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中国准备给日本一个下马威的时候,远在千里之外的以色列,贝京总理亲自领导以军也准备给伊朗的核开发计划当头一棒。
为了让训练更就爱贴近实际,以色列人在沙漠里,按照一比一的比例建造了一个核设施的模型,用以训练飞行员,日复一日的训练,飞行员们对作战行动的每一个步骤都烂熟于心。
就在训练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时候,“摩萨德”传来消息,伊朗的研发进度加快,如果不出意外,半年后就将进行理论实验和爆轰实验了。
贝京获悉此事,深感忧虑。以色列不是美国,时间不等人。他下定决心拉上美国尽快动手。
就在以色列全力以赴积极准备的时候,美国政府突然要求以色列停止危险举动。
贝京大惊,他不知道如此绝密的计划怎么会泄密?马上下令情报部门展开调查,结果以色列在美国出口的那批掩体杀手炸弹的弹载计算机上找到了一个后门程序,只要以色列输入目标座标,就会被美国发现并记录。按照座标美国使用侦察卫星进行了拍照,发现了以色列的训练基地。
得知以色列的做法,文斯特又被急急忙忙派到特拉维夫灭火。贝京总理对于这位美国特使相当不感冒,只派了副总理接见他并且告诉他,以色列不会单方面采取针对伊朗的军事行动。
美国人的做法彻底激怒了贝京。他下定决心甩开美国人自己单干。以色列的军火公司受命立即仿制自己的“掩体杀手”。
在加速武器装备研制的同时,军方感觉时间已经耗不起了。还没等贝京下令,总参谋长埃里奇就带领三军司令在模拟核工厂附近的观察所里观看了海空军实弹打击演习。
芙拉则在这次预演攻击中操作一架无人机实时观看了整个空袭过程,他从编队的集结到投弹每一个细节都看的非常仔细,以便针对不足进一步完善计划。
当埃里奇看到整个攻击过程准确流畅,大有巴比伦行动余风后,满意的说:“现在谁都不能再阻止我们完成这个伟大的历史任务了。”
8月10日凌晨,在空军作战部长芙拉的陪同下,总参谋长埃里奇、空军司令沙欣带领一羣空军高级官员悄悄来到位于特拉维夫的空军基地,这是距离目标最近的一个机场。“利刃”行动的参战队员早已在此等候,他们无一不是以色列空军最精干的飞行员。
此时此刻,沙欣的心情异常激动。想当年正是他和战友们驾着战鹰驰骋蓝天,为了以色列出生入死,闯过重重险阻,成功的轰炸了伊拉克的核设施,使“巴比伦”行动一举成名。今天新一代的飞行员们要再次复制当年的辉煌,老将军心中自然是波澜起伏。
埃里奇的心情也格外激动,他告诉飞行员们,海军的潜艇已经秘密出动了一周,他们将在相
同的时间向伊朗的其他核设施发动打击,彻底清除以色列的心腹大患。“全体以色列人在看着你们,不要给空军丢人。再来一次‘巴比伦行动’。” 埃里奇的一句话让每个人热血沸腾。
埃里奇训话完毕,空军作战部长芙拉走上前来,打开一个文件夹,开始宣读作战命令。经过多次演练,飞行员们对任务的细节都瞭如指掌,只是还不清楚具体的行动目标。当听到攻击的目标是伊朗的核设施后,飞行员们既诧异又兴奋。此次攻击难度比当年的“巴比伦”行动更大,如果攻击不成就必须立即返航,否则就有可能使整个机羣面对伊朗的俄制防空导弹网。此外,芙拉还着重强调在伊拉克上空要全力避免被美国人发现,一旦受到美国人的干扰无法摆脱,则应该放弃任务返航。
宣读完作战命令,埃里奇又告诉所有飞行员,此次行动由利亚兹中校担任空中指挥官,空中违令即便成功也要军法从事。
利亚兹此举倒不是多余,这次行动中的飞行员都是精英,大都身居高位,有不少和利亚兹的军衔相等,甚至还有比雷兹军衔更高的。如果各自为战,整个行动必然毁于一旦。
接下来沙欣和颜悦色的对大家进行了战前鼓气,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为飞行员们鼓劲儿加油。沙欣首先告诉他们如果不行就回来,反正机会还多着呢。接着又说,如果不幸中弹要千方百计的飞回来。我们的救援队员不惜一切代价也会把你们接回家。如果飞机无法飞回就要在指定的公海上空迫降,海军的潜艇会接应落水的飞行员。
