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村不知道美国人打得什么算盘,只好将美国人的请求告诉天皇,请他拿主意。天皇一听气就不打一处来,不过他更关心的是战局的发展。一旦战局失控,将指挥权交给美国人只能是唯一的办法。
天皇面带怒色的问:“中国军队现在打到了哪里?”
中村快走两步来到天皇的近前,指着桌上的地图说:“这儿!中国军队已经在神奈川县的横须贺发起了新的攻势。”
“美国人的部署是什么,他们的指挥官是什么?”
“美国人希望我们将军队的指挥权交给他们。以利两军制定统一协调的防御计划。”
“哼哼,想得美。把指挥权交给他们只会让更多的士兵去送死。美国人不是那么靠得住的。天皇发了一顿牢骚,然后又问:“如果我们不交会怎么样?”
中村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因为他也不知道美国人到底是打得什么算盘,只能摇着脑袋说:“美国人会不高兴,除此之外,我想不出别的什么。”
“既然如此,那你告诉美国人,建议他们成立一个联合指挥部统一指挥两国军队。”
中村看天皇的态度如此坚决,就没有继续追问,而是心领神会的走了。很快,美国人就收到了中村的回电称:由于语言不通,编制和军令不一,建议建立联合指挥部以协调作战,而暂不采取美军统一指挥的方式。
收到日本人的答覆,一线的指挥官没有什么不满,但是远在华盛顿的沃森却暴跳如雷。他认为日本人是想摆脱美国的控制,这简直是忘恩负义的做法。尽管他现在很生气,但是前线的战事吃紧,还不是给他们一个教训的时候。
战局并没有以你为美军的加入而向有利于日本的方向发展,在美军进入名古屋后不久,解放军的远征军就南下攻占了横滨。为了保证主力继续南下作战,东京和横滨的防务都交给了海军陆战队。
随后远征军接连突破日军防线,迫使日军向南退却,远征军随即包围了日本的重要军港横须贺。驻守这里的美军和日军迅速构筑了以城市和海港为核心的四层防御地带,总面积超过了400平方公里,日本人称之为横须贺防御圈。
此时,日军兵力不足2万,大多是一路被远征军追到这里的,重装备损失殆尽。在美军的帮助下,日本人边打边恢复,总兵力很快就恢复到了5万人,不过新兵过半,战斗力依旧不强。而美国在横须贺的兵力虽然达到了2万人,但多数是海军。
横须贺对于美国是极端重要的,毕竟这里是一个重要的军港,也是美国的航母基地。一旦这里失守,那美国人在日本的主要基地就剩下佐世保和那霸。东京方向的进攻力量就失去了依托,因此远东战区司令布莱德利将军不得不向这里空运部队。
不久,远征军就
向横须贺防御圈发起了连续进攻,此时的远征军经过前期的连续作战,人员和装备损失较大,战斗力不如初期,尽管如此远征军还是突破了二层防御圈。
但突破两层防御圈的远征军损失巨大,人员和装备短时间内都无法弥补。相比之下,美日联军在兵力数量上已经处于了相对优势,虽然这种优势不大,但随着远征军人员消耗的加剧这种优势正在逐步扩大。
鲁云翔发现这一问题后,立即向国内请求迅速增兵,同时要求出动海军封锁横须贺港。
美日联军在横须贺防御圈的行动不是主动进攻而是积极的战略防御来消耗远征军的实力,藉机发起反击。由于守军被压缩在横须贺,美日联军的补给线相对较短,而远征军的补给线则过程。从静港上岸的物资不得不通过上百公里的铁路线才能抵达前线。而美日联军则充分利用横须贺及其周围地区发达的交通网迅捷调动部队和补给,同时通过横须贺港还可以得到源源不断的物资和人员补充。
对于鲁云翔的要求,海军方面也是顾虑重重:如果从东京湾将航母编队派往横须贺参加封锁在作战,那在东京的海军陆战队将迅速失去海空军支援,一旦美国人发起突袭,逃往北部的东京守军再南下合围,那海军陆战队只有死路一条,东京和横滨也会拱手让给敌人。如果从国内派遣部队,恐怕时间又太久了。最后他们达成的妥协方案是,海军从航母编队中抽掉两艘潜艇南下封锁港口,同时由空军派出远程轰炸机从中国本土出发轰炸横须贺港。但这样力度的打击实在是太过微弱,进过有超过15艘大型舰船被击沉击伤,但是美国人到达横须贺的运输船达到了日均16艘,卸下的物资日平均达一万吨!
