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动带来的惯性将车厢里的人向一边扔去,手抓门框的年轻女乘务员隔着人羣大声对李见亮喊道:
“窗户!窗户!”
李见亮立马明白过来,利用这一瞬间制动产生的惯性空隙全力挤到车窗边,用力抬起车窗,顾不得火车仍在滑行,翻身跳出窗外,踉跄着向车前火势最大的车厢跑去。
在落地保持住身体平衡的那一瞬,李见亮被眼前的火势惊呆了。由于火车还在行进中,大火已随风势迅速的向后面袭来,也就愣了一两秒时间,李见亮已再次拔腿向前没命的奔去。
很快来到了六号自己车厢的车窗口,此时逃命的乘客全都堵在那个原本不大的窗口。李见亮立即上前将那个上半身已挤出车窗半挂在车外的男子拽了出来,立即松动的空间使得另外二位乘客没命的也摔爬了出来。
随即一个熟悉的形体被挤到了窗口。
“吴欢!欢儿!”
李见亮大叫着双手抓住吴欢的外衣,全力将整个人从车窗拖出了火车车厢。
落地的吴欢一面剧烈的咳嗽,一面不停地用手指指着车窗比划着,那个窗口再次被逃生的人们给相互堵死。一个女人紧贴窗户一侧正拼命地把手伸向他们,虽然她的头和大半个身体被卡在不同人的后面。
明白过来的李见亮连忙再次上前,抓住那个被卡在窗户一边不停地挣扎却动惮不得的女人的手,和上来帮忙的吴欢一起先拽出前面两个男人,再一同使劲往外拽那个女人,由于用力过猛,当将那人拽出车厢一瞬间,三人同时被惯性带倒在地。那女人的身体是从倒地的李见亮的头上飞过的,重重的摔在地上。
“咚”的一声。
那女人发出了极其痛苦压抑的叫声:
“いててて”
同样惊讶的吴欢用日语问道:“あなたは日本人ですか?”
李见亮听到吴欢用日语问的这句,“你是日本人吗?”也疑惑的看着那女子。
“不,不是的。”那女子脱口否认道,但显然听懂了吴欢那句日语,随即掩饰一脸的囧态,改用日语说道,“私は日系企业で働いただけです。”
吴欢此刻似乎忘了刚才的摔痛,继续用日语惊喜地说道,“そうですか?あなたの京都弁はとても自然ですね。”
那女子标准的东京都口音,让一向自以日语发音标准的吴欢很是欢喜,发自内心的赞道。
二人相互搀扶着说着话,声音很小,在月光下向站台一边走去。突然,李见亮看见或是感觉到吴欢身体一挺,靠向了那女子,头却极力的想扭回,藉助月光回望的李见亮疑惑地扭身向二人靠拢去。
就在伸手要扶住吴欢后腰的一瞬间,那女子急速的推开吴欢,一只手从吴欢的身侧刺向李见亮,双眼一直直勾勾的盯住李见亮。
李见亮本能的抬右手含腰扣碗,左手顺势并指点向对方极泉穴,不待反馈,右手甩开对方手腕已然顺势触击胸前缺盆、颤中二穴,一切快如闪电。女子手里东西 “叮铃”一声,闪亮落地。
李见亮不顾那女人满脸的疑惑和瘫软的身体,并自回身弯腰扶住即将倒地的吴欢。
这边刚刚扶住吴欢不及细看,那边二道黑影已从身后向他压来。没用回头,李见亮反手刺向前面那人已然跃起腾空的身躯气海、中枢二穴。虽然击中,但那人高大结硕的身躯依然砸向李吴二人,不待被压倒的李见亮抬起头来,颈部重重地捱了一掌,眼前一黑,晕了过去。
不知过去多久,隐隐的似乎听到有救护车的蜂鸣声。
“是吴欢吗?”
