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3 毒发?
";辛乙医术高超,我看也不像吹牛,就是不为生子,给母亲调理好身子也是好的.你就让他试试又怎样?藉着给我看伤的名义进来给您诊个脉开个方,也不会有别人知道.再说,人家那些没生子不也一样要上庙里去烧高香求子?这正正经经的事,到了您这儿怎么就变扭涅了.";
华氏听她说破这话,满肚子气竟是又消去了些.
没能生个子嗣,岂不是她最大的忧虑?沈宓虽然表示不强求,但有个子嗣传承他的衣钵总是好的,倘若当时她有了儿子,沈思敏这些人岂非就想不出那馊主意埋汰沈雁来?如今沈家虽没人敢拿这个堵她,但私底下季氏陈氏她们难道就不会轻慢她么?
沈雁行事虽然大胆,却也是为了解决她的隐忧,她有什么理由真的怪责她?
她叹了口气,重又坐下来.
沈雁悬着的心放下去,又娇嗔依上她身边:";我并非是鲁莽的孩子,做事自然会有把握不会落人话柄才会做的.明儿辛乙会过来,母亲就暂且信信他吧?纯当是给自己个机会.";
华氏抬手抚着她的头发,低头下去与她碰了碰额角,算是应了.
心里微微有孝酸,却又发暖.
虽然有个儿子是更好,但她可从来没觉得那是个真正的遗憾,相较于别人家的儿子,沈雁带给她的快乐和幸福可是太多了,她怎么舍得让她不顾自己的闺誉去跟大夫打听这种事情呢?之所以生气,无非是心疼她总是要替她这个当母亲的操心罢了.
这一夜毓庆宫的树枝被秋风撩拨了一夜,韩稷也简直没有怎么睡.
冷静下来之后,他当然也知道沈雁打听生子秘方未必就是为了嫁人,可是这件事还是像根针一样刺破了他心里的那层浑沌,原来他对沈雁的感觉早就已经不正常,顾颂在绪林旁打他的那一拳也不算完全冤枉他,他对她是真的已经有了暖昧的情愫.
而仔细想来,他竟然不知道这种感觉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是从一开始知道被她愚弄了之后就有了在意,还是在目睹到顾颂在荣国公府替她讨要葡萄,这些都已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份心思一经展开竟然就无可收拾!
这一整夜他时不时地脸热,时不时地欣喜,又时不时地彷徨,他已经十五岁,会对姑娘心动也是正常,可是他心动的对象居然是个才十一岁不到的孩子,这就让他有些不知所措了,他这样,会不会有些病态?
早上顶着两窝乌青出了门,辛乙拢着手在廊下迎他:";哟,少主这是毒气又发了?";
韩稷狠瞪了他一眼,闷不吭声去了营房当差.
陶行贺羣凑到辛乙身边:";少主的毒气不是早就清除了许多了么?先生还说过要不是为了瞒住太太,暂且要留些痕迹迷惑众人,要不不出两三年就全部清除,怎么这当口根本不是毒发时间,毒气又蹿出来了?";
辛乙收回目光道:";毒气这种东西,平时好控制,一旦思春,就不好说了.";说着拍了拍他们的肩膀:";我还要去永庆宫给雁姑娘看伤,你们看家.";
";少主……思春?";
陶行二人愣在那里,蓦然也被耳朵里独独充斥着的这两个字弄得凌乱了.
沈雁扭伤脚的事终究不可能瞒得住,华氏左思右想只好对外撒了谎称她在殿里被猫吓得绊了跤.
被猫吓了,又跌在自己屋里,总归比跌在外头强些.
辛乙到了西宫,说明是给沈雁送东西之后,门口的侍卫便就通报了永庆宫,青黛出门来迎,到了永庆宫,就见护国公夫人和薛晶韩耘以及华氏都在.
昨儿薛晶韩耘一回来,护国公夫人就听他们俩忧心忡忡地把事情经过给说了,说到韩稷去到那里时,不免问起细节,当听得他并未曾与沈雁有过什么暖昧之举,方才又暗地里松了口气.
不是她信不过韩稷和沈雁的为人,到底他们俩郎才女貌,家世又匹配,且年纪也差不多到了晓事的时候,虽然那天夜里是柳曼如胡闹,可是韩稷与沈雁谈得来这却是她从薛晶他们口中听来的事实.若他们一时忘形有了些不当之举,也不是什么大惊小怪之事.
如今听得他们细说了经过,知道全程光明坦荡,自然就对俩的品行放了心.少年男女相互有了交情,在外互相帮助一下乃是应该,只要没有逾矩之处,暂且大可放心让他们往来.
早上华氏让人去请她过来说话,说是辛乙会过来替沈雁换药时,她也知道是个陪座避嫌的意思,因而就二话没说过了来.
