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外风沙漫卷,在这样的情况下,摩诘的肤色又黑了一度。
刘曦大概也习惯了自己的处境,倒也释然了。
她没有看到过战场上的血雨腥风,但她看见过摩诘被鲜血浸透的肩头;她没能亲眼目睹那种“塞上燕脂凝夜紫”的土地,但她听见了夜半的痛苦的哀嚎声。
多少残忍与冷酷,唯有经历才会知道。战场不讲人情,只讲生死。
眼见摩诘日益消沉,刘曦心有点沉:他似乎很久没笑了。“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他眉间常蹙,于是皱纹便似刀刻的一般。
而朝廷也愈加动荡,这让刘曦想起了先前看到的那段史实“安史之乱被捕后被迫出任伪职,战乱平息后下狱”,心不由猛地一紧。难不成自己变成这样,不能开口说话便是这个缘故?
有些事情总是那般无奈。知道未来却又无从躲避,这种感觉比不知道难受不知凡几。人生便也大约如此,越是懂得,越是痛苦。大约最幸福的人是那些天真的孩子,因为无知,所以无邪。
近日,朝廷那里有了些动乱。
刘曦知道,这是安史之乱的前奏了。
当年唐玄宗刚刚即位时,还算得励精图治,所以便有了个着名的“开元盛世”。只不过他越老越糊涂了,享惯了安逸,便忘却了曾经的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变得妄为起来,大量任用一些奸臣,因为沉溺于杨贵妃的温柔乡,便重用杨国忠这类无能专权之辈。不知不觉中大唐王朝的根基开始风雨飘摇。
天宝十四年,安禄山趁着大唐内部空虚的情况,还是发动起义。联合同罗、奚、契丹、室韦、突厥,共计大约二十万的军队,发动了一场震惊全国的运动,史称“安史之乱”。
自古至今,凡造反之人必要举一杆正义之师的大旗,譬如明朝朱棣抢他侄子朱允炆皇位的时候便是打着“清君侧”的名号,他们自然也不能免俗。树了杆所谓“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以清君侧”的旗号,便开始了浩浩荡荡的讨伐。
介于百姓总是不明所以的,何况他们也对那杨国忠一类人心怀不满,自然百姓也不知到底孰是孰非。但这本是无关紧要的小事,不管这道理在哪方,倒霉的终归还是百姓。有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为证,说的便是这个道理: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由于战乱频繁,不少地方的县官儿都跑了。这下百姓更是如没头的苍蝇,更是苦不堪言。而王维便是在这年很不幸被抓去的。
王维被抓住以后,意志消沉,便欲引节自刭,但是他却突然听到了一个熟悉的声音。
“摩诘,住手!你要敢自杀,我就再也不原谅你了!”
“曦儿?”王维的声音有些颤抖,手里的匕首跌落在地上,泪水终是不住滑落。可他终究没有看见刘曦的影子,不由苦笑,“难不成竟都是有错觉了吗?”
“我在你手腕上,你低头。”那熟悉的声音又响起。王维有些激动地望向手腕,却看到了那串熟悉的红豆。
红豆红通通的,像离人的眼泪,当年的那串绳子有了磨损,可从一些细节来看,还是可以看出它的主人对它的真爱。
“是我。”刘曦欣喜地发现王维能听见自己说话了,一时很是激动。
“太好了,你还在,从来没有离开过我。”王维像是找到了精神支撑,一下子坚定下了活下去的决心。
外面有个士卒看到了那丢在地上的匕首和闭目的王维,不由骂道:“什么狗官,说什么守节而死,我看就是一软蛋,怕死的怂逼。”
“去你的,上头说要看好他,要是他死了,咱都得完蛋。”另外一个踢了刚才那人一脚。
王维神色不变,嘴角上仍扬着淡淡的笑容。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他脑子坏掉了。
十一月五日,洛阳失守。至于我们的唐玄宗还在接着作死,杀死了最后能帮他挡上一挡的二位将领:封常清、高仙芝。
天宝十五年正月初一,安禄山洛阳称帝,号大燕,改元圣武。
不过数月,最后一道防线潼关被攻破,长安告急!
六月十三日,我们英明神武的唐玄宗跑了!到了马嵬坡这个荒山野岭的地方,战士又乏又饿,可唐玄宗还没有一个失败者的自觉性,贪恋杨贵妃的温香软玉,即使有人请求杀死杨贵妃,可他还是想要赦免她。最终,在高力士的苦劝之下,这才赏了杨贵妃一条白绫。
至此,杨贵妃在一棵梨树下香消玉殒,享年三十八岁。不得不说,美色误国,或许这“安史之乱”一定程度上便是一个女人所引起的血案。
由于唐玄宗实在是糊涂,他的臣子和儿子都对他失望至极。太子李亨自行登基,史称“唐肃宗”。
都说造反的人本就是一夥乌合之众,加之内部的利益分配矛盾问题,至德二年,安庆绪杀父安禄山,自立为帝,年号载初。
加之史思明亦揭竿而起,二者遥相呼应,大唐要收复困难陡生。
事实上,那些起义远没有历史书上说的那么大公无私,而是纯粹的利益争夺。有人说权力能够腐蚀一个人,还是很有道理的。就说陈胜吴广起义,纯粹是因为走投无路,不如一搏的想法作祟,何况陈胜后来也只顾自己的享乐,哪里有什么贤明之处?
相互的猜忌,阴谋,加之一系列的***引起了这场旷日持久的浩劫,绝非历史的偶然,而是一个必然事件。
说来可笑,史思明后来亦被自己最宠爱的小儿子史朝义所杀。不得不说,历史在一定程度上比小说还要精彩。
杀父在古代可谓是品德败坏到了极点了,叛军本就是临时组成的一羣乌合之众,这么一来,内部矛盾又开始迭起,局势陷入混乱。可这显然是唐肃宗所乐意看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