟。
他一提繮绳,顺着苞米地穿了过去。到了村西的第三家,这里就是地下交通员金乐钟的家。看到门外站着一个女孩,看上去十来岁;李成明跳下战马招了招手,用朝鲜语说道:“唉,你过来,我有话问你。”
那个女孩怯生生地走了过来:“叔叔,您有什么事啊?”
“你不认识我了?我是你李叔啊。”
女孩仔细看了看,轻轻摇了摇头。
“爸爸在家吗?家里还有什么人哪?”
“在,还有妈妈和哥哥姐姐。”
“走!到你家看看。”说着,和女孩走进栅栏,把马拴在一根木柱上。金乐钟是慢江区的伪区长,时常有骑马过来的官吏警察,所以别人不会起疑心。再说这个小小的村子,家家都有人蔘加了抗联;是个地地道道的堡垒村。
李成明和小女孩进了屋,屋子分里外两间,中间是道矮墙。李成明太熟悉这种木屋了,迁徙到关东来的朝鲜人,大多居住这样的房屋。即便于搭建,也保留了朝鲜人居住的特点。进得屋来,女孩说道:“爸爸,妈妈;来客人了!”
金乐钟,就是李成明此行要找的联络员。年仅三十五岁,却是个老学究打扮。头戴着一顶八角帽(呈八角,是朝鲜秀才才拥有的官帽)和一副近视眼镜,正在那里看书。见李成明进来,抬起头,一愣。李成明脱下礼帽笑道:“金大哥,还认识我吗?”
金乐钟仔细瞧了瞧,忙站了起来:“这不是李成明,李老弟吗?你怎么一身日本人打扮哪?来来来,上炕说话。”随即向几个孩子说道:“快叫李叔叔。”
“叔叔好!”三个女孩一个男孩,深鞠一躬,齐声说道。这是朝鲜人见客人的礼节,“好好!”李成明说着,坐在了炕沿:“金大哥,还好吧?”
“好什么好,队伍走了;懒得再给日本人做事,就称病回家消停几天。来来,快上炕。”说着,向外屋说道:“孩他娘,快准备一些酒菜!”
李成明上了炕,盘腿一坐;金大嫂已经摆好了酒席。虽然算不得丰盛;但对风餐露宿六七天的李成明来说,简直就是皇宫御宴。李成明盛情难却,勉强喝了两口,就谈起了正事。他夹了一口菜,问道:“金大哥,我此来想了解抗联的情况,已经好久
没有听到队伍的消息了。”
朝鲜人家里来了客人,女主人和孩子们是不能上桌的;现在饭桌上只有金乐钟和李成明俩人。金乐钟抿了一口酒,说道:“老弟,你不知道啊!抗联都转到苏联边境去了。来,吃菜,听我慢慢说。”
李成明也抿了一口酒,只听金乐钟说道:“你是知道的,我表面上是日伪的区长,实际上是在给抗联做事。杨司令牺牲前,来这儿住了几天;抗联苦啊,唉,十天半月也吃不到一顿饱饭。由于日寇的封锁,粮食运不进,队伍下不来;最后,只能转到深
山老林里挨冻受饿。程斌叛变后,天天带着小鬼子进山讨伐。我这个联络站创建之初,多亏了杨司令有先见之明;因此,除了极少数领导人外,无人知晓。为了躲避日伪的讨伐,杨靖宇、金日成、崔永健等都到这里呆过几天;可是夜长梦多,怕鬼子起疑心,都退到了荒郊野外;结果杨将军在蒙江县遭遇敌人壮烈牺牲了。唉!真是想不到啊!”说到这里金乐钟停顿了一下,调整了一下情绪,继续说道:“从去年起,抗联在长白山区与敌遭遇了上百次,当然消灭了不少鬼子,但队伍的损失也相当严重。前不久,金日成将军派人来取藏在这里的抗日经费;取东西的两个同志说,队伍已经退到中苏边境了。”
“金大哥,那么您知道杨俊衡、柳万熙将军的消息吗?怎么才能找到队伍呢?”李成明急切地问道。
“二位将军已经牺牲了。杨俊衡将军是38年8月2日,在辑安老岭埋财沟遭到敌人的埋伏,在撤退时被手**炸死的;柳万熙将军是40年3月24日,在临江县黑瞎子沟密营,被叛徒杀害的;唉,只有二十四岁呀!你还找啥队伍啊?!山里到处是鬼子汉奸,一旦遇到敌人,自己牺牲是小;暴露了队伍的行踪可是大事。以我之见,你们保存下来一支队伍不容易;还是回去等待反攻吧!听说,苏联红军不久就要参战了,小日本蹦躂不了几天。”
