囡囡“咯咯”笑着,眼睛却不停地上下打量李见亮身边身穿白大褂的侯荣玲。
侯荣玲正带有点职业性的翻看病牀一头的病历卡。
病人姓名:李燕妮 年龄:7岁
收治病因:黄疸,肝炎?
注意事项:营养 卧牀
李见亮捏了一下囡囡的小鼻尖,抓回她的眼神。
“妈妈呢?”
“妈妈给医生叫去了,说是去拿药。”
“是吗,囡囡真听话。最近想爸爸了吗?”
“想,就是他老不回家。”
“爸爸是工作忙,其实爸爸是很想囡囡的。”
“你怎么知道?你又没见到我爸爸。”
“谁说我没见到囡囡的爸爸?”
李见亮已坐到囡囡的牀边,侧身看了看正在吊水的盐水瓶,大号盐水瓶还剩下四分之一不到。
“告诉你,我前几天就和囡囡的爸爸在一起,你爸爸让我来告诉你,他知道囡囡很听话,这两天就回来看囡囡呢。”
“真的吗?你骗我!”
“当然真的了,你小叔啥时候骗过你?”
“妈妈,爸爸要回来了,是吗?我小叔说的。”李见亮回头看见施敏已站在身后,脸色憔悴了许多。
“大姐。”李家规矩,管嫂子都叫姐。
“阿亮回来了,什么时候到家的?”
“昨晚到家的,大姐。”
李见亮指了指牀边桌上的保温饭盒,“这是给你和囡囡带的午饭,赶紧吃了吧,别一会儿凉了。”回身看着牀上的囡囡。
“有你最爱吃的肉沫蒸鸡蛋。”
“真的?是小爷爷做的吗?”
“对,就是你小爷爷特意给囡囡做的。”
“我最喜欢吃小爷爷做的肉沫蒸鸡蛋。”
“爷叔老辛苦的,天天给我们做饭送菜的。”施敏说着将女儿吊水的手轻轻地拿进被子里,掖好。
“等这瓶水吊完再吃好吗?”囡囡乖巧的不停地点头。
“嗯,好的。这样爸爸回来就会更喜欢妮妮了。”大哥的女儿大名叫李燕妮,小名叫妮妮。
“爸爸是要回来了吗?”
“是的,爸爸就要回来了。”施敏看着女儿。
“嗷~~,爸爸要回来喽。” 看得出女儿有点想爸爸了。
“大姐,囡囡现在怎么样,我大哥让我带回一些药。”
“阿亮,这位是?”嫂子施敏打断了李见亮,她一进来就注意到这位一直站在牀边穿白大褂的姑娘。
“哦,大姐,”李见亮歉意的看了看侯荣玲。
“这是我高中同学,她读的是上海医科大学,在这里实习,幸亏遇到她,要不还不让进来呢。”
“大姐好,我叫侯荣玲,叫我阿玲就好。”侯荣玲大方的补充介绍到。
“阿玲啊,侬老好看格。”大姐施敏夸赞道,
“上医大的?真是,真心好结棍!”
“谢谢,大姐。说到结棍,阿亮才最结棍呢。”说完拉了拉李见亮衣袖。
“大姐,你先喂乖囡吃吧,别一会儿凉了,不受用的。”
“也好,那你们?”
“我和阿亮先去看一下同学,一会再回来。”
说完拉着李见亮出了病房。来到病房外,女孩看着李见亮满脸疑惑的神情,说道,“你学习脑筋挺灵光,就是对女人总是拎不清的来,你没看见你大姐眼睛?”说着,放开李见亮的衣袖。
“你在这等我一下,我去二楼医生值班室问一下情况。” 说完,向走廊的另一头走去。
李见亮心里想,这人啥都好,说话做事异常干练,就是太好强。高中那会儿各门功课都盯着李见亮,尤其是英语,常年满分,这也是那时她唯一在李见亮面前常自得意的地方,李见亮虽各科总分保持排名第一,但英语从没有超过她,最多并列。当时李见亮也很是郁闷,不知是何原因,直到大学有次和吴欢闲聊,吴欢笑着说,虽是笔试,但毕竟是一门语言学课,你吃亏在没有语感。
记得高二那年这个侯荣玲有一次没考好,被班里另一个女生总分超过,滑到排名第三,居然二个月没和那个女生说话,直到期末会考再度成为排名第二,方才和别人关系恢复以往,可见侯荣玲要强程度。李见亮这样想着,独自来到走廊边的窗前,这里可以看到医院的大门。
门口依然有很多人,分不清是来看病的还是病人家属,排队的人比自己来的时候增加了不少,看来情况比报纸上说的要严重得多。虽然李见亮此前有所瞭解,但眼前的景象依然令李见亮感到吃惊。
扫了一圈,不见阿爸的身影,应该是回去了。维持秩序的那人手里多了个喇叭,声音影响范围扩大了不少,不停地重复着那几句话,夹带刺耳的喇叭鸣叫声。
侯荣玲说到大姐眼睛,是的,有点红肿,李见亮第一反应觉得是缺乏睡眠,没有睡好。囡囡得的应该是眼下流行的甲肝,这个病在合肥的医院里听医生介绍过,得病初期症状发展会很快,但这是一种自限性传染病,病人主要需要卧牀休息和加强营养,注意隔离,病人基本都会自愈。
还有大哥,在上海吗?刚才大姐也说快回来了,和自己前天听到的一样,这两天能到家吗?
