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就任救国委员会主席后,丹斯特为了稳定人心做了大量工作。这天早上,丹斯特在国防部长艾米的陪同下到首都西南装甲营视察。此行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鼓舞人心士气,因此大批菲国内媒体跟随报道。
装甲营齐装满员等待检阅,刚刚战好队列,突然防空警报大作,只见装甲营的士兵们一个个丢盔弃甲,抱头鼠窜。这一幕让丹斯特勃然大怒,他拔出手枪一枪就将带头逃跑的营长就地正法。
很快空袭警报解除,原来是一架侦察机,众人虚惊一场。丹斯特按计划检阅部队,当他的检阅车刚刚经过装甲营军旗时,持旗手将军旗下摆90度敬礼,只听“咔嚓”一声,旗杆从中间折断,带着军旗掉在地上。
丹斯特装出的笑容立刻变得僵硬,彷佛被暴风雪冻住了一般。
阅兵指挥官看的是心惊胆战,生怕丹斯特再一枪毙了自己。于是草草结束阅兵仪式,打发走记者,带着丹斯特离开那里。
国防部长艾米陪同丹斯特来到陆军第221旅旅部,打算在那里吃顿午饭,然后继续赶路。车队刚刚停下,只听“轰”的一声爆炸,丹斯特脸色陡变,吓得赶紧缩回装甲车里头。
现场的人羣都紧张起来,警卫们四下搜索什么都没发现。原来是旅部饲养的一只小狗,被装甲车巨大的轰鸣声吓得惊恐万状,以为又是轰炸,夺路而逃时一头撞上一枚埋在树林里的绊发地雷。
丹斯特脸色阴沉,觉得这都是不祥之兆,就对艾米说:“饭不吃了,不要停留,赶快回司令部去!”艾米连忙对驾驶员大喊:“快开车,快开车,回司令部!”驾驶员鼓捣了一会儿,说:“灭火了。”丹斯特一听,浑身颤抖起来。
车内的隔音不好,艾米大声问怎么了?原来装甲车刚好在这时出了故障,走不了了,引得丹斯特一阵心惊肉跳。
政变出身的丹斯特,对于这些异状特别敏感。干脆扔下坐车,从221旅开了辆敞篷吉普车回马尼拉。
回到驻地,草草吃了点饭,丹斯特就躺到了牀上。可是直到晚上十二点,他一直没有睡着觉,翻来覆去总在想这些事情。直到夜里三点,他终于坚持不住了,才迷迷糊糊睡着。
突然被巨大的爆炸声惊醒,他几乎是摔倒牀下。第一反应便是逃跑。
当李默雷举枪的时候,看见了那张三个星期以来每天都装在自己衬衣口袋中照片上的脸。丹斯特看见李默雷吓得面如土色猛然关上了门,去抽屉中拿枪。就在这时,李默雷和赶上来的几名战士用手中的突击步枪打坏了卧室门锁。李默雷向前冲去一脚踹开了房门,顺手将一个手榴弹扔了进去。
“卧倒!”
“轰”一声巨响,白天的恐惧,晚上终于应验了。硝烟散去,
看着地上丹斯特的尸体,李默雷心想顽固的好战分子又少了一个。
在三楼,另一个突袭小组找到了艾米,他是个职业军人,一听到枪声,马上警觉的躲了起来。长期的戎马生涯,使得他对危险有一种特殊的敏感。在中国空军对国防部大楼的轰炸中,他侥幸逃脱。作为丹斯特信赖的助手,菲律宾国内的军事宣传和军队建设全部由他负责。在中国与菲律宾展开的舆论战中,艾米始终是一个难缠的对手。丹斯特之所以能够对菲律宾实施有效统治,也多亏了艾米构建的防御体系使得陆军在轰炸中保存了实力。当突袭队员冲进他房间时,怎么也找不到。突袭队员用催泪弹把藏在沙发底下的艾米薰了出来,一串子弹把他打得遍体窟窿,他晃悠了两下便死在了牀上。
罗斯罗被巨大的爆炸声惊醒,还没有缓过神来,自己的门前就响起了爆炸。他立即操起一枝AK-47,翻身滚到牀下,对着冲进房
间来的突击队员开了火,可惜连打3枪都没击中目标,而自己则在一阵短促的扫射中身亡。
完成任务后,队员们立即下楼,在门口他们遇见了惊醒的警卫。二话不说,一顿手雷招呼,便杀出一条血路冲出了前门,他们立即躲到一片高大椰子树后,等待接应。他们突然发现有一辆菲律宾警察的丰田巡逻车向着交叉路口冲来。显然是冲着枪击发生的方向。
菲律宾真是一个奇怪的国家,战时警察的反应速度比军队都快,又有好几辆警察发疯一般的向他们冲来。左建平一面向警察射击,一面自告奋勇:“大家快点走,我留下掩护!”