“金大哥,你听谁说苏联红军要参战的。”
“这只是我的猜测,不足为据。不过,德国、意大利都快完蛋了;苏联红军一旦腾出手来,不会坐视不管。”
李成明在金乐钟家里睡了一宿;第二天一早,带着金大嫂赶做的干粮,踏上了返回的行程。
(53)
李成明紧赶慢赶,到了第五天晚上回到了闹枝沟密林。秦连长他们正在窝棚前等着吃晚饭呢,看到他回来战士们围了过来。纷纷说道:“营长,上级有啥指示啊?快传达传达,让我们也高兴高兴。”
李成明笑道:“好吧!让我洗一把脸,再和你们说说。”
白玉仙正要招呼大家吃饭呢,看到李成明喊了一声:“姐,我哥回来了。”李艳云听到声音马上赶了出来。走到他跟前问寒温暖,白玉仙端来了一盆水,李成明简单梳洗了一番;把毛巾一丢,说道:“这次长白山之行收获很大,在抚松的交通员金乐钟的帮助下找到了队伍。政治部柳主任对我们坚持龙岗山区的斗争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让我们见机行事,继续声东击西,打击敌人。柳主任说了,让我们一定要保持实力,将来好配合主力进行反攻。”
“那营长,柳主任没说啥时候反攻吗?”
“说了。柳主任说反攻是大事草率不得,还要进一步做好准备;一旦时机成熟就
先派人通知我们。现在,我们大家可以打消顾虑,安心杀敌了吧?好!都回去吃饭吧!”
晚饭后,李成明找了一个机会,向秦连长和李艳云简单扼要介绍了此行的真实情
况。然后说道:“金大哥说得没有错;今后,我们不能在家跟前闹了,要保护这个密营,要保住这支队伍;迎接大反攻的到来。我看,今后斗争的策略要进行转变;具体的以后再说吧!”
此后,李成明和秦连长带领精干的小队伍舍近求远,转战到通化县的蝲蛄河、金川县的大椅山、临江县的七道江等地进行了多次小规模的战斗。除奸反霸,骚扰敌人,端掉铁路沿线孤立的炮楼和破坏交通桥梁。在几次战斗中牺牲了五名同志,秦连长也不幸在战斗中受了重伤;独立营仅剩了十二名同志。一晃过了三年,到来1945年春天;李成明决定再次找县委瞭解情况。
李成明刚要上马,被李艳云叫住:“姐!有什么事吗?”
“没什么大事,我给李冀同志写了一封信,麻烦你给捎去;找到县委更好,找不到就快回来,同志们等着你呢!另外,你让李书记帮助搞点咸盐和二斤糖;同志们长期吃野菜,也需要给补一点糖了。”李艳云说着,塞给他两块大洋。
“姐,放心吧!这里就交给你了。”说过,李成明上马疾驰而去。
送走李成明后,李艳云去看了看秦连长的伤势,看到已经换过药了。就嘱咐了几句,回到自己的窝棚。白玉仙看到她进来,说道:“姐,我给秦连长已经换过药了,伤口长的很好,可以放心了。”
李艳云说:“来,玉仙,坐下;咱姐俩唠一会嗑吧!”
“姐!不是天天唠嗑吗?咋还这么神秘呀,有什么话就说呗。”
“玉仙,你今年二十七岁了吧?小龙呢?”
“嗯!我哥三十一了。怎么?”
“我想把你们的婚事办了,你看好不好!”
白玉仙脸一红,轻轻说道:“说啥呢?姐,又拿我取笑,你咋不嫁人呢?”
“玉仙,姐是认真的,你是怎么想的。”
白玉仙看到李艳云表情严肃,不像是开玩笑;就正色说道:“姐;我哥说过,等抗战胜利,组织上批准了,才可以讨论个人的婚嫁。他还说,还说,”
“看你吞吞吐吐的,他说什么了?”李艳云着急地问道。
“他说,姐姐没有结婚前,不许我们谈婚论嫁。”说过,白玉仙偷偷地瞟了她一眼。
“真是两个傻孩子,姐姐是独身主义的,你们怎么能和我比呀?”李艳云长舒一口气,继续问道:“如果组织上批准了,小龙他又愿意,那么你呢?”