刚想到这,又一阵晕乎,这一下沉沉的昏睡过去。
北京.国家安全部
国家安全部位于北京西郊某基地一侧的办公楼里,李见中走出自己办公室来到走廊的另一侧,静静的注视着楼下中间大厅,眼神的焦点却落在很远处。
国家安全部组建时,李见中随军委二局上海情报研分中心整体并入,从组建之初已近五年时间。国内国际形式早已大不相同,虽然国家安全部组建就有适应改革开放国门打开后新的内外工作局面的使命,但由于变化之大情况之复杂,致使成立之初的国家安全部各项工作尤其是内保工作步履之艰难,超乎想象。
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抗美援朝胜利后直至**结束、改革开放之初,国内的内保工作可以说铜墙铁壁也不过分。当时内保面对的境外威胁相对单一,而且由于国外敌对势力对新中国的严密封锁,致使我们国门紧闭,境外渗透渠道单一,仅有的几个合法非法渠道进来也在严密掌控之中。
同时,由于双方在掌握的技术手段上没有断层,对其掌控几乎成为大概率事件,特别是遍布全国城市大街小巷的居委会大妈大婶,反特防谍意识之紧、工作能力之强、积极性之高就更令境外谍特组织恐惧。
随着改革开放,国内外交流日益频繁,且进出国境形式渠道越来越多元化,加之国家把加速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摆在了首要位置。各级政府在宣传上行动上无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各级情治单位特别是原本遍及社会基层单元的内防保卫部门人员情治意识与功能越来越被弱化。
当然不能因噎废食,为此高层领导为适应新的社会发展形势,决策将原本分散在军队、公安、党务、政府的情治人员、机构合并组成新的国家安全保卫机构,挂牌于北京市东城区东长安街14号,全称中华人名共和国国家安全部。
随着人员机构不断组合到位,各项工作也有序开展起来,但困难也越来越突出。李见中亲身体会就是,一是在技术手段上出现断层,首先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与当时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们各行各业的技术水平还停滞在先前初级水平。
国安情治装备也不例外,能自身生产研发的装备水平名副其实的停在初级阶段,代差不止一代不说,就是在困难时期国家挤出一定的外汇引进了一些装备技术,但在实际工作中发现敌我还是不在同一个水平线上。主要是这一时期虽然我们与西方主要大国关系有所缓和,但你能买到的都是别人让你买的,与别人自己用的还是有明显有差距。就这样,由于国家此时的经济状况极为窘困,国安部门同各行各业一样也面临经费严重不足问题。面对经费不足少量引进的设备也只能有限装备无法覆盖全系统,勉强做到重点保证局部配备。但这又带来一个致命问题,比如内保中防范谍特,他也需要通过平常日积月累跟踪观察蛛丝马迹中见微知着。并不是像我们在电影里看到的,轻易的人员跟踪、案情分析推理就可以掌握的。这其实也是我们原本居委会大妈大婶的厉害之处,但在逐步失去这一特有优势后,由于有限的不先进装备还不能普遍到位致使实际工作困难重重举步维艰。
其实在更高层面的情报收集分析、专项问题策略研究应对面临的问题更大。由于缺乏专业人员、专业设备、长期积累的数据利用效率低、工作中更多的依赖个人经历与经验,发现问题与实况无法同步等现实问题,给实际工作带来滞后以致被动的局面常常发生。
始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的中美接触,到七十年代末中日、中美建交,特别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签订,在政治上打开了中国与最近四十年里二次大的对外战争中交战对手的交往之门。
国与国之间本来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但随着国门的打开,对我国的渗透渠道越发多元化,使我们的防范工作受到很大冲击,即使在国安系统内部也深受波及。特别是几年前发生的国家安全部核心高级主管被策反叛逃一事,不仅国际影响恶劣也使我们失去一条获取外部战略级情报的有效渠道,事发后在国家安全部内上至部长下至每一个工作人员都深感震撼,教训深刻。
特别是近年来与日本的交往,接触虽迟于美国,但由于中日两国自身利益的需求,在两国领导人的共同努力下,中日不仅先于美中建立外交关系,而且在中美建交前中日双方还完成了签订中日和平友好条约,这为随后中日两国的深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由此开启了两国高层领导的定期互访。在此基础上中日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也日益增多,在两国政府的推动下,大量日本企业投资中国,中日合资、日本独资企业如雨后春笙,不断涌现蓬勃发展。文化交往的深度更是令世人瞩目。随着日本第一部电影《追捕》在中国的公演形成举国上下的高仓健真由美热,上海电视台引进的中国第一部日本电视剧《姿三四郎》更是占据了中国人的娱乐空间,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主要谈资。随后的电视剧《血疑》不仅稳稳地盘踞了普通中国人家庭的共享时光,更让男女主角成为青春偶像,甚至女主角的一件外套成了风靡神州南北的女孩必备衣装。由影视剧带动的文化共鸣,使两国间普通百姓认同度进一步提升,相互间的友好感情得以升华,由此推动经济贸易也更加快速的发展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