行动的时间定在中午,这样飞到伊朗的时候正好是傍晚。那时伊朗的雷达和导弹兵都在吃饭,防范相对松懈,防空火力相对最薄弱。
参加攻击行动的队员们早早就登上飞机,随时准备起飞。就在沙欣准备发出允许起飞的命令时,内阁总理来电话,埃里奇去接电话。几分钟后他满脸沮丧的过来告诉沙欣,攻击计划被暂停了。
原来,就在出发前贝京发现了一个问题:轰炸时间选择的不合理。因为这天恰好是工作日,一旦实施轰炸很可能将俄罗斯的技术人员和工程师炸死,那样的话,生活在俄罗斯的200多万犹太人可就惨了。
虽然内阁已经批准了打击计划,但贝京还是打电话告诉埃里奇行动推迟。埃里奇根据贝京的命令,将行动时间改在了周日,他认为周末技术员会离开核工厂休息,即便不离开的,在烈日当头的中午也会去吃个饭打个盹什么的,总不至于在太阳底下把自己晒干,这样就不会因炸死他们而引起不必要的麻烦了。
周日的特拉维夫空军基地。飞行员们已经坐进了绘有美国军徽的战机,地勤人员开始做最后的准备工作。
以色列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一旦在伊拉克上空遇见美国人,可以迷惑美国飞行
员规避不必要的麻烦,更重要的是,以色列一直担心伊朗核设施附近的道尔M1防空导弹,一旦飞机被击落。伊朗人一定会从机徽上认为是美国人干的,从而顺利的把美国拉进这潭浑水。
当然,把美国人拉入战争,是以色列的政策,因为单靠自己,恐怕和地域辽阔并且装备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伊朗开战,以色列还是没有底气的。一旦对方使用装有化学武器弹头的导弹攻击以色列的大城市,那将造成以色列极大的人员伤亡。
终于,行动的命令下达了。12架F-16E战斗机从以色列北部的秘密机场腾空而起。每架的机翼下携带两枚以色列军火公司仿制的“掩体杀手”。军事技术先进的以色列将炸弹的重量增加至1 000公斤,与美制250公斤级“掩体杀手”相比,穿透力和爆炸威力都大幅增加。
此次长途奔袭,作战距离达4000公里,非常接近F-16E战斗机4200千米的航程极限了。虽然有空中加油机半路加油,但为了增大飞机的滞空时间,以应对不测,每架飞机还在机翼下加挂两个1 300升油箱,机腹下加挂一个800升油箱。
沙欣亲眼看着一架架飞机滑跑起飞,最终消失在天际。他默默祈祷,希望神能保佑“利刃”行动取得成功。
攻击机羣的航线和当年的“巴比伦”行动一模一样。战斗机沿着约旦、沙特的边境进入伊拉克领空。以色列的飞行员以超低空飞行通过了两国间的沙漠无人地带。约旦、沙特防空对此浑然不知。虽然没有遇到任何以外,但利亚兹不敢有丝毫怠慢。始终保持严格的无线电静默。很快,战斗机上发副油箱已经用光,战斗机甩掉副油箱变得更加轻盈。
行动进展的超乎寻常的顺利,既没有遇见伊拉克的防空导弹也没有遇见战斗机拦截,此时机羣已经深入伊拉克腹地,伊拉克人为什么没有反应呢?
利亚兹心里一直打鼓,他实在担心美国人会给他们的行动带来什么麻烦。然而事情往往就是这样不凑巧,怕什么来什么。利亚兹的编队迎面遇见了一羣美国战斗机。看着雷达上渐渐接近的小点,利亚兹反而不紧张了。大概是在伊拉克的上空没有遇见过敌人,美国飞行员一开始就把他们当成了自己人,用通用频道问候:“嘿,夥计,你们来自哪里?”利亚兹用流利的美语回覆:“德克萨斯,祝你们好运!”两个机羣擦肩而过,利亚兹悬着的心总算放下了。然后麻烦并没有结束,一架美军驻苏莱曼基地的一架E-8A空中预警机正在附近巡逻,并且越来越靠近机羣,利亚兹的汗不由的往外冒……
由于预警机侦察的主要方向是海湾,与以军编队相距很远,雷达上模糊的看到机羣的身影。面对对方的询问,以色列飞行员如实相告答道:“执行偷袭行动。”居然蒙混过关。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