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备东京的指挥官名叫广平辉,陆军中将。他与防守多摩的小畑是校友,只是比他大二届。此人精于战术,透过鼻梁上的眼镜,可以看到狡黠的目光。被誉为日军中的“野狼”。“野狼”作战凶狠,祖上就曾经参加过二次世界大战,是乙级战犯。骨子里渗透了军国主义的污泥浊水,是个死硬分子。
他通过多摩、稻城等地的防御作战得出了一个结论:小规模的作战单位才能适应巷战的需要,而连,排甚至班级战斗单位已不适应巷战的需要,取而更小的作战单位和装备,才是巷战的真正利器。基于上述考虑他将守城部队设置为7000多个攻击小组和3000各掩护小组。
所谓攻击小组就是日军的刀尖,攻击小组一般由5人组成,他们是整个伏击战的歼敌力量,攻击小组的指挥员一般都是连、排一级的军事主官,主要装备有机枪、自动步枪、狙击步枪和反坦克火箭筒或反坦克导弹。主要任务是伏击敌人的进攻部队,消灭敌人的装甲力量。
掩护小组通常有5组成,组长一般都是正规军的士官或老兵,他们都是经验丰富的阻击手和机枪手,除装备阻击步枪和轻重机枪外还装备轻型迫击炮和便携式防空导弹,当突击小组行动时,掩护小组将提供火力掩护,狙击打援等确保突击小队完成任务。不论是攻击小组还是掩护小组每个小组有通讯员一名,他们跟随组长行动,负责协调与其他小组的行动。
日本人的情报显示,中国军队为了应对城市巷战,专门研制了一种装甲车,这种装甲车的底盘和装甲都经过了特别的加固,一般轻武器对它没有作用,即便是用高射机枪平射也没事。一般的PRG火箭筒无法给他造成致命上,而它的周身遍布射击孔。车内的士兵可以从容的向外射击。
广平辉等人制定了一种战术,专门对付这种装甲车。他们首先设置一个密布地雷的雷区,然后将装甲车及伴随作战的步兵引入包围圈,然后封锁退路,集中若干各突击小组和掩护小组围攻,利用各种反坦克武器将装甲车消灭,然后从容干掉步兵。
日本人通过仔细的研究,采用了成功的战术。他们利用东京复杂的城市地形,设置了大约4000个隐藏的坚固火力点,用自动武器大量杀伤远征军。
为了避免火力点暴露后被空中力量摧毁,日本人采用灵活游动的战术,利用这些火力点,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基本不在一个火力点打上太久。即便掩体被摧毁,也基本上不会造成什么人员伤亡。这就大大削弱了远征军火炮和空军精确打击力的优势,使得控制一个区域必须依靠大量的步兵实施攻坚作战。
日军在面对中国步兵的时候,有意识的做到诱敌深入。只有把中国军队放进来打,才能避开中国
的炮火。由于重武器怕误伤,在面对面的交锋中基本无法发挥威力。
在进攻作战中,远征军往往没有地形上的优势,日本几个突击小组,配合几个掩护小组往往占据一些建筑物,就可以阻挡几倍于己的远征军兵力的进攻。在自动步枪和机枪的密集火力,一两分钟就可以杀伤大量的敌军,十个人的火力密度甚至可以超过二战时期的一个步枪连。虽然日本人没有重武器,他们手中只有类似自动步枪,机枪,火箭筒和枪榴弹的轻武器,正是这些威力距离一般不超过400米的武器,在战斗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当双方在只有几十米的邻近大楼战斗的时候,能够占据优势地形,发挥手中武器优势的一方,就可以获得绝对的优势。
为了清除一个火力点,有时候中国的基层主官会呼叫武装直升机的火力掩护,但他们很快发现由于双方靠的太近,直升机的火力常常会误伤自己人。甚至爆炸震碎的钢化玻璃从十几层楼上坠下都会将下面的一片人扎伤。但是一旦没有火力支援,这些火力点又会给远征军造成更大的伤亡。
远征军的六个营从六个方向向东京市区摸索进攻。获知情报的广平辉采取了诱敌深入的战术,选择一个在地形不利地区进攻的装甲营,逐步诱使其深入城中。同时指挥信息战部队对其通讯进行无线电干扰。