白玉仙轻轻椅在李艳云身上说道:“我听姐姐的。”
“去一边吧!赶明儿让你去当尼姑,你去呀?”说着,一拍她的后背:“起来,咱们给你哥收拾一下窝棚。”
当初建密营的时候,搭建了七个窝棚;现在李艳云和白玉仙住救护队的窝棚,李成明,秦连长分别带着几个战士各住一个窝棚;另有两个当厨房和仓库,还闲置着两
个窝棚;李艳云径直向其中一个窝棚走去。
“姐,咱们这是上哪呀?”白玉仙跟在后面疑惑地问道。
李艳云轻轻一笑,说道:“走!把这间窝棚收拾收拾,给你们当新房。
“真的假的?”白玉仙惊讶地停下了脚步。
“假的。你不是要当尼姑吗?那么去吧!”李艳云说着,一拽她的袖子:“傻丫头,快走吧!”二人走进了窝棚。
傍晚时分,李成明回来了。他先去看了看秦连长,然后来到了李艳云她们的窝棚。看到二人神秘地冲着他笑,李成明上下左右看了看自己的行装;说道:“笑啥呀?”
“姐看着你好看,要给你娶媳妇呢?”说着“咯咯”一笑,白玉仙跑出了窝棚。
李成明站在那里,疑惑的说道:“这玉仙,今天咋这么高兴,像个孩子似的傻笑。”说着,走到李艳云面前:“姐,我见到县委李冀书记了,他告诉我全国的抗战形势已经逆转;我军从战略相持,已经开始反攻了;我想,咱们的队伍也可能很快就会回来的。”接着把在李冀那里听到的各个战场的消息,兴致勃勃地向李艳云描述了一番。
李艳云笑道:“我给李冀书记的信呢?莫非你半路上吃了?”
“奥,李书记给你回了一份信。”说着,从衣兜里取出了皱皱巴巴的信封。李艳云接过信封打开看了看,说道:“小龙,姐想求你一件事,你一定要当事办。”
“说吧!姐,无论什么事,我都会赴汤蹈火,在所不惜。”
李艳云缓缓说道:“说真的,小龙;你、我、还有玉仙,我们都是苦命的人。都失去了亲人,孤苦伶仃的活在这个世上;要不是有了这支队伍,我都怀疑还有没有继续生存下去的勇气。”看到李成明微微垂下了头,李艳云叹了一口气,继续说道:“我们不仅仅是战友,是同志,还是亲人;我想让你和玉仙把婚事办了,这样姐姐就放心了。”
“姐,我和玉仙说过;姐姐不结婚,我们是不结婚的。姐,你就是我和玉仙的亲姐姐,是我们的亲人。我们就这样永远做姐弟,姐妹;难道不好吗?再说了,我们是组织上的人,结婚是需要组织批准的。”
“县委已经批准了,这是李冀同志的批覆。”说着,李艳云递给他那封信。
李成明接过一看,上面真的是县委关于批准他和白玉仙结婚的批示。他明白了,这是李艳云背着自己做的。他从心里感激这个只比自己大一岁的姐姐,他拿着信说道:“姐,你这是?”
“好了,组织上已经批准了,你们就执行吧!”看到李成明仍然傻愣愣地坐在那儿,李艳云笑道:“你不会扫姐姐的兴吧?你们结了婚,姐姐才会高兴的。”
“可是?”
