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之第十二卷——嬴政
姓名:嬴姓,赵氏,名政
朝代:秦朝
身份:始皇帝(千古一帝)
别称:祖龙、秦政
对于嬴政此人,我有种极其复杂的情感。
犹记得当年第一次学到他时,历史书上那一句简单的话:公元前211年,秦灭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定都咸阳。只这一句,便让我对这个人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但是后来,书上讲的一直是他如何焚书坑儒,如何建立阿房宫,如何求取长生不老药,这让我多少有点不满。他的功绩,书上一笔带过,几乎通篇的斥责。
他真的有那么暴虐吗?我有点不满,我去翻了资料,得出了结论。
(一)关于废除逐客令:
我在文中也说过,古代的皇帝是很要面子的。刚刚下了一道令,马上打自己的脸再收回去,不说嬴政作为秦王,即使是个普通人,即使知道自己错了,也不会那么甘愿地去认识自己的错误。
嬴政是清醒的,他知道这件事有多么严重。自己的脸面虽然重要,但此事涉及的是秦国的根基,他不会在意这些。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他的胸襟,令人佩服。
(二)关于嬴政杀人如麻,残暴不仁:
我之前在自序之中或许提过,那便是嬴政和刘邦比,算不得残暴。嬴政一统六国,自然要杀的人不在少数。至于刘邦,被人民所爱戴的好皇帝,也时有屠城之举。从这一点说,嬴政绝对不是个极其残暴的人。可为什么最后秦朝还是灭亡了呢?有人说是赵高害的,这是一个因素,我觉得还有一点要看。
在秦朝的时候,可以说是法律实施极其到位。就是贪污,是没有人敢干的,官员个个两袖清风。但是秦朝的立法太过于严苛了。在街上泼个灰,都要割鼻子。在战争年间,这个矛盾还未曾显现出来,但是到了全国一统之时,便开始有人不满了。
于是便有人利用这一点,鼓动无知的百姓,再加上秦朝内部的问题,嬴政之死,赵高夺权,李斯翻脸等等一系列偶然事件,造成了这个必然的结局。
都说这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为了满足政治的需要,防止有人复辟前朝。故而写史书的人,稍微春秋笔法一下,嬴政便成了那个残暴不仁之人。
(三)关于嬴政的身世:
历史上有一个争论,那就是嬴政到底是谁的儿子?秦异人?还是吕不韦?
这么说自然不是空穴来风。嬴政的母亲赵姬原本是吕不韦的姬妾,虽然她后来跟了秦异人,但是自身不检点,还是和吕不韦保持一些暧昧的关系,那么嬴政到底是谁生的呢?
在嬴政还年轻的时候,便听到有人说他的吕不韦的儿子。嬴政自然非常生气,对吕不韦开始略有不满。
当然了,现代史学界主流思想认为,嬴政是秦异人的儿子,故而这种八卦还是暂停讨论好了。
(四)嬴政的性格养成:
我个人认为,嬴政应该是个比较自强,同时也比较孤僻的人。
小时候,他做质子,日子过得很糟糕,温饱都成问题。后来虽然被接回去了,但是却处于一个有点尴尬的位置。也是几乎乞丐一样的日子,让他学会了,一切只有靠自己。
这世上他只信两个人,一个是他的父王,另一个是他的母后。只可惜,他们一个死了,一个背叛了他。
作为一个帝王,注定是一条孤独而漫长的旅程。他学过如何靠乞食活下,却没有学过怎样做一个帝王。
也是他的幼年生活经历,使得他不相信儒家那套废话,他相信的是靠着实力的法家。
他不是个好脾气的人,但是他却是一个讲道理的人。如果你能够说服他,他会对你很好。
(五)嬴政的后宫:
有人说嬴政后宫佳丽很多,我只想说嬴政向来是个大业为先的人,才不是韩王那样草包的好色之徒。他后宫里的女人多半是类似于战利品的存在,从各国后宫里带回来的。
我怀疑嬴政建什么阿房宫,只是想着把这些人有个地方好装而已。
最后,感兴趣的人可以找些书来看一看,我写这一卷只是略微参考了下《史记》而已,其余都是我以前零零散散看到的,还有一些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