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办法,我使劲的盯着他看。一方面是想警告他这是公众场合,我们这样不合适。另一方面,我想看清黎曦到底怎么想的。
什么也没看出来,看到的只是这家伙眼中的得意洋洋。
我想黎曦没骗我,这样的眼神,这样的在意我是不是吃醋,肯定是喜欢我,不然没有谁会平白无故的介意你吃不吃他的醋,只有爱的人才会在意。你越吃醋,他越高兴。你吃醋,证明你爱他;他高兴,证明他想让你爱他。
我后来才知道林婕的家境,很殷实。父母都是金融圈的,那时我才明白为什么婆婆会喜欢林婕。
当然我也能理解,父母也都是为了自己的孩子好,希望以后对孩子事业上有帮助。
可是我没想到的是,林婕去过黎曦家,甚至还住了两晚。
那天林婕很意外的来了婆婆家,我们被婆婆叫过去吃饭。
我是有点不高兴的,对林婕,也对婆婆。既然我们都结婚了,林婕来找婆婆是什么意思,婆婆留她吃饭又是什么意思。
可是我没表露出来,毕竟来者是客。
我和黎曦下班到家,婆婆已经把饭桌准备好,大家都在等我们。
饭桌上婆婆和林婕很热络的在一边吃一边说,公公偶尔也会插一两句。
我没怎么说话,因为也没有我能接话的地方,聊得话题和我毫无关系,但我尽量笑脸相迎。
我看黎曦,他没表情。婆婆突然说到之前林婕来过家里,我有点惊讶,更让我惊讶的就是,不只来了还住了两晚。
我不知道听到这种话以后该怎么反应。我有一瞬间的愣住,筷子也僵在空中。我扭头看黎曦,试图想从他的神情中给我一个解释。
婆婆看了我,像是明白过来我才是她的儿媳妇,于是赶紧岔开话题让林婕多吃点。
黎曦继续吃饭,可我却食不下咽了,也幸好这个消息蹦出来的晚,不然这顿饭我恐怕一口也吃不下去。
我没说话,黎曦也没有给我解释。饭后我去刷碗,林婕要走,公公婆婆都去送她,而且是送到楼下,黎曦也去了。我礼貌的说声再见就去了厨房接着刷碗,没下楼去。
因为心不在焉,碗刷的很慢,黎曦回来后站在厨房门口我都没察觉。
直到黎曦走进厨房,关上厨房门我才回过神。
我看了一眼黎曦,很生气,没想理他,更不愿同他说话。
黎曦像是知道自己错了,慢慢的走到我跟前,一直看着我刷碗也不说话。
我在想我们两个到底谁能抗过谁?终究我还是忍不住,不知怎么就委屈了,眼泪流了出来,滴在手里正在刷的碗上,溅出了小水花,一滴接一滴。
黎曦轻轻扳过我,看着我哭的样子,“这么委屈呢?”
我试图用手去擦眼泪,却被黎曦按住,“还带着手套。”
听他这样说,我越想越气,于是张口就说,“黎曦,你到底什么…”
话没说完,黎曦就吻住了我。我想反抗,用还带着刷碗手套的手使劲拍黎曦的背,让他放开我。
一开始有点狠厉的吻渐渐温柔,我也没再反抗。
黎曦慢慢放开我,用手给我擦去眼泪,“本来只是想逗你一下,没想到你这么爱我。”说着,黎曦笑出声。
我心里更委屈,鼻子忍不住的发酸,眼泪又再次流了出来。
黎曦抱住我,轻拍我的后背“好了好了,我给你道歉,对不起,是我错了,不该那会追求林婕,不该带她回家,不该让她在你面前出现。”
听着黎曦的道歉,眼泪慢慢止住,“那她在你家住过两天是怎么回事?”
黎曦放开我,摘下我手上的手套,自己戴上,一边刷碗一边问我,“我跟你讲,你要听吗?”
我点头,黎曦看我,“委屈的呀!我追了林婕三个月,她一直没同意。那年五一放假,我们正好都回家。林婕在火车上接了一个电话后,突然跟我说,问今晚可以住我家吗?当时我就懵了,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可是,你知道的,我那时正在追她,当然什么条件都想答应她,既然她已经这样说了,我想着她都没觉得有什么,我何必在意。于是下火车她直接跟我去了我家。你知道的,林婕性格很开朗,和谁都能聊在一起,于是,和我妈聊得特别熟。可是,我跟你说”黎曦扭头很认真的告诉我,“她住的那两晚,我都在网吧过的,我骗我妈去同学家了,其实是去了网吧。因为即便我再喜欢她,没结婚,没有确认的关系,还是不能住一个房间。”
听了黎曦的解释,我不由自主的笑了,“怎么就住一间房了,虽然她住你家,当然是分房睡了。”
“我知道,但毕竟在一个家里,总觉得这样不好。”
我没想到黎曦是这样保守的一个人,也许这和性格有关,不过我该庆幸黎曦是这样的一个人。
黎曦看我笑了,问道“还委屈吗?”
我掐他腰肢,黎曦怕痒躲开,我嚷了他一句,“你怎么这么讨厌?”
黎曦右手还戴着手套,胳膊跨过来圈住我,在我额头一吻,“只在你面前讨厌。”
我终于破涕为笑,心里说不出的温暖。
那天晚上我和黎曦回我们那边之前,婆婆像是知道自己做的有点不对,但也没有跟我说什么。婆婆是一个很要强的女人,但也很顾家。公公是政府单位公职人员,婆婆算是全职的家庭主妇,把家里打理的井井有条。虽然是这样,一个一辈子与柴米油盐打交道的人,婆婆对黎曦和黎悠的学习还有工作却很上心。也许就是人们常说的势力,婆婆喜欢林婕不单单是林婕的性格好,也因为林婕的家境优渥。
我懂,黎曦也知道。黎曦说他跟婆婆说过,他工作挺好的,不需要靠林婕家庭来帮忙,所以婆婆完全不用这样。但婆婆总觉得自己没能力帮孩子,这些能做的还是要做的。
我有点哭笑不得,那一辈的人啊,全都是在为下一辈而活。但其实,往往这样,却对下一辈的孩子造成了很重的心里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