就这样美日联军依托有利地形,凭藉兵力、火力、机动和补给诸方面的优势,最终顶住了远征军的进攻。
这是远征军最不愿意看到的,鲁云翔意识到了巨大的危险,他再次向国内发回急电,请求动用航天军的太空武器彻底摧毁横须贺港。
当航天军按照命令使用太空武器摧毁横须贺港的基础设施的时候,隶属于美国空军机动司令部的C-5战略运输机已经在关岛集结,准备将超过3万吨的物资一次性运抵横须贺。美国人早就设想到了横须贺港可能在战时被毁,为了弥补损失,他们集结了大量的c-5、c-17战略运输机,用来提供后勤保障。 为了迎接这些“大家伙“的到来,驻守在横须贺的美军改扩建了机场。
中国空军随即组织了对机场的轰炸,远征军的炮兵部队也对机场实施了火力封锁,但是效果不佳。
得到了兵员和兵器补给的远征军, 经过重新组织后准备对横须贺防御圈发动新的攻击。鲁云翔不希望战斗久拖不决,因为这样只会让部队更加危险。为了确保战斗能够
取得胜利,他还冒险将守卫东京和横滨的海军陆战队抽调了1万人。而此时的横须贺美军 经过不断的人员补充,陆军实力已达到约1万多人,而日本军队经过整顿与重新编组,已恢复到约6万人的规模,联军总计约8万人,火炮400门,坦克600辆,装甲车2000余辆。
而远征军虽然有4个师,6万人加上海军陆战队的1万人,兵力大体相当,但是由于海空运距离太远,重型装备和美日联军相比差距较大,只有约200门火炮和400辆坦克。
而人民军则只有9.8万人,只能说苏联也是个纸老虎. 其中还有不少刚征召入伍的新兵,火炮300门,坦克100辆。两相对比,远征军无论是在人数还是在装备上,都处于劣势。
因此,尽管士气高昂,作战英勇顽强,但是在付出巨大代价后依然无法突破美日联军的防线。担任主攻的两个装甲团,坦克损失超过三分之二,基本上已经没有了后劲,虽然鲁云翔将预备队都派了上去,依然无法撕开美日联军的防线。
在僵持中,危险慢慢降临。
美军的指挥官布莱德利将军有显赫的家世。他的祖父就是人称“士兵将军” 的美国五星上将布莱德利。他曾担任过巴顿将军的副手,在诺曼底登陆战役中立下赫赫战功,曾担任过美军驻欧洲地面部队总司令。随后又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参谋长联系会议主席,并晋升为五星上将,成为美国 20世纪少有的几位获此殊荣者之一。不过他祖父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在朝鲜战争中打赢,今天历史的轮回让他有机会再次与中国交手,不过他可不想成为另一个麦克阿瑟。
通过冷静分析,布莱德利发现,战局从表面上看,远征军方面已经取得了巨大胜利,不仅占领了横须贺外围阵地,而且正向最后防线发起一轮又一轮的猛烈攻势,大有一举攻占横须贺的架势。但是侦察获悉的情报显示远征军已经用尽了全力,甚至将最后的预备队都投入了战斗,但依旧无法撕开对手的防线。随着战斗的消耗,远征军在兵力和兵器上的劣势日益凸显,而美日联军一方的优势在不断加大。
布莱德利认为守军不但能守住最后防线,甚至可以适时组织反攻。但是如果仅是发起反攻,即使成功,远征军也会有组织的边打边退,最多打成击馈战,不能全歼。而如果他们现在抓住东京和横滨防守空虚的机会,组织退守日本本州北部的部队发起反击,美军再利用自己海空优势和充裕的部队,在骏河湾发起登陆作战,一举切断远征军的补给线那时候中国就只有求饶的份了。
多年来,美军积累的海外征战经验加上日本东海岸港湾众多、交通发达的地理特点,正是布莱德利实施两栖登陆的绝佳条件!
看着办公室里的作战地图,布莱德利笑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