95式短管突击步枪喷射的火舌将冲在最前面的警车点燃,它尖叫着撞上了一座建筑物停了下来。后面的警察一边射击一边冲来,车上的轻机枪压的左建平抬不起头。精准的点射,几乎是擦着墙角,只要稍稍抬头就有被爆头的危险。左建平的小组遇见的就是原警察总监留下的那支特警部队。整个小组又被对手缠住的风险,多留一分钟就会多一分危险,丹斯特的海军陆战队就驻扎在城外,一旦听到爆炸就会赶来救援。整个突击队才122人,怎么能打得过装备有M60A3坦克的敌军呢?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李默雷从敌人后边杀了过来,他的队员架起FP90火箭筒,一下将警察的车子炸上了天。原来,错过了集合时间,另一只刺杀罗斯罗的分队还没有现身,他从远处的枪声估摸着他们遇上了麻烦,于是赶紧来救。
李默雷清点了所有队员,没有人阵亡,只有一名突击队员受伤。他随即通过无线电联系按时到达的武装直升机,对追击他们的敌军实施火力打击。
时间一到,打扮成“女人”的后勤支援组特工撩起裙子,掏出藏在裙下的终结者版25毫米榴弹发射器,拿在手里晃了晃就吓跑了校车的警卫。他们开上车就来接应突击队。
突击队一上车,校车如脱繮野马在大街里飞奔。后勤支援组的驾驶员用了一周时间瞭解整个城市,他们也知道如何控制大型的美国车很快穿过街角离开这座城市。三五个转弯就将追兵甩开。在逃亡的车内没有人大喊大叫,每个人都独自坐着警惕着敌人的追击。
离开了刚刚进行大肆破坏的城区,驾驶员就开始减速。他们尽可能的装作正常人一样。此时,太阳已经升起,很快, 他们就转到了通往海滩的道路上,队员们看见了四两满载士兵的卡车正在沿着海岸公路向着市区疾驰。
“快藏到座位下面。”
队员们立即躲在校车座位下。
菲军经过的时候,突击队员们内心非常紧张,子弹都已经上膛。但是这些士兵并没有打扰他们,大概是看到五辆校车的司机都是“女人”的缘故。到达海滩之后突击队跳下了车。当他们乘着小艇驶向大海时,行动就已经算是大功告成。
这次行动不单单除掉了强硬派的领袖人物,随后的轰炸行动还一举捣毁了少壮派军官的聚集地——海军陆战队司令部,武装直升机根据这次任务除了准备机枪之外,还装载了12枚“云爆弹”这是一种非常廉价、致命而残忍的武器。
他们悠闲而准确的向海军陆战队司令部、外交部和陆军司令部大楼投掷了这种炸弹。冲天的火光、强烈的冲击波和窒息作用让这三栋屡遭轰炸的建筑物彻底被毁,里面的敌军无一人生还。惊人的威力极大的震撼了对手心灵,给菲军士兵带来的空前恐惧。
此次行动的效力很快显现,战后一周,由文人内阁接管国家政权,在国内寻求和平的呼声日益高涨的情况下,接受了中国的要求,放弃对南海中国领土的主权要求,宣布无条件投降,至此菲律宾的战事告一段落。
……
菲律宾的战败使得越南倍感压力,作为同样与中国存在岛屿争端的马来西亚来说,他们是敌对的两国争取的对象。虽然越南的特使来了一茬又一茬,美国人也在劝马来西亚在南海问题上“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但马来西亚不为所动,始终保持着中立。
