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 西安
西安站那位女站长一共给了二张下铺一张中铺,李见亮那张是下铺。田燕随雷公武来到跟前,二话没说,一抬腿在李见亮的下铺牀沿上垫了一脚,一纵身,已飞身跃上李见亮这边的中铺。看到雷公武无奈的瞅了她一眼,自己也吐了吐舌头,但脸上的愁容依旧,雷公武转身在李见亮对面坐下,李见亮此时已礼貌站了起来。
“雷处,你们好。”
“不好。”不待雷公武发声,田燕在中铺已撅起了嘴巴。
“怎么了?”李见亮诧异的问道,“谁又惹上你了?”
“你别管她。”雷公武伸手将李见亮拉坐在自己身边。
“不过也要告诉你,原本我是今晚由北京飞重庆的,临时决定先和你们一同去合肥,等到了那儿,可能我还要回趟北京总部或直接去重庆。”
“雷处,你们有公务最好你们先去处理,我这边没事的。”李见亮急切的说道。
“不是,不过可以告诉你,来之前我们接到内部通报。昨晚三棵树开往吉林的438次旅客列车,在列车开到背荫河车站时撞上了迎面驶来的一趟货车。”
“什么,怎么会这样?”这一消息着实让刚经历一场火车事故的李见亮惊鄂不已。
“正面撞上,什么情况?”
“据说是火车制动失灵。”田燕呦呦的嘟囔一句,“怎么会,火车刹车失灵?再说,二列火车咋会开到一股道上?还迎面?我不信,哪有这么蹊跷的事。”
此刻冷静下来的李见亮脑海里迅速扫描刚获得的信息,试图挖掘出深藏在某处的未知的一幕。
“雷处,你刚才说火车是在哪里出事的?”
“内部警情通报是说在背荫河车站,哈尔滨地界。”东北姑娘田燕对家门口的地方还算熟悉。
“哦,那我如果没记错的话,这应该是拉法到哈尔滨铁路线上的一个小站。说到这地方,可就有点信息量了。”
“这地方有什么特别吗?”
“拉滨线始建于1932年,这个背荫河车站距哈尔滨东站83.5公里。侵华日军曾在此建秘密细菌战试验场,用抗联战俘和中国百姓活体进行试验。”
“真的吗,有这事?”雷公武田燕几乎同声脱口。
“应该千真万确。记得为此当时吴欢还替我查过一份一九四零年出版的日文资料,记载了拉滨线的修筑过程:
哈尔滨至吉林拉法的主线的建设是在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一九三二年(日本昭和七年)一月以空中摄影为基础进行测量开始,同年六月着手施工,一九三三年(昭和八年)十二月完成, 一九三四年(昭和九年)开始营运。”
“并且明确提出:主线的建设是为了北满开发而快速完成的。这条铁路的完成给旧北满铁路带来了军事、政治、经济方面极大的影响。对当年迫使俄国把北满铁路无条件的让渡给日本,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看到李见亮缓慢但清晰的介绍,田燕雷公武二人不在疑惑,毕竟他们早已领教过李见亮的记忆力。
此时,李见亮依然静静地口述着脑海里的关联信息:
“一九三三年八月,侵华日军细菌战核心人物之一,日本细菌学家石井四郎在哈尔滨南岗宣化街和文庙街的接壤处秘密设立了一个细菌战基地,即‘石井部队’,化名为‘加茂部队’,对外也用过‘关东军防疫给水部’的名称。同时,在拉滨线背荫河站东南二公里处,秘密建起细菌试验场。该细菌试验场由日军大尉中马管辖,故又有‘中马城’之称。
这个‘中马城’南北长约五百米,东西宽约三百米,周围有三米多高的围墙,墙上布铁丝网,四角有炮楼,顶部安装探照灯。正门朝北,城墙外有护城壕,上设吊桥,并设重兵把守,可谓与世隔绝,戒备森严。深夜,常有帆布篷汽车出入,车内的惨叫声,常把住在附近百姓从睡梦中惊醒。‘中马城’城内有个独院,四周是高墙,墙上布电网。院内监狱可容纳五百人,还有地下试验室和焚烧尸体的炼人炉。夜间炼人时,炼人炉大烟囱浓烟滚滚,散发出焚烧尸体的焦臭味
‘中马城’与拉滨线相距千余米,不仅不许中国人靠近,就连火车经过背荫河车站时,也要放下车窗帘,严禁旅客向车外张望。一九三四年,日军在背荫河蛤蟆塘村建起一座兵营,专门保护‘中马城’安全。而细菌实验场‘中马城’的建立,就是在拉滨线的修筑工程启动之后。它是日军在中国建立的第一个细菌试验场,也是臭名昭着的日本731细菌部队哈尔滨平房试验场的前身。”
“这帮人为什么选择这里?因为这个?”田燕脱口问道。李见亮收回眼神,看了看田燕。
“对,很好的思路。”面对雷公武的认同,李见亮转过头看着对方。
“雷处,请转告我大哥和朱主任,可以重点查一下出事火车线路、地点的背景资料,汇总对比看有什么特点信息。仅就目前来看,肇事方事先是否掌握上述背景信息虽不得而知,但从对方接连选择我们铁路实施破坏,说明似乎对我们铁路运输的现状特点很是瞭解,对于事件本身在目标地背景选择、植入动因方式、造成破坏时机等方面是否有其他共有特点进行筛选核查。”
“明白,我这就去。”
雷公武在心里越来越喜欢眼前这个年轻人了。同时知道这个信息的重要程度,说完起身离开了车厢,应该是去联系列车长了。
不到十分钟雷公武转身回来了,目前在列车上只能与铁路系统实现有限通讯,要想与北京通话只能等到靠站后在车站方可以进行。列车长已与前方站点联系好,火车一停即可给予电话联系北京提供方便。
“雷处,请教一个问题,”李见亮像是自言自语。
“你说,只要我知道的。”
“你说,我们国家的列车体系在防止这类事件的保护措施中,是不是所有公共交通中最薄弱的?”
“这个问题上次在郴州事故分析时有过讨论。基本结论是这样,我们目前的交通运输体系安保仍处于上个世纪水平,其特点是羣防羣治,人工监管。但由于近年来经济的高速发展带动人员流动量巨增,尤其是像每年这个春运时期,节前节后,务工流、学生流、探亲流,人员流动量更是出现短期超高增加。这样羣防羣治不仅实质上已然崩溃,连口头上都很少再提了。人工监管原先具体落实在购票环节和进站候车检票环节。但由于全国的交通体系,一直只是对购买软卧车票、轮船的一二等舱以及飞机票有提供单位介绍信的要求,绝大多数乘客没有购票身份验证环节,即使这一少部分要求出具单位介绍信验证的,在目前的造假技术普及环境下也是形同虚设。”