由于日本军队采用了相当实用的战术和准备,其它方向进攻的五个营开展不久就遇到重重阻击。日军战斗力之强超乎他们的想像,一天之内攻入市区的远征军阵亡200多人,伤者不计其数。担任伤员运输任务的直升机被击落了4架,创下了自远征军登陆以来,直升机当日损失之最。
由于通讯受到了严重干扰,突进的这个营根本不知道友军遭受的损失。他们一直沿着自己的目标——东京塔方向前进。由于指挥官的轻敌,他根本没有意识到这是日本设计的圈套。500多人的部队在60多辆坦克和装甲车的掩护下,向市中心进发。
为了诱使装甲营士兵从装甲车里出来,同时利用复杂城市地形以削弱其重武器的威力,然后集中兵力将其歼灭。日军仅仅派出了一百人左右的兵力把守广播电视大楼,在与远征军交火后轻微抵抗就撤出了。装甲营的指挥员张勤少校认为敌人的主力已经逃走,抵抗者已经被击溃,于是下令部队迅速占领这座大楼。
几十辆装甲车迅速挤满了停车场。就在士兵们刚刚下车,准备占领大楼的时候,突然机枪大作,手雷如雨点一般从四周的建筑上砸下来。
他们已经被日本人引入市中心己方重兵部署的地域,日本武装立即发动全面的猛烈打击。他们首先用反坦克火箭筒击毁了最前和最后的两辆坦克。整个停车场的道路一下子被堵死。在不远
处的两辆坦克慌忙中调转炮塔,准备对远处的目标射击,早有反坦克导弹对准了他们。还没有等坦克开炮,导弹就对着他们挨个点了名。
手雷在人羣中爆炸,雨点般的子弹将士兵们成片的扫倒,部队一下子慌乱了,由于道路被堵死,停车场上的部队前进不了,也后退不了。一部分士兵乘坐的步兵战车和步兵运输车被击中,车里士兵瞬间全部阵亡。另一部分相对有经验的士兵拼死冲出装甲车,就在车门被推开的一瞬间,密集的子弹马上就将人打成筛子。一些侥幸未死的士兵躲在烧毁的坦克和装甲车下反击。在战车和碎石堆后向周围无数的日本火力点射击,此时日本人引爆的预先埋设的地雷和大楼墙外的炸弹,士兵们不是被炸死就是被从楼下碎裂的大块玻璃砸死。
士兵们无处躲藏,被日本人精心埋伏的狙击手挨个点名。日军调来了迫击炮,参与到这场惨无人道的屠杀盛宴中来,整个街上几乎每一寸都是日本人枪弹和迫击炮的射击点。血水顺着广场上的排水沟一直向下流,沾满了整条街道。
装甲营的所有重装备损失殆尽,营长张勤少校声嘶力竭的向总部要求支援,但通讯已经被日本人干扰,他的耳机里只有一片“沙沙”声。
张勤此时后悔万分,当初没有让步兵占领者周围的建筑,而是率领部队孤军深入。这样的错误在东京外围作战中曾经出现过,被远征军命令禁止在没有步兵掩护下突进的做法在骄傲自大的情绪掩护下,越演越烈,最终铸成大错。
张勤原本指望自己的友军可以及时营救,但他没有想到,其他的五个营在进攻开始不久之后就遭到了严重损失,迅速返回了出发阵地。依靠重炮和空袭阻挡着日军的反击。虽然他们被日本人打得很惨,但最终没有被包围,而是在重火力的掩护下,击退了日本人。
他现在的处境就不一样了,自己已经日本人彻底被包围。如此下去只能是坐以待毙。一旦夜幕降临,对地形不熟悉的装甲营更会无力还手。当务之急是迅速组织力量突出重围。
他组织起仅有的力量,迅速攻占了几座建筑物,并以此为支点据守。同时在建筑物的楼顶施放了红色求救信号,被担任空中掩护的武装直升机发现,在武装直升机的掩护下,张勤带领着100多人的队伍开始后撤。然而日本人哪肯放手,集中力量向张勤残部发起总攻。得知被围困部队下落的总部,调来了300毫米火箭炮团,在无人机的校射下,对日军防御地带实施了火力急袭,这才瓦解了日军的进攻。张勤少校在突围战斗中中弹阵亡。余下的大约100人几乎全部负伤,其中他的一个主力连打得只剩下一名军官和1名士兵。但装甲营残部最终在友军的全力帮助下,还是成功突围了出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