“可是什么?姐姐知道你们的心意,心领了。现在就听姐姐的安排吧!好了,就这么定了。”
第二天,在闹枝沟密营窝棚外,举行了简朴的婚礼。窝棚门上悬挂着用野花编织
的一个大大的“囍”字,门前铺着几条清洗过的旧毯;毛毯上放了四样炒山菜和一盘
糖块;大家席地而坐,每个人面前还有半碗酒精勾兑的水酒。除了一名放哨的战士外,全部到齐;就连受伤的秦连长也被战士们抬了出来。新郎李成明,新娘白玉仙,主持
人李艳云和大家欢聚一堂,说说笑笑,着实热闹了一番。
举行婚礼后的第三天,李成明又带着队伍下山了。
wωω▪ttka n▪co
(54)
从1941年起,抗联各路军经过一年多的较量;在消灭大量敌人有生力量的同时,自身损耗也很大。第一、二、三路军主力仅剩了二千多人;除部分老弱病残被遣散外,大部撤到了苏联(今俄罗斯)境内;到了1942年秋,东北抗日联军和战斗在长白山区的朝鲜人民革命军,到达苏联境内的人数达到一千五百人;被整编为苏联远东红军国际教导旅。在苏联境内进行了训练,迎接反攻时刻的到来。
从1943年起全国各个抗日战场捷报频传,全国范围内的战略反攻已经开始。日寇在华东、华北、中原战场连吃败仗,捉襟见肘,兵力严重不足;为了挽救行将灭亡的局势,驻守东北的日本关东军被抽调到了各个战场。
1945年8月6日,美国在日本广岛投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8月9日清晨,一百七十四万苏联红军分三路向满洲挺进;当日上午,美国又在日本长崎投下了第二颗***。
苏美的参战,加快了日本关东军的灭亡。退到苏联境内休养生息的抗联(国际教导旅)随苏联红军攻入满洲,开始了对日军的作战。大军所到之处势如破竹,像一把把利剑插向敌人的心脏。日本关东军节节败退,红军很快攻占了哈尔滨、吉林、新京、奉天等重要城市,继而向南推进。
1945年8月15日中午12点;日本无条件投降的丧钟终于敲响了,天皇裕仁通过电台宣读了“停战诏书”:“朕已令帝国**通知美、英、中、苏四国,愿接受其四国联合公告,即接受波茨坦宣言,无条件投降。”
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订了投降书。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越的八年抗战(东北抗联是十四年)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同时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也宣告结束。
龙岗山沸腾了,长白山沸腾了,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在为战胜法西斯的侵略而倍受鼓舞;饱受日寇蹂躏的关东人民更是喜气洋洋,沉沁在喜悦之中。李成明想通过南进的苏联红军,打听抗联第一军第三师的情况;可是红军进攻的速度太快,日寇就像退潮的海水一泄千里;仅仅几天就传来了朝鲜全境光复的消息。
看到南下的红军队伍,李成明决定回国。因为无法与部队取得联系,他只好来到了刚刚成立的柳河县民主**,找到了县长李冀同志。
看到李成明,李冀同志十分高兴;不等他开口,急忙说道:“你不来我还要找你呢!鬼子投降了,各地的民主**也建立起来了;要做得工作还有很多。我想在你们独立营的基础上组建县大队,有你担任大队长,秦连长担任副大队长。另外,李艳云同志,白玉仙同志要调到县委妇女部工作。你看怎么样?”
李成明坐在那里沉默了一会,缓缓说道:“县长,我想回国。因为我是一名党员,因此需要得到组织上的批准。现在,我没有办法和队伍上取得联系,也只好请求您了。”
李冀一惊,少顷,说道:“李成明同志;你要回国,当然也在情理之中;组织上是会考虑的。不过,我真诚地希望你能够留下来,继续和我们一起并肩战斗。”
“谢谢你!李冀同志;也感谢所有的中国同志。十几年来;你们始终把我们这些逃
难的朝鲜人,当做自己的兄弟姐妹;和我们一起战斗,也给了我们很多的关怀。说实话,我已经深深爱上了这片土地。可是,您知道吗?朝鲜从1910年被日寇吞并到现在,已经整整三十五年了。作为她的子孙,我要去抚平她的创伤,使其早日走出战争的阴影。因此,请求组织上批准我带着妻子回国。”说到这里他眼睛湿润,眼泪在眼眶里打着转转。
李冀看到李成明态度坚决,说道:“那么好,县委会慎重考虑你的请求的。对于其他同志的任命,你还有什么意见吗?”
“县委考虑的很周全,我完全同意!”
“好!那么,请你回去传达县委的指示;让同志们尽快上任开展工作。”
“好吧!”二人握手言别,李成明当天回到了闹枝沟。
回到密营,李成明把战士们召集在一起传达了县委的指示;他说:“说实话;鬼子投降了,高兴之余我却迷茫了好几天。现在好了,柳河已经成立了民主**,各项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之中。李冀同志想的很周到,对我们独立营的同志都有了具体安排。李艳云同志被调到县委妇女部,秦连长和你们几个都安排在了县大队。这样,大家又可以在一起战斗了。”
一个战士笑道:“营长;说了半天,你和嫂子安排啥好角色了?”