护国公夫人见了他,便就笑道:";我认识你们主子这么久,倒从来不知道你还会医伤.";
辛乙含笑称:";其实是国公爷为了防止我们大爷练武受伤,因而指点了几手治扭伤的良方,小的没曾想竟还因此无意解了雁姑娘之围.其实算不上医伤,就是些寻常处理,一些小伤小的还是能应付得过来,但再严重些的小的就爱莫能助了.";
护国公夫人想起行武之人都会几手医伤的简单技法,自家丈夫与儿女们也都会几手,再加之昨儿华氏又已然起太医过来主治,因而对他这番话毫无疑虑,转头与华氏笑道:";已经很了不得了.";
辛乙谦辞着,便就随青黛一道去到偏殿这边来.
沈雁一面透过珠帘望着那头,一面小声道:";先生可把方子带来了?";
辛乙沉吟着,说道:";方子倒是带了,只不知道姑娘可是要用在谁身上?";
沈雁踟蹰了一下.辛乙笑了笑,接着便又说道:";小的还会些脉象之术,方才见沈夫人面色之间隐隐泛黄,姑娘若是觉得方便,不如让小的给夫人请个平安脉可好?";
沈雁两眼一亮,她正愁着怎么样不把华氏透出来,没想到这辛乙竟这么上道,看他的意思,分明就已经是看了个分明嘛!那倒也是,她才十岁,自然不可能替自己讨这种方子,而沈宓至今无子,她要讨很可能就是替华氏讨了!
她不由对这个风度翩翩又聪明通达的管事肃然起敬,韩稷留了这么个妙人在侧,真的是把他当管事而已吗?当下连忙点头:";先生有此美意,自然是好!";
辛乙笑笑,不慌不忙地照昨日的样子替她换了药,然后就水洗手.
沈雁对胭脂耳语了几句,胭脂便就走到正殿这边,与华氏道:";姑娘说奶奶请平安脉的日子到了,眼下没有别的大夫,为这点事又不便去太医,不如就顺便请辛先生代劳可好?";
护国公夫人道:";辛乙还会开方子?";
辛乙已经从珠帘内走出来,含笑揖首:";回夫人的话,小的不会开方子,只是略懂脉象而已.方才沈姑娘非说信得过小的,这才敢斗胆一试.";
护国公夫人笑道:";原来只懂脉象.";
脉象这种东西说深很深,说浅很浅,但凡看过几本医书的,兴许都能称自己懂得脉象.护国公夫人并未将这事放在心上,见着薛晶韩耘又在猜午膳有什么菜吃而大伤脑筋,不免又被移开了注意力去.
华氏这里道:";既有这么巧的机缘,那就有劳你了.";
扶桑拿来方帕子覆在她腕上,辛乙搭了三指上去,凝神侧听起来.
韩耘凑过来要点心吃,护国公夫人分别拿了一块给他们俩,辛乙这里就已经探完了.
";怎么样?";夫人含笑道.
辛乙亦微笑回应:";小的测到沈夫人脉象偏弱,应是有些虚寒之症.也不知道准不准?";
护国公夫人笑道:";这倒是准的.我看她这样的日子就披上了小袄,可见畏寒.";不过也不算什么,十个妇人里头恐有七个虚寒,只是程度不一.
华氏这里让扶桑赏了辛乙,辛乙也没拒绝,称了谢便就回到珠帘这边桌后坐下.
沈雁看他凝神不语,遂道:";先生可看出什么来?";
辛乙张嘴欲说,目光落到她身上忽然又止住了,改说道:";我就是说出来姑娘也未必懂.我这里给夫人开个方子,姑娘若是信我的,每到夫人月事停止之后第四日让夫人服下,每月服三日,连服三个月,再试试——";
后面";同房";两个字却万万说不出口了.但不说又怕她弄错,回头节外生枝,遂顶着一张烫红的老脸补充道:";姑娘这么跟夫人说,夫人自会明白.";
用得着他说,她也明白!不就是房么?
沈雁瞭然地点头,但仍装着迷糊:";总之先生怎么说的,我就照搬给母亲听便是.";
辛乙放了心.
这里提笔凝神思索半晌,一挥而就便出了张方子来,递给沈雁道:";捡上好的药材,按量煎服.半年之内若无消息,再来寻小的开个方,通常只要经络未堵,最多三个方子,必有转机.";
沈雁接过来看了看,看上去都是些寻常滋补的药物,有几样虽然面生,但也不是没见过.听得他这番话,心里高兴得得什么似的,遂就仔细收好入袖,又让福娘拿来两张银票,塞给辛乙道:";一点心意,先生切莫嫌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