在阿诺诺死前的一个礼拜,日本的密使专门拜会过特里奥,以钜额的经济援助为诱饵,劝说他与“菲律宾并肩作战。”特里奥对此不置可否。日本密使甚至将马来西亚的重要将领见了一个遍,挨个做思想工作。特里奥心中明白此时此刻,自己国家的最高决策层正在为在这场纷争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犹豫不决。和其它将领不同的是,特里奥坚决反对将美国引入这场地区争端。在他看来,菲律宾今天的下场就是他们充当美日马前卒的后果。他提笔给总理写了一封信,将自己对时局的看法和严守中立的想法详细的阐述了一番。
帕里特总理内心是倾向于特里奥的意见的。但是国内的舆论环境还是偏重于参战。对于他们这样一个严重依赖出口的国家来说,一旦战争爆发,并且在自己家门口大打出手。那些付出巨大代价争取来的外来投资将纷纷撤离,作为国家经济支柱之一的旅游业也将遭到毁灭性打击。由此所引起的金融动荡,将会使本国的经济崩溃。这一切所带来的恶果,不是用几年时间可以消除的。在本国没有遭到任何军事威胁的情况下,参加一场战争到底值不值?帕特里不由在心中打了一个大大的问号!尽管特里奥只字未提,但是本国军队与中国的巨大差距也是显而易见的。本国的海军在这场战争中基本上没有胜算。更何况中国是拥有核武器的大国,尽管中国承诺过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但是谁又能保证中国在任何情况下都会遵守诺言?尽管美国人承诺提供核保护伞,但是这并不能保证本国百分之百拥有安全的环境。至于日本人承诺的提供退役舰只,以增强海上防卫力量的说法更是包藏祸心,望图让马来西亚充当炮灰,对于这一点帕里特和特里奥看的是非常清楚的。
与国内那些民族主义者和狂热的年轻人主张加入这场“保卫航行自由”战争的激进言论不同,海军司令特里奥总是说一些模棱两可的话,从不露出半点锋芒。帕里特总理深知特里奥用心良苦,老成谋国,因此对他格外的赏识,对他的意见也格外重视。对于马来西亚而言中国很近,而美国却很远。在两个大国争霸的大背景中,他们能做的最多的就是局外中立。
马来西亚保持中立是中国最想看到的结果。马来西亚本身就和中国有领土纠纷,所以中国从来就没有幻想过马来西亚会站在中国这边支持自己。早在这场冲突暴发之前,中国政府就通过各种渠道向帕里特传达希望马来西亚秉持正义之心,维护地区和平。
但现在帕里特总理已经下定决心在这场冲突中保持坚定的局外中立。他在给美、日、中、越四国的信中表示:“马来西亚认为基本的国际法准则理应得到全体成员国的共同遵守。对于任何国际争端,马来西亚均坚持认为和平解决是最佳的选择。马来西亚愿意斡旋各国存在的争议,呼吁各方保持最大程度的克制,制定有约束力的行为准则,以使南海成为造福沿岸各国人民的友谊之海。”这封信事实上委婉的拒绝了其他国家出兵的要求。
马来西亚的作法成为了其他东盟国家处理南海争端的表率,再每一个东盟国家倾向于通过暴力解决与中国的争端。连美国也不得不承认,地区力量的天平正向中国不断倾斜,其实美国和日本只能推迟这种力量对比变化的到来,而不能改变什么。这些敢于在南海挑衅的国家都会向多米诺骨牌一样,一个个倒在中国的脚下,菲律宾之后,越南的苦日子就真的来到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