“是啊?不是让你进城当县长了吧?”另一个战士也附和道。
“保密!”李成明笑了笑,说道:“我腿上的伤还没有好利索,组织上安排我休养半年;白玉仙同志也只好暂时陪着我,因此还没有安排工作。不过,无论我们今后走到哪里,都会和大家一起战斗的。”说到这里,他转向李艳云和秦连长说道:“明天准备一天,后天你们就带大家进城找李冀同志接洽。我还要执行一项特殊的任务,回来后会到柳河找你们的。”
第二天一早,不见了李成明身影;李艳云问白玉仙:“他一大早上哪儿去了?”
白玉仙嘟囔道:“昨天晚上就走了。说是去看看王师长,给他扫扫墓。”
“玉仙,他没和你说什么吗?我总觉得有点蹊跷。”
“没有啊?我也觉得有点不对劲。姐,等他回来你问问他吧!”
“好了,赶紧收拾吧!等他回来姐姐好好问他;都三十多岁的人了,还那么神神秘秘的。”
李艳云他们到柳河后,从李冀口中瞭解了李成明要回国的事。李冀让她代表县委再和李成明好好谈谈,争取留在县大队。李艳云说道:“县长;我太瞭解他了,李营长认准了的事,九头牛也拉不回来的;不过,我再试试看。”
第三天,李成明回来了。李艳云劈头问道:“小龙;听说你要回朝鲜,咋也不跟我商量商量呢?”
“姐;还商量啥呀!我的主意已定,我想等到组织上批准再告诉你呢!”说到这里,像想起什么似的说道:“对了!我得赶紧找李冀同志问问,县委研究过没有?”
“不用去了,李县长让我通知你,明天开始到县大队工作呢!”李艳云一本正经地
说道:“小龙,你就听组织的安排吧,别走了,和我们一起工作吧!这儿就是你的国,
就是你的家。到哪不是革命啊?!就听姐姐一次吧,好吗?”
“姐;无论我走到哪里,你都是我李成明的亲姐姐,我永远不会忘记你,不会忘记那些同甘共苦的战友的。不过,你想想;我十五岁流亡到中国,现在已经整整十六年了;人生还有多少个十六年呢?作为一名革命者也好,作为一个老百姓也罢;怎么能够不爱自己的国家呢?说实话,我爱中国,我爱这片热土,也爱朝夕相处的兄弟姐妹。可是我同样热爱自己的祖国,爱生我养我的那片土地;尽管她是那样的贫瘠,尽管她已经饱经风霜;我能撇下自己的祖国吗?”李成明的眼睛已经湿润了,他稍微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姐,好在这里离鸭绿江不远,我一定会常来看你,来看包大哥包大嫂;每到清明我都会回来给杨靖宇将军、李红光将军、王仁斋将军、曹国安将军、周建华将军、杨俊衡将军、柳万熙将军;还有刘山村、蔺秀义、陶凤玲、王松年、白明植、郭大刀;还有所有九路军和第三师牺牲的战友扫墓的。也会来看李益文、李 青、乔荫堂、陈兴樵、密心孝、金 山、万松坡、程国钧、李明翰、丛继清、鬼子刘、邓马倌、栾占奎他们的。”李成明说到这里,眼睛已经湿润了。
“小龙;啥也别说了,县委已经批准你和玉仙回国了。你一定要把玉仙照顾好,每年都回来看看我们。姐哪儿也不去,就在这儿等着你们。”李艳云说着,已经泣不成声。
“姐,我和小龙一辈子也不会忘记你的。”白玉仙说着扑在李艳云肩膀上痛哭不已。三个人难分难舍,久久不语,沉寝在离别的痛苦之中。
第二天一早,李艳云代表县委向李成明夫妇送行。三人站在月台上,依依惜别,有说不尽的话。
“呜!”一声长鸣,火车进站了。
李艳云擦去眼泪,强装笑容说道:“玉仙,小龙;该上车了!”
白玉仙重新扑在李艳云肩头,痛哭不已:“姐,和我们一起走吧!”
李艳云哭笑着说道:“傻妹妹,正像小龙说的那样,这里是我的祖国呀?上车吧,别忘了回来看看姐姐。”
“呜!”又一声长鸣,火车慢慢启动了。
李成明说道:“玉仙,快上来吧!待久了姐姐会难受的,我们走吧!到时候再来看姐姐,来看九路军和第三师的战友!”
白玉仙眼睛哭得像个桃子,随着火车的启动两支手慢慢松开;火车在声声“保重”声中,缓缓离开了站台。
李艳云久久地站在那里,直到火车完全从视线中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