眼前的玻璃反射出一个身影出现在自己身后,回头,大姐出现在自己面前。
“妮妮水吊完了,她要自己吃,难得她今天胃口这么好。”李见亮知道,妮妮自小独立意识就强,自理能力特好,这也是哥嫂特意培养的。
“阿亮,你前面说你带回的是什么药?”
“是大哥合肥的同事带给你们的,有十大袋板蓝根、五大袋金银花、茵栀黄注射液二十支和丙种球蛋白注射液五支。”
“是茵栀黄注射液吗?”
远处走来的侯荣玲似乎没听清药名,见李见亮点头,转脸冲施敏说道:“大姐,这茵栀黄注射液对囡囡很需要,一会儿你拿给医生看一下。另外,医生建议你转院,你知道了吗?”
听到转院二字,施敏眼睛一红,眼泪已夺眶而流。
“昨天医生就告诉我,建议转到市级或专科医院,可是,”说到这儿施敏禁不住抽泣,李见亮一时不知所措,还是侯荣玲冷静,上前搂住施敏。
“大姐,别急,慢慢说,难处我们共同想办法。”
“从昨天下午跑到今天上午,去了五六家医院,都是人满为患,到处都是病人,哪家医院都不肯收。呜呜。。。。。。”哽咽的难以出声。
“大姐,上海医科大学附院有去问过吗?”
“去问了,嘤嘤,昨天下午去的,没有牀位。嘤嘤哎呜呜哎。。。。。。”看到嫂子啜泣不止,李见亮眼角有点潮,扭过头去,慢慢风干双眼。
“大姐,你别急!你看这样,我来去上医大附院再看看,那里有我的老师同学,你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眼下最重要的是不要让囡囡看到你这样。阿亮,你在这里照顾一下大姐。”
“我和你一起去吧。”李见亮脱口道,他有点怕嫂子的眼泪。
“对对,让阿亮和你一起,我这里不需要的。”
“那也好,我先去和主任请个假。”说完,扭身急匆匆的走了。
侯荣玲走后,李见亮不敢看也不敢问嫂子,虽然关于囡囡的病情他有许多疑问。几分钟后,嫂子明显平静了许多,看着李见亮开始断断续续地介绍女儿妮妮的病情。
最早是在本月的十九号,发现妮妮早晨起不来,想睡觉浑身没有经。开始以为是孩子耍娇,于是连哄带拉将妮妮带到学校,去年九月份妮妮就进了嫂子所在的学校读一年级,每天正好母女一起上班上学。下午嫂子不放心,抽空去了妮妮所在的班级,发现情况不太好,班主老师说,班里已有二个同学明确进医院了,现在像妮妮这样症状的还有一到二位同学。第二天就没敢送妮妮来学校,直接送到叔爷那里,也就是李见亮家里待了一天。老人们观察的更加细心,发现妮妮眼睛有点发黄,大便发白小便颜色像茶水一样。听到这个消息嫂子当即和学校请假,送妮妮来到家里附近的地段医院,初步怀疑是甲肝当即入院治疗。入院前两天还算稳定,但第三天开始发烧,双眼及全身黄疸严重,再次检查后,昨天上午医院的一位主任建议送更为高级的医院治疗为好。
说话间侯荣玲已回转回来,脱去了外面的白大褂,嫂子施敏一时没有认出,侯荣玲上前拉住施敏的手。
“大姐,我和囡囡的主治医生说了,他一会儿就开处方,你把阿亮带来的药送到护士值班室,一会儿就可以给囡囡用上,这个药现在在阿拉上海很紧缺的,放心吧。”
“家里还有,我回头就让阿爸送过来。”
“那倒不急,我们先去上医大附院那边吧。”
半天以后,李见亮才明白,此时侯荣玲对成功转院到上医大附院是有一些把握的,所以那些药也就没